雖然教宗很愿意和阿方索多說幾句,但古稀老人,精力欠佳。
這次談話在他表揚完阿方索和亨利后,就暫時告一段落。
兩邊都沒有急著談條件,阿方索還要在羅馬呆好幾天,教皇國看起來也還沒到要滅亡的時候。
接下來的幾天里,安德魯帶阿方索見了不少羅馬的達官貴人,除了主教之外,還包括大大小小的陸海軍統領和一些城邦領主。
教皇國不是單一的集權國家,作為政教合一國,力量主要來自于教會,來自于外國的支持。
本土制度因此非常落后,不大的教皇國里充斥著各種半獨立城邦和貴族領地。
不過最近這些半獨立城邦消失了許多,不是因為完成了集權,而是這些領土被意大利占去了。
失去領地的貴族們如今大多數都在羅馬,可能是病急亂投醫,對任何有可能產生助益的外國力量都非常重視,持續不斷的舞會和沙龍,讓阿方索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
除去這些被淘汰的貴族,值得重視的便是各位軍隊統帥。
教皇國并不是一個軍事強國,但作為天主教會的國家,它從來不缺少自帶干糧的外國志愿軍。
除了大名鼎鼎的瑞士衛隊之外,目前國內最主要的武裝力量是祖阿夫軍團,數量超過1萬人。
這支志愿軍主要由年輕未婚天主教徒組成,最主要的是荷蘭人和法國人,除此之外的其他成員來自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波蘭、南美各國、英國、普魯士、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
除了祖阿夫軍團外,還有貴族衛隊和帕拉丁衛隊等等。
各種武裝力量加起來,總人數接近1萬6千人,所以不要再問教宗有幾個師了,教宗好歹有一個半師。
除開陸軍外,教皇國還從英國買了幾艘蒸汽船,也有屬于自己的海軍。
但陸軍依托城防還存在一些戰斗力,海軍則不要報以任何指望。
阿方索見到了這些軍隊統帥中的大多數,算得上是民心可用。
許多軍隊本就不發工資,只發少量津貼,靠愛發電,這樣的軍隊軍紀自然比較散漫,但內心有了信念,作戰意志就比較頑強。
加之兩年前的門塔納戰役中,他們剛和法國軍隊一起打敗了意大利。
如何心氣正高,自信滿滿地要保護好羅馬教會。
除開軍隊問題之外,教皇國的工業也還算是湊合,自從1848萬國之春,教宗被趕出羅馬之后,羅馬的自由思想就在蔓延。
受民眾思潮影響,教皇國原來的反動政策逐漸改善,工業穩步前進,雖然缺乏軍事工業,但輕工業卻不算弱,幫助他們駐軍,應該是可以付得起軍費的。
這種種見聞,讓阿方索的態度逐漸轉變,覺得教皇國也沒有那么不堪,還是有幫扶的價值。
終于,一周之后的談話中,阿方索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未來,如果需要西班牙軍隊幫忙守城的話,我希望天主教會可以承認我對西班牙與生俱來的神圣權力,并且宣布卡洛斯為叛逆。”
“可以。”庇護九世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波旁王朝的正統繼承人理應是西班牙國王。”
話是這么說,教會以前是不太愿意參與到這些政治斗爭中的,發表這種言論,自然會得罪一批支持卡洛斯派的貴族,得罪的多了,教會的神圣性就會被削弱。
而且,萬一被宣布為叛逆的一方奪得勝利,就不要指望他能尊敬教會了。
阿方索點點頭,這種小事不存在被拒絕的可能,他真正想談的是另一個。
“教士們太辛苦了,我希望能把教士登記在冊,給他們發放津貼和傳教獎金。”他真誠地說。
光看他的表情和話語,還以為真是單純想給教士們發福利呢。
“什么!”教宗又驚又怒:“不可能!”
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一步一步打拼上來的庇護九世顯然不是呆瓜,立刻發現了阿方索的用意。
在國家登記,國家發津貼,這不就是另類的公務員嗎?到時候教士們到底是聽西班牙政府的還是聽羅馬教會的?
這只是第一步,后面再逐步拓展為教會收益都收歸國有、再國家發放補貼,西班牙教會就真和羅馬沒有任何關系了。
阿方索聽到教宗拒絕,毫不意外,甚至心里暗喜。
從教宗這個態度看,是有戲的,即使很生氣,但只要沒有立刻把他趕出去,就說明存在接受這一條件的可能。
只是還沒有到最危機的時刻,羅馬還不愿意放棄西班牙罷了。
他恭恭敬敬道:“我就是體諒一下教士們辛苦,不行就算了。”
見阿方索沒有強求,教宗臉色稍緩,但談判顯然不可能繼續下去,隨便寒暄幾句就匆匆結束了這次談話。
雖然被無情拒絕,阿方索已經打定主意要保護教皇國,真到了要全丟羅馬的時刻,不管開出什么條件,對方都會答應的。
全須全尾的保全羅馬自然不現實,但只要西班牙擺出姿態,和法國商量好,就可以恐嚇到意大利,最終得出一個四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就算是二分羅馬,也總比梵蒂岡教宗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