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為尊貴的存在
對于前身的兩次意外死亡,以他的閱歷,一眼就看出有人搞鬼,而且很快就確定了懷疑對象。
極有可能是那些眼饞他太子地位的同胞,如果不盡快逃離,恐怕他很快也會遭遇生命危險。
隨后他結合起前身犯下的過錯,想出了一招以退為進的計謀。
這個世界,以武為尊,哪怕是皇室也不能幸免,天云宗是大秦帝國境內最為強大的門派,其勢力絲毫不弱于皇室,哪怕是秦道也不敢輕易得罪。
這次會來帝城做客,完全是看在秦道的誠摯邀請以及李伯軒他爹的面子上,因為他姐姐李紫璇是天云宗的新任圣女。
秦道就是看準了這點,他想借此讓天云宗成為大秦帝國護國圣教,以此來增加大秦帝國的實力,從而實現他開疆擴土的野心。
然而秦政前身被人欺騙去了天云宗下住的招待所,好巧不巧的是,剛好趕上天云宗高徒金雅詩準備沐浴。
一掌之下,前身當場重傷倒地,被人送回府的路上一命嗚呼,秦政得以借尸還魂。
也就是因為秦政的舉動,讓秦道這個謀劃很久的想法差點泡湯,心中的氣憤可想而知。
秦政思考再三后,索性將計就計,直接找秦道認罰,主動卸去太子身份,自愿發配邊疆。
這樣一來,他既能暫時逃離帝城這個權力的漩渦中心,明哲保身,免受背后小人的暗算。
同時又為秦道想好了彌補辦法,一個太子被貶去邊疆,對于一個實際上沒有吃虧的天云宗高徒來說,已經是非常給面子了。
結果證明,他這招以退為進的策略,實施的非常成功。
他原本在秦道心中的地位就不高,但虎毒尚不食子,兩人之間畢竟有著不可磨滅的血緣關系,秦道見他認罪態度好,主動把發配改為他的封地,更加完美契合了秦政所需。
因為這樣,他就能趁此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
今天,是秦政啟程前往封地的第一天,正所謂潛龍在淵,騰必九天。
前世他能成為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始皇帝,那今生豈能甘心久居人下,待他歸來時,必定成為這世上最為尊貴的存在,再度凌駕這方眾生之上。
不過話說回來,他理應感謝前身,秦政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到達凜冬郡,因為系統告訴他,只有到達自己獨屬的封地,才能夠正式開啟系統。
前身性格太過軟弱,明知道系統的任務,卻不敢開口向秦道索要,擔心被秦道誤會他有反意。
沒想到,誤打誤撞之下,便宜了后來者秦政,不僅有了獨屬封地,還有了前往封地的借口。
雖然這個借口在外人看來就相當于判了死刑,邊疆那種混亂的地方豈能是秦政這樣的人能夠生存的。
然而在秦政自己看來,邊疆而已,算不上什么。
當年他孤身前往群敵環伺的的趙國成為質子,不是照樣活了下來,并且最終繼承大統。
大秦鐵騎沒過趙國領土時,昔日欺凌嘲笑他的那些人,盡皆化為亡魂。
“無論是在哪個世界,大秦這個國家都應由最強者來執掌!”
“而這個人,也只能是我始皇秦政!”
想到這里,秦政眼睛里猛然流露出攝人的帝王氣勢。
……
帝城,朝堂之上,秦道臉色威嚴的端坐在龍椅上,聽下方官員的稟報。
天災,人禍,貪污,敵國覬覦,各種各樣的奏折呈現在秦道的面前。
這樣的情況他已經經歷了太多,有條不紊的下發指令。
沒過多久,底下官員全部奏報完畢,所有人的事情都得到了解決。
秦道見狀,清了清嗓子,說道:“天云宗的事情暫且告一段落,雖然中間有些波折,但最終達成了合作,以后天云宗就是我大秦的護國圣教了,切記不可怠慢!”
“謹遵吾皇旨意!”官員們紛紛應是。
“另外,太子之位也需要盡快選出合適的人選,皇朝不能沒有儲君。”
聞言,朝堂立即炸開了鍋,官員爭相議論,秦道這番話,直接就表明了,帝國即將迎來太子之位的爭奪。
興奮者,糾結者,不安者,盡皆有之。
“安靜!”
秦道身旁的大內總管李福德陰著臉出聲喊道,眼神冷冷的看著眾多官員,喧鬧的環境漸漸安靜了下來。
文官之首的魏士元借此站了出來,他在昨天就知道這件事了,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奏折稟道。
“啟稟陛下,大秦千余年來的鼎盛發展,離不開祖制的嚴謹和幫助,太子之位事關到大秦的未來,更應該遵循祖制,我建議開啟太子爭奪戰!”
話音落下,諸多官員頓時將目光聚焦在魏士元的身上,然后再看到白烈默不吭聲的姿態,以及龍椅上秦道平靜臉色,瞬間反應過來,這件事恐怕已成定局。
果不其然,沒等眾臣反應過來,秦道已經從龍椅上站起身說道。
“朕繼大統十年有余,國勢漸盛,百姓安業,然為大秦萬世基業,今日特遵循祖訓,選良才之人,立繼位儲君。”
君無戲言,秦道這話一出,太子選拔的基調算是徹底被定下,哪怕臣子當中有意見的,也沒敢出言反駁。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既然如此,明天我會安排諸位皇子上朝,一切依祖制來辦。”
“魏士元,你的章程也要盡快了,明天就需要用上了。”
說完以后,不等魏士元回應,秦道飄然轉身離去。
總管李福德用他公鴨嗓般的聲音大喊了句退朝,然后便緊跟秦道而去,只留下眾多官員商討議論。
“魏丞相,下官想邀請你去茶樓探討下文學。”
“魏丞相,最近城內出現一家味道不錯的酒樓,斗膽邀請你前去評鑒”
眾多官員紛紛上前圍繞著魏士元,盡相邀請,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想獲取第一手資料信息。
因為太子選拔戰,選拔的不僅是儲君,還有他們,這是一場波及大秦上下的大選拔。
白烈看著被圍在中間的魏士元,臉上露出一抹不屑,腳步沒有停留,隨即帶領幾名官員離開了朝堂。
魏士元也注意到了這一幕,不過并沒有在意,他們這些人和身為白烈等人的武將不同,文官在參與太子選拔的程度要深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