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為什么......他文章還沒出口,我已經感動了。”
“我似乎在夏國選手身上看到了一種上帝的氣質!”
“什么狗屁上帝,那是我夏國人悲天憫人的胸懷!”
“安靜!都安靜!我有種預感,接下來,我們將聽到一首能夠流芳百世的作品!”
“啊啊啊啊!好期待!”
“夏國歐尼醬,沖鴨!”
王無問講完那一句話。
便把眼睛緩緩的閉上,但他不是困了,他,是在追憶著前人的情懷。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The autumn wind howls in August,rolling the triple grass on my house。”
既然是寫給世界的。
王無問在念完第一句之后,選擇了親自翻譯給世界。
他不希望。
當他在用杜甫先生的名篇的時候,他的任何一個字,被愚蠢的人所曲解。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Thatch crosses the river......”
在王無問吟誦的詩文里。
一個接一個的動態,組成了一幅幅鮮明的圖畫。
當準確的翻譯,傳達到各國人民的耳朵里。
那文字之中撲面而來的畫面感,緊緊地牽動著萬千曾經或是正在經受苦難的人們的視線,也成功地撥動著他們的心弦。
“聽到這里,我的眼淚已經流了下來......”
“他描述的,和我曾經的經歷,真的一模一樣,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一刮風就好像被刀割,一下雨就滿屋子漏水......”
“盡管我沒有吃過苦,但我也從長輩那里聽聞過類似的畫面......”
彈幕之中。
由于詩文里畫面感太濃,兩句一出,反響劇烈。
與他們同樣激動的。
還有正在現場的夏老。
只見那個七旬老人,雙眼含淚,戰巍巍站起,渾身顫抖,仿佛王無問描述的那環境之中,主人翁正是夏老本人。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The wind settles the clouds......”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The cloth quilt has been cold like......”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There is no dry place......”
詩文來到此處。
王無問睜開眼睛。
剎那間,透亮眸子現與世人,晶瑩淚水奪眶而下。
悲憫之情,如洪水入境,感染到了全世界所有正在收看直播的觀眾心上。
“啊啊啊啊啊!我現在只想痛快的大哭一場!!!”
“我真的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會有人關注到我們窮苦百姓的境遇。”
“太真實,太有畫面感了,盡管我沒有經歷過,但我依稀看到了我的外公,他一定是這么過來的......”
另一處,休息間里。
柳沁兒和柳玫兩個沉魚落雁的女子。
此時也被那痛苦而真實的回憶錄侵入身心,珍珠粒兒大小的眼淚,止不住的滑落。
“嗚嗚嗚~姐姐......無問哥哥他好苦......”
“......也許不是他苦,而是他能感同眾生的疾苦......”
確實。
如柳沁兒所說,不是王無問苦。
而是他能夠在千年之后,在杜甫先生的作品里,感同身受的去體驗到那份眾生的疾苦。
如今。
有一個好的機會擺在面前。
他只想要以自己為媒介,把杜甫先生的悲憫,化作鼓勵天下寒士們的力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With thousands of buildings......”
詩文吟誦到此處。
夏老蹣跚而出,雙膝跪地,用盡此生最大的力氣,跟著高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俱歡顏吶!”
“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我夏國學子,有如此報復胸懷!何愁文學不興,何愁國家不盛!”
夏老狀若瘋狂的高呼。
不是如棒國人般的撒潑耍賴。
而是作為一個真正寬厚長者,對于世界,對于國家,對于未來年輕人的一種驕傲共情。
他的行為。
不僅不會妨礙到任何人。
而且還會讓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屬于夏國人民的上善若水、寬宏格局、博大胸襟。
“夏老千古!夏國萬歲!”
“我夏國文化海納百川!仁義無雙!為國為民!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滋養出心懷世界,心懷眾生,心懷萬民的偉大詩人!”
“看到夏國人所寫的文章,一時間竟覺得自己無比的慚愧!”
“和夏國人想比,棒國霓虹國,簡直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
“也別說棒國霓虹國了,漂亮國阿三國,哪個不是一樣!”
“我好羨慕他們,生來就是夏國人!”
“如果有來生,我也想做一個夏國人!”
“對!如果有來生,我也想做夏國人!”
如果一個詩人能被稱之為偉大,那一定是因為他們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杜甫先生的詩文,之所以能夠如此共情。
就是因為這首詩里描寫的他本身的痛苦,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
然而。
詩到此處,還沒有誦完。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The wind and rain are as stable as......”
一句結束。
全球噤聲。
盛會現場,落針可聞。
盛會之外,喧囂盡去。
那種眾生皆苦,我愿以一人之苦,換眾生之福的報復。
真真切切,感人至深。
“嗚嗚嗚嗚嗚......”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真摯的感情,最能動人。
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苦難人的視角,真實的記錄了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一晚里,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
在全球百廢待興的今日。
人類歷經了百年戰斗,才剛剛從魔獸手中奪回星球的控制權不久。
世界上所有的人民。
要么是自己,要么是先輩,一定都是在艱苦生活中戰斗過的。
茅屋雨夜。
透過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的語言,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
贏得全球人民含淚共情,王無問一點都不意外。
自此。
唐詩的瑰麗、浪漫、胸懷......相信已經深深刻印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