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萬人之上唯我獨尊
趁著女帝鳳顏大悅之際,侄子武承嗣獻上祥石一塊,又是從洛河中撈出,百官頗為震驚。
眼下女帝權力穩固,貴為一言九鼎的代子臨朝皇太后,地位已經高到封無可封。
武承嗣此番進獻祥瑞,又是鬧得哪出戲?
不一會兒,四個大內侍衛,抬著一塊白色的石頭,走進了貞觀殿。
“哇,真的是一塊白色的石頭,活見鬼了!”
“上面還有青苔,看樣子,真是從水里撈上來的。”
“這是圣人之石,天后洪福齊天,天降祥瑞……”
百官見后議論紛紛,交頭接耳。
張濤一眼望去,白色石頭倒是不假,石頭上,還有幾個歪歪扭扭的象形文字,一般人無法辨認。
“說來也巧,此石是一位名叫唐同泰的船夫,在洛河中無意發現的。這個漁夫也很巧,他看得懂象形文字……更巧的是,這石頭上的八個上古文字,圣母臨人,永昌帝業,正是昭示了當今天后的仁圣!”武承嗣神采飛揚的說道。
嚯嚯!
圣母臨人,永昌帝業?
武承嗣的“三個巧”,可謂無巧不成書,百官聽得暈頭轉向。
又要在洛河河底發現祥石,而且這個船夫看得懂甲骨文,最后石頭上的字,還要契合女帝……
武承嗣,你怎么不去買彩票呢!
【好家伙,這也太假了吧?天底下,哪有這么巧合的事?】
【而且石頭上的文字,根本無法辨識,你說什么字,就是什么字了……】
【不過石頭上的八個字,太過彈眼落睛,這不是明擺著將女帝趕鴨子上架?】
什么!
女帝聽到張濤的心聲,宛如一盆冷水倒扣在頭上……
這就是你小濤子的心聲?
白到不能再白!
其實是不是石頭并不重要,是不是洛河出書也不重要,關鍵是這石頭上的八個字“圣母臨人,永昌帝業”,可謂字字千鈞之重!
這“圣母”自然指的就是女帝,臨人就是臨朝之意,永昌代表繁榮昌盛,而這“帝業”更是震懾群臣。
“天降祥石,乃國之大幸,萬民之福!孤何德何能,受到上天眷顧!”女帝道。
“天后臨朝稱制,圣人早有預言,實乃順天順民!而且祥石上說了,天后執政,天下永昌,更可再進一步!”武承嗣迎合道。
嚯嚯!
天后再進一步?
女帝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掌廢立皇帝之權,與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猶如權臣加受九錫,離篡位僅有一步之遙。
可惜女帝終究是女人,在歷史上,還沒有女人稱帝的先河。
從未見過女人有資本可以篡位的。
即便是西漢呂后亂政,權勢顯赫,也只是代子發號施令,遠遠不到稱帝的階段。
群臣一聽,又驚又怕。
這武承嗣居心何在?
女帝不過是臨朝稱制,江山還是李氏江山,等女帝駕崩或是棄權之后,還是會回到李唐宗室。
想要稱帝,改朝換代,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武卿辛苦了!既然是祥石,就放到紫薇城城樓上,讓萬民瞻仰。如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此天佑我大唐!”女帝喊道。
群臣惶恐,紛紛隨聲附和。
“請天后敕封此石為天下第一石!”
“此石一出,誰與爭鋒!天后臨朝稱制,乃是天意,穩如泰山,誰敢不服?”
“請圣母保佑我大唐江山,千年國祚,萬世基業……”
一時之間,百官紛紛表示祝賀,獻媚之詞溢于言表。
【石頭還是那塊石頭,現在變成天下第一石了?身價暴漲啊!】
【此情此景,怎么讓我想起了趙高的指鹿為馬?】
【這石頭上的象形文字,女帝當然喜歡,這不就是稱帝的前奏嗎?】
女帝聽到張濤的心聲,內心不由的一顫。
連孤想稱帝這件事,你都知道?
就像你之前說的開辦女子學堂,成立女性維權中心……
普天之下,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為何不可?
歷史上沒有女人稱帝,為何孤就不能打破這個先例?
孤倒不相信,孤想做的事,還有哪一件做不成的!
你們底下的人,明面上對孤阿諛奉承,其實心里想的,巴不得這老太婆早點死。
可惜孤會讓你們失望!
孤會讓你們絕望!
看孤日后一個個打你們的臉!
什么代子臨朝,孤才不稀罕!
孤要建立自己的王朝,讓你們這些李唐的舊臣,徹底絕望!
待明堂建成,昭告天下,天下誰人不服?
看來,如今只有侄兒武承嗣知道孤的心意……
至于小濤子,純粹是胡言亂語……
孤也不屑與你計較,你也只要乖乖按旨意做事就行。
少一些內心吐槽,有益身心!
朝堂之上,大臣們還在相互恭維,為天后歌功頌德。
“陳子昂有事參奏!”
“準奏!”女帝接道。
北門學士領袖陳子昂道:“前段時間,有禮部侍郎韋一笑呈上萬民請愿書,懇請天后遷都神都(洛陽)。”
“在下愚以為,關中之地狹窄,又遭連年饑荒,如今長安人口已達兩百萬,長此以往,恐怕很難負擔百姓的食宿!”
“而神都富庶,人杰地靈,崇山峻嶺,有山川之固,又有水路之便,通達九州。南方糧食可通過漕運直達,足以負擔百萬人口。臣以為神都乃是王者之地,請求天后恩準遷都!”
北門學士是一個官職名稱,設立于唐高宗后期。
女帝借修撰皇家典籍之名,招募了一批飽讀詩書之人,后來這些人成了她的“智囊團”,稱之為北門學士,用以分化宰相之權。
大唐立國就在長安,這遷都一事非同小可,事關李唐龍脈,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對于女帝來說,以后想要稱帝,必須要鏟除李唐勢力,遷都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陳子昂遷都一事,替萬民考慮,句句發自肺腑,卿等有何異議?”女帝問道。
嚯嚯!
此話一出,群臣誰敢拂逆天后圣意?
況且女帝想要遷都一事,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瓜熟蒂落。
“大唐開國建都長安,以山川險固,防突厥邊患。現今突厥已除,天下太平,當以發展經濟為主。神都之地,十倍優于長安!”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岑長倩贊同道。
“臣等同意遷都!”
在宰相的帶頭下,滿朝文武百官再次眾口一詞。
女帝看著金階之下的群臣,心中感慨萬千。
如今天下歌舞升平,萬象更新,正是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
她有一種預感,一個屬于自己的偉大新紀元,即將到來……
到那時,女帝可以真正做到萬人之上,唯我獨尊!
女帝稱帝之心,已經蠢蠢欲動……
“從今始,百官改制,遷都神都,大赦天下!”女帝巍巍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