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依舊只是李亨明面上的說法,實際上還是為了勤王之戰。
既然知道到了寶山以外的地方想要獲得補給困難,這后勤補給線就要自己準備,李亨不可能出發的時候在雇傭上千民夫跟隨補給吧?
不說其他,這安全怎么保證?紀律怎么約束?
而鏢局這邊,因為有了這幾個月的訓練,年后在強化訓練半年,先是練了五人小隊的合擊戰術,又訓練了一百人規模的隊伍戰。
這樣的鏢局不說正面碰到流寇能打贏,至少不會像新招募的民夫那樣第一時間潰散,當然有鏢局民夫還是要招募的,這些鏢局就相當于李亨后勤的護衛軍。
武老爺子只是驚嘆李亨的生意做的大,倒是沒有覺得鏢局在擴大有什么問題。
兩人來到內府,李氏已經得到消息在大廳等著,武老爺子拱手行禮:“山野武夫武大壯給您拜年了?!?p> 李氏也起身還禮:“您也過年好?!?p> 李亨跟李氏介紹了一下:“這位是跟我有很多業務往來的信義鏢局,路過這里,非要來看看您?!?p> 李氏笑著說道:“信義鏢局的名聲我在松江就有聽聞,武掌柜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您真是老當益壯?!?p> 武老爺子拱拱手:“這都是托李公子的福,還有下面的小家伙們的努力,我這把老骨頭,也就是在家養養花溜溜鳥?!?p> 兩人簡單的聊了幾句,李氏就去后院了,武老爺子看看李亨家的擺設:“我還以為李公子家會裝飾的富麗堂皇,盡顯豪奢之氣呢,沒想到竟然是普通人家模樣?!?p> 李亨呵呵一笑:“我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p> 武老爺子呵呵笑笑:“剛才李公子說道鏢局擴大,我剛才又想了一下,既然是走運河的生意,咱們第一個是要找懂行的,第二是要設立在合適的地點。
如果是做江南的生意,松江府或者寶山這邊都沒有問題,要是李公子想要走漕運,這上下打點疏通還有雇人雇船都離不開漕幫。
這揚州是漕幫總舵的所在,也是天下漕運的要隘,如果李公子想要做漕糧的生意,那我建議咱們在揚州設立一個鏢局的分局?!?p> 李亨低頭想了想:“成立分局自然是能更好的處理漕運的事情,但是這分局誰去合適呢?
我看等明年一段任務之后觀察到合適的人在開設?”
武老爺子呵呵一笑:“怎么沒有人,這不是還有我呢么,反正我閨女交給你了,我呢就幫你去揚州在去走動走動。
那邊我還有幾個舊識跟漕幫有點關系,李公子不會連我這老家伙都不相信吧?”
李亨立刻笑了:“老爺子親自出馬那自然是最好的,只是這松江這邊也離不開你啊。”
武老爺子搖搖頭:“我看了你這邊的布置,松江府這邊有沒有我在都能一樣運轉,我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走動走動。要不然該顯得我閑著跟吃閑飯的似的。”
李亨思考了一下,確實,作為他名下的鏢局,有武老爺子這位大佬在李亨很難管理到鏢局的事情,而武老爺子去了揚州,這邊就變成幾個鏢局等級相等的總鏢頭。
這種情況下,下面的人誰也管不了誰,大家一樣大,需要有人組織協調,他這個實際大老板才有說話的機會嘛。
李亨點頭說道:“既然老爺子靜極思動,那您就隨便去轉轉,權當是去散散心,等朋友都拜會完了,您在回來,咱們這邊也有了能擔當大任的人手。”
兩人商定,武老爺子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住到了孤兒院那邊,他打算等武念娘一起回去,但是武念娘確舍不得這些孩子們。
李亨這邊停工之后,要逐個工廠的去檢查,別因為什么疏忽引起火災之類的。
一直忙到年三十這天,總算得空休息,阿丑見李亨回來高興的飛撲上來:“哥哥,悄悄告訴你,我有一套很漂亮的新衣服哦!”
李亨抱起她:“哦?在哪?能給我看看么?”
阿丑搖搖頭:“娘說不行哦,要等明天一早才能穿,穿上要給大家拜年呢,哥你會拜年么?就是這樣……在這樣……你學會了么?”
李亨點點頭:“嗯,學會了,阿丑真棒,咱娘哪去了?”
阿丑呵呵的笑著,眼睛瞇成一條縫:“娘跟趙嬸和胡嬸在廚房做好吃的噠,但是娘說不興偷吃,所以不讓我進去。
哥哥,我沒有偷吃,我就是看看,哥哥,你帶我去好不好?”
李亨摸摸她的頭:“那走吧,咱們去看看娘在做什么好吃的!”
阿丑高興的拍手:“今年趙嬸說她們家鄉的過年的好吃的跟咱們這里不一樣,她做一些給咱們嘗嘗?!?p> 李亨帶著阿丑來到廚房這邊,李氏正坐在院子里看著趙嬸她們架起大鍋在那炸東西。
見到李亨來了李氏埋怨了一句:“你怎么又把妹妹帶來了,小家伙就知道添亂,這邊又是油鍋又是火的,她還小,快帶她出去。”
李亨牽著阿丑,阿丑無奈的嘆氣:“娘,我不亂跑。”
李亨笑著問道:“今晚給家丁安排了什么伙食?這些都是的么?”
李氏點點頭:“可不是,這是你趙嬸家鄉那邊的年貨叫酥肉,就是肉絲拌上面炸的,還有這種炸的魚雞,都是裹上面。
還有這種大塊的豬肉,煮熟之后用紅糖炒出糖色然后裹上在放到鍋里炸,趙嬸說肥而不膩,特別好吃。
然后把這些雞魚酥肉還有大肉放在大鍋里燉上,里面在煮上馓子切點芋頭干菜之類的,到時候大家都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飯?!?p> 李亨有點奇怪:“不是應該切點土豆燉點粉條之類的么?”
說完之后李亨就閉嘴了,現在土豆紅薯還只是在江南福建地區有人小規模的種植吧?離推廣開來還有很長的時間。
其實紅薯、土豆加上玉米才是解決饑荒最好的辦法,但是這個時代的三種作物沒有經過本土化馴養,沒有一代一代的優化產量能達到多少,口味如何這些都還不清楚。
如果真的有意搞這個,還真的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