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正在想報紙的事情,外面突然趙虎進來了:“公子,外面武念娘要找你。”
對方找上門來李亨才想起,好像一直說要去孤兒院那邊看看,給他們找老師的事情還沒有兌現呢。
李亨正了正身子:“請武姑娘進來吧。”
武念娘進來看到李亨立刻眼睛一亮:“李公子,你今天可有時間?”
李亨拱手微笑:“今日正好有空,那我們就先去你那邊看看。”
上次李亨之所以沒有看到武念娘管的孤兒院,是因為這個并不在城里,而是跟那些鏢丁的家屬一起住在城外。
松江府城房租低價可不便宜,為了節省開支鏢局的家屬都住在城外,一部分鏢丁的練武場也在城外,城內的信義鏢局相當于一個門臉。
李亨只有一輛馬車,為了避嫌李亨只好坐在車頭,而趙武則負責駕車。
一行人路上沒有怎么說話,其實李亨也不怎么會跟女生聊天,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只能靠多財多億,憑億近人才能得到女孩子的芳心了。
武念娘相貌中上等,但是長著一張受氣臉,讓人看著就想欺負疼愛那種,但也不是那種傾國傾城的絕世紅顏,感覺當女主角還差點。
所以在李亨眼里武念娘也就是個鄰家小妹,至于武念娘怎么想,李亨還真的不知道。
出了城就拐向碼頭的反向,行不多遠就看到一處大院子,籬笆墻內孩子們正在追逐打鬧,院子里唯一的棗樹上,還有孩子在上面攀爬,拿著短棍打棗子。
然后下面一群孩子眼巴巴的抬著頭望著,一個棗子落下,就是一陣瘋搶。
李亨遠遠的看著直撓頭:“武姑娘,這些孩子平時就這么爬高上底的么?”
武念娘撩開車簾呀了一聲,慌忙跑下馬車:“小井蓋,大頭誰讓你們爬樹的!快下來!你們都站到一邊去。”
下面的孩子一哄而散,樹上的兩個孩子也嬉笑的往樹下爬。
武念娘轉頭問道:“劉嬸她們呢?”
孩子們嘻嘻哈哈的亂跑:“去河邊洗衣服去了,六子他們去抓魚也不帶我們,武姐姐,我們也要去抓魚。”
武念娘牽著這些孩子:“你們還小,還不能去水邊玩,都到院子里來,李公子來了,都站好……
大頭,你去江邊把劉嬸他們還有六子都喊回來,就說李公子來了。”
這個院子給李亨的最大印象就是亂,孩子在鬧,各種東西被孩子禍禍的不成樣子,亂七八糟的散落在各處。
小孩子各種各樣的衣物有大有小,有的灰撲撲的,有的破一個大洞,有的干脆光著屁股在院子里瘋跑。
武念娘有點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平時沒有這么亂的,武大哥他們會幫著看一看,現在鏢局那邊訓練忙,所以這邊沒有人管,我們一群女人又管不住。”
李亨沒有想到這里這么亂還有自己的原因,看了趙虎一眼:“看看誰在訓練場那邊,派十個人過來,找管過孩子的帶著,別嚇著他們。”
趙虎答應一聲去了,武念娘則在繼續照看孩子,有的哭了要哄,有的餓了要吃,有的想尿尿,有的趁大人不注意就爬高上底,上房揭瓦。
李亨不得不佩服這武念娘的耐心,同時心中也在思考,這是釋放了孩子的天性,但是這么管的話這些孩子得多少人付出多少精力才能教好?
但要實行準軍事管理,是不是又對這些孩子不公平,孩子本來就是該玩的年紀?要是限制了他們,會不會把孩子教傻了?
再看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兩三歲,大的七八歲,聽著還有小六子他們這樣七八歲往上的。
這教學豈不是要從幼兒園一直到初中都要辦?想想都讓人頭疼。
好在趙虎辦事效率還不錯,不一會就把人喊來了,來的是武安國,孩子們一看見鏢師立刻轟亂著:“鏢師來了,快破啊!快進屋,快做好……快跑。”
武念娘松了一口氣:“李公子請進,安國你陪著李公子坐一會,我去泡壺茶。”
武安國撓撓頭:“李公子您來之前怎么不通知一聲,這群孩子是不是嚇到你了?您放心,他們頑皮是頑皮了一點,還是很聽話的。”
頑皮跟聽話這不是反義詞么?您看我這個人很壞,但是其實還是挺好的?
李亨沒有糾結這個,坐不一會,外面劉嬸又帶著二十多個孩子回來了。
屋子里又鬧了一會,徹底安靜了。
李亨好奇的出去看,只見那些大孩子手里拿著藤條,看著那些小孩子,小孩子一個個乖巧的坐在各個地方更小的嚇得捂住嘴。
大一點的孩子看到李亨進來都害羞的躲閃,把藤條藏在身后。
這時武念娘來了:“李公子您想看看什么?”
這種事情李亨還真的沒有干過,問他意見,他也就是瞎指揮一通,原本他覺得自己一個外行就不要指導人家內行了,給錢就行。
現在到這一看,原來這些人才是真的外行,自己反而比他們內行的多。
李亨直接問道:“你們現在有八十多個孩子是吧?都是多大的?男孩多少?女孩多少?”
問題問完之后,李亨就震驚的看著武念娘傻傻的拿著手指頭在那數人數,這是什么操作?
“所以你這連登記人數和最基本的人員信息都沒有么?那要是人少了怎么辦?”
武念娘奇怪的看了一眼李亨:“李公子,這些人我都認識,要是少了誰,我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李亨直接問道:“那人數擴大十倍呢?八百人你也能認的過來么?你也要這么管?”
武念娘乖巧的點點頭:“您放心,我會努力記住的!”
我這是讓你努力么?李亨甩甩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事情不能搞這么亂,最起碼,姓名、年齡、性別、發現得地點,發現的時候是什么特征,身上有什么特別的東西特別的胎記這些總要登記吧?
這些雖然有些是孤兒,也有可能只是跟家人走散。將來說不定他們失散的親人會找上門來,你怎么能記住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特征?
有些基本的信息登記,然后對他們按照年齡,性別分組分班,這樣才能安排不同的老師按照年齡不同分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