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無言以對
“不客氣?!壁w臨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其實我有一事得麻煩皇姊?!?p> 嬴霏霏收了茶葉心情大好,這就嫣然笑問:“什么事情?皇姊能幫上忙的都會幫你的!”
“也不是難事,我想從御史大夫手中救下一人?!?p> 雖然說趙臨要想辦法去救凌少云,但憑著他的腦袋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尤其是皇宮里人脈錯綜復雜。于是轉念一想,他想起向嬴霏霏求救了,皇姊熟悉宮廷一切,聰明伶俐,肯定有辦法的。
待得趙臨把事情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后,嬴霏霏嬌顏滿是鐵青之色。
“這茶葉給回你吧……我無福消受。”
“???”
“這事十分難處理,我給不了好的建議也幫不上忙?!?p> 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地位與丞相相當,稱得上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趙臨的好兄弟犯得又是殺頭大罪,想要平安無事的退下,根本是不可能的。
“若是其他人還好說,偏偏你朋友殺的是李巴山。整個朝廷里誰人不知這李巴山公正不阿紀律嚴明,想要讓他放人難于登天,我看你還是死心吧?!?p> 若是其他人的話,塞點銀子打通關系或許可行,仗著趙臨二十三皇子的身份,肯定會給這個面子的。但李巴山就是鐵板一塊,旁門左道的辦法是行不通的。
只不過嬴霏霏讓趙臨放棄,他卻偏偏不能放棄,“那位朋友與我相識已久,感情深受,我是不會放棄的?;舒ⅲ€請你再多多想些辦法?!?p> “我真幫不了你……”嬴霏霏十分無奈,其后她似乎想到什么,便提出一計。
待得說完這計策后,嬴霏霏語氣疑慮稱:“這個方法你可以試試,但效果不敢保證,現在這種情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我權且試試吧?!?p> 根據嬴霏霏所言,李巴山為人公正嚴明,若趙臨說是想救兄弟凌少云肯定會被拒絕的。所以可以換一個借口,稱這個凌少云是個逞兇極惡的壞人,之前在東海郡了干了不少壞事,趙臨需要抓他好好調查。
于是用這種借口,趙臨先把凌少云從李巴山的手里轉移到自己手里,待得從地牢中救出凌少云后,再把對方放了。事后若是李巴山問起,就說用刑太重把凌少云給搞死了。
如此一來死無對證,李巴山無從查起也只會認為凌少云是被趙臨整死了。
當然了,想要讓李巴山轉移犯人并不簡單,雖然理由聽起來合理,但還是需要一些工具來輔助。嬴霏霏聽聞李巴山喜歡閱讀韓非子著作,趙臨何不直接送書籍版的韓非子著作?
按照嬴霏霏的方法,一個時辰后趙臨來到咸陽城中的御史大夫府邸。
天色入夜,星月暗淡,天空一片黑茫茫的。
正殿宮堂里燭火通明,趙臨坐在梨木椅,命著隨從把準備好的書籍遞上。
御史大夫李巴山身著灰色枝紋太袍,頭戴黑鐵束發冠,年約五十左右,面容滄桑。此時看著趙臨的隨從捧上一堆書籍,他不解地問:“二十三皇子,這是何物?。俊?p> “這東西叫作書籍,李大人翻開看看便知了。”
“噢?”李巴山翻開一看,滿面驚喜,這是韓非子的著作經文!
真是奇異啊,這些經文居然被寫在如此輕盈的“東西”里,實在稀罕,這就是書嗎?
李巴山從沒有看見書,咸陽中的文事工作或者是經文全都刻在厚重的竹簡中,想要查看十分麻煩?,F在這韓非子著作被寫在書上,翻閱簡單,而且還特別新奇,李巴山一看可喜歡得不行啊。
只不過看了幾眼后,李巴山就把書籍遞回:“二十三皇子啊,此等稀罕之物十分珍貴,老朽不能收啊。”
“為何不能收?”
“我乃朝廷命官,身負皇命,依皇上圣言吾等監察之職者萬萬不得收受他人之禮?!?p> 李巴山說得冠冕堂皇,怪不得人人都稱他清正廉潔公正不阿了,若趙臨不知情也會如此以為。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李巴山的“人設”,就像嬴長河那種笑面虎一樣,表里不一,人前一套人后又是另外一套。相比較的是李巴山更為高明,從始至終都保持著“正面形象”,若不是趙臨從凌少云那里得知當年李巴山串通縣丞顧游甲一事,他也會以為李巴山是清正賢明的好官。
不過李巴山要扮演“人設”,趙臨肯定要陪著對方奉陪下去了。
“李大人不必推辭,不過是區區書籍根本不值錢,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我這書籍也難得碰上李大人這樣的有心人,還請你千萬得收下的好?!?p> “二十三皇子……當真是不能啊?!?p> “李大人你千萬別客氣了,這不過是你我結交的雅趣而已?!壁w臨還作了個比喻,春節的賀禮、中秋的月餅,朋友同窗之間常有互相贈送的行為,難道這也是貪贓行賄之事嗎?不,這是正常的結交,是友誼往來!
現在趙臨送書一事,也是如此,是他對于李巴山的敬佩愛戴之情!
李巴山經得這一說,便是心軟收下了,“謝謝二十三皇子,這書籍十分有趣,我便是收下了。”
“不客氣!”
其后趙臨與李巴山便是開始噓寒問暖,多談及彼此家事,過往經歷,說說笑笑,若是旁人不知還真當他們是忘年之交了。
待談得差不多趙臨便是提起正事,“李大人,聽聞昨日有一歹徒暗殺了你,名字叫作羅大大,不知可有此事?”
羅大大是凌少云在刑訊逼供時的化名。
說來凌少云也是特別講義氣情誼,他是永恒商會的副會長,因為怕自己刺殺御史大夫一事暴露會影響到永恒商會甚至是趙臨的帝位爭奪,所以他哪怕遭到刑訊逼供都沒有透露半點。
對外,凌少云只稱自己叫作“羅大大”,因為全家遭受貪官奸佞殺害,御史大夫未能明察秋毫,故生下怨恨才進行暗殺。
此時提到羅大大時,李巴山似乎十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