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黃河實業
當然,九倉帶來的影響不止于此。
至少在這場九倉爭奪收購戰中,大家見識到了黃河實業背后的資金之雄厚,簡直是深不見底。
財經界有人開始分析,黃河實業收購九倉此舉的目的,試圖去揭開他們背后的真實意圖。
在香港政商兩界哪個人不知道,李鈞鴻是個精明能干的實業家,長袖善舞,聲名煊赫。
他掌控的黃河實業控股集團,顧名思義是一家從事實業的公司,卻極少在金融市場高調行事。
就算他們不了解黃河實業的真實底細,但也知道黃河實業旗下擁有幾間知名大廠,日賺斗金。
水星電子有限公司,從事生產制造商業和娛樂消費電子,包括辦公設備和娛樂產品等。
白天鵝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諸如雪柜、冷氣機、洗衣機、微波爐、等大件的生活電器。
工業探索技術有限公司,從事機構件類產品的設計,精密工業儀器和自動化設備的制造。
香城南豐紡織公司,做出口成衣產品,雖然比較低端,但曾是黃河實業賺取利潤的龍頭企業。
獅城生物科技制藥公司,研發和生產日常使用的中成藥和西藥,同于屬于薄利多銷的生意。
黃河實業的五間大廠,雖然算不上是什么國際頂尖大廠,但在香港卻是數一數二的華資品牌。
有人分析黃河實業這次收購九倉,難道是想以此為跳板,也是有意進軍商業地產市場嗎?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做地產生意是朝陽行業,在逐漸代替市場不斷萎縮的傳統紡織產業。
雖然香港制衣工業仍然占本港工業生產首席,目前制衣業占出口總值的40%,雇傭工人為全港工人總數的30%,可謂一枝獨秀工業。
但自1977年歐洲共同市場采取貿易政策,對香港紡織品實行進口實行限額,行業前景漸漸哀鴻遍野。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河實業或許是覺得紡織業不景氣,繼而想向地產業發展,也不足為奇。
畢竟做生意,要懂得未雨綢繆。
李仁杰喝了半杯熱茶,靠在沙發上百無聊賴地問:“工商銀行的股權現在還沒處理完嗎?”
大廈一樓的大堂裝修工程基本完畢,項目按計劃正在驗收當中,就等這一樁收購塵埃落定。
雖然這棟大廈被黃河實業購買下,也要等到舊的租戶約滿搬走,才能動工改造修建。
李均鴻稍微沉吟了一會兒,“在等等吧,那邊董事會那里似乎還有不同意見,不急一時。”
他做事不會冒進,始終都保持一點穩重的心態,這使得他在商界浮沉中,時刻保持清醒。
李仁杰露出了一絲笑意,“既然他們這么不識抬舉,不如就派人去翻一翻他們老巢的爛賬。”
李鈞鴻想了一下,微微搖頭,“也不用逼著他們這么緊,事到如今,也由不得他們不簽字了。”
他心中早有決斷,不想節外生技。
兩人在談論對的是香港工商銀行,在1917年開辦,是一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這家銀行目前有員工五百人左右,在香港、九龍、新界約有二十家分行,是一家中型的公司。
它的最大控股股東是海外信托銀行,黃河實業這幾年通過資本操作,慢慢地成為了次大股東。
黃河實業在去年和海外信托銀行達成初步的收購合約,對工商銀行的股權發起了全面收購。
香港工商銀行的總資產還不到十億,去年對外的財務報告卻有千萬港幣純利,這就值得玩味。
黃河實業對于這點小把戲也不太在意,上司公司要涂些胭脂水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李鈞鴻只是想把工商銀行這個架構拿下來,然后整頓資產,剝離其他業務,歸納到自己名下。
他是對這樁銀行收購案是相當看重的,即使是穩重的他,也不免那點喜悅都形于臉上。
畢竟他在這事上傾注了不少心血,對于穩固他的商業帝國版圖,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他去年決定買下這座金門大廈,除了給旗下企業搬進來,也有為工商銀行入駐這里做準備。
這座寫字樓在中環的位置不錯,將來把總行搬遷到這里來,也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企業形象。
畢竟做銀行,門面形象不可輕視。
不過李仁杰也只是隨口一問,沒有太多的關心,他對于純粹是商業的事,提不起太多的興趣。
他把半杯茶喝完,站起來伸伸懶腰,“沒事的話,我不阻你做事了,先下去隨便轉轉。”
李均鴻臉上閃一絲無奈,這個老三跟他談生意經,就和唐僧要念緊箍咒似的,走都來不及。
他咳嗽一聲,在桌面拿起一份文件遞過去,“你幫我看看這份合作計劃,有什么想法?”
李仁杰接過去隨便翻了幾頁,臉上略顯異態,不是驚訝,而是一種看穿小孩子把戲。
這是佳寧集團提供的一份商業合作企劃書,乍一看那內容項目,的確能夠把人都鎮住了。
其中內容是他們將與一家菲律賓某大財團組建公司,在對岸的蛇口設立一家大型電器廠。
這個菲律賓財團很有實力,目前有二十個投資計劃和xx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共投資一百億美元,均已以補償貿易進行。
佳寧集團考慮到發展,想邀請一家技術雄厚的公司參與這項投資計劃,加入組建這家大廠。
在香港,做電子產品和電器產品的最有實力的公司,只有是黃河實業控股的兩個公司。
而且看起來佳寧集團十分有自信,這個計劃對黃河實業來講,絕對有足夠的吸引力。
畢竟眼看租界條約時間臨近,香港前途依然未明,但凡有點進取心的公司,哪個不想早作打算。
尤其是大陸提出加快腳步實現四個現代化,港商們紛紛北望神州,興起了一波考察投資熱潮。
李均鴻看他神色,知道有倪端了。
他家的這位老三,自幼就十分聰明,別人讀書都是按部就班的,他讀書卻是連級跳班是常事。
哪怕去了英國的帝國理工學院也不安分,同學才拿到學士學位,他早就拿到博士學位。
這位帝國理工的高材生畢業回港,幫助他來經營家族企業,短短數年讓黃河實業身價暴漲。
但是做了幾年董事,他就不干了。
他丟下光鮮的事業,跑去投考了香港警察,有青年商界矩子他不做,偏偏跑去做「有牌爛仔」。
但奈何有李夫人處處都護著他,自己空有老子這個大義名頭,卻一點也都管教不了他。
李仁杰隨手三兩下就翻看,沒有即時給出什么意見,只是臉上笑容變得有些玩味了。
他靜靜喝完了半杯茶,忽然有興趣地反問起來:“我們是怎么跟他們搭上線的?”
李均鴻想了一想,“在上個月的保良局的餐會上,是林休容的夫人介紹認識的。”
李仁杰不禁哂笑了起來,“他們這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怎么還敢把手伸過來我們這里?”
李均鴻臉上略顯有點意外,抬起眼看他,“你是覺得他們的公司運作有問題?”
其實他對這個公司,也心存疑慮。
佳寧集團在這兩年間聲名鵲起,是本港風頭最盛的一間公司,各種資本操作讓人眼花繚亂。
尤其是去年發起的一連串并購行動,給人一種財雄勢大的神秘感,越發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家公司可動用的龐大資金,加上其頻頻大動作,都非比尋常,讓人對其幕后背景議論紛紛。
有說幕后金主是菲律賓馬可斯總桶夫人的支持;也有說是蘇聯摸斯科人民銀行站在他身后。
但是在去年聽說金門大廈尋找買家的時候,佳寧集團也是有意從置業公司手中買下來的。
只不過是他們愿出資9.98億,分三次付款購買,半年付清尾款,雙方初步達成了交易協議。
但是此時,黃河實業橫空插了一腳,提出了更高的收購價格,更是爽快的一次付清現金。
當時的置地公司正圍繞這九龍倉的主導權,與包爵士開展三百回合的保衛戰,正等著這筆錢來解燃眉之急,回籠資金,于是和黃河實業快速達成了交易。
佳寧集團被黃河實業如此截胡擺了一道,不心懷芥蒂,怎么還會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呢。
不過既然動機不明,便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