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待客之道
壓力,從來都是以迫使你接受為主要表現形式,而出現在世人面前的。
你順之而為,就是單方面接受壓力的情況。
如此而會有什么樣的最后結果,由于剛才已經是講過了,此處也就不再多余的進行解說了。
你部分的順之而為,就是有條件接受壓力的情況。
如此而會有什么樣的最后結果,在剛才已經講過情況的基礎上,可以再做一個會是有較好結果的補充說明。
在應對壓力的時候,能有這樣的結果,就是比較好的情況了。
而當你能夠審時度勢的順之而為,就是有理有據接受壓力的情況。
這是聰明的面對壓力而至的態度,也是智慧的應對壓力的做法。
引力,從來都是以強迫你接受為主要表現形式,而出現在世人面前的。
在引力的面前,只要不運用其它外力,不借助于外在事物的幫助,你能做的事情就是,無條件的全面接受引力加之于自身的力道。
引力就是如此的霸蠻,不容任何質疑,當然也是不會與你講道理的一個存在。
它在宇宙世界中,是重要的一個物理條件,是很多事物能夠被構成的重要因素。
引力最終所聚集棲息的地方,就是“力場”。
在那里,會有很多奇妙的事情發生。
很顯然,“圖蒙塔特世界”就是掌控這個“力場”的所在,也是令“圖蒙塔特世界”無比強大的原因。
而引力在具體發生之后的結果,就是要將被施加者牽引到其事先指定的區域,以便對被施加者加以更好控制。
我們知道了這個事實,也就足夠了。
至于,其中涉及到的其它事情,究竟是意味著什么,只要用心的閱讀本書,自然也就能直溜的清楚明白了。
……
嚴格的說,面對著“離海”的強大,實力相對弱小的周德功,對于“離海”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為,不論是怎樣的一種情形,都是無法進行回避的。
哪怕面對的是尚有可能予以周旋的,來自于自身上方空間的壓制力道,他也感到自己在不熟悉的“離海”海域中,在失去了所有可以借助的外部事物的情況下,根本是沒有辦法對抗這種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作用的。
所以,當此情況下,他能做的事情就是,聽之任之的全面接受“離海”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懲罰。
唯有這樣,他才能將今日之事做個了結,才能順利回到大陸之上。
周德功在想到這里之后,也就索性地將眼睛閉上,凝神聚氣的從心里面做好了,一切聽從命運安排的準備。
易方了解到周德功當時遭遇到這個意外的情況后,會是如此的一個心理狀態時,是能夠理解他這樣做的原因的。
一個人,身處于陌生且是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時,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可以說是最明智不過的想法了。
在那個時候,周德功所面臨的情況,就是如同這般的。
易方通過周德功講述當時的情形,第一個判斷就是,“離海”是將周德功當做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對待著。
盡管這位客人是未曾事先打過招呼,屬于是不請自來的人,但這并妨礙“離海”對他表現出自己是歡迎他到來的態度,愿意對他進行接待的熱情。
要是“離海”不歡迎周德功,那在他第一次進入“離海”的海域中時,就會采取行動加以阻止或是控制了。
周德功能夠數次如入無人之境的進入“離海”而折返回大陸,并經準備之后而再次進入“離海”進行探查,本身就說明了“離海”對于周德功的行為,是持包容與默許態度的。
以“離海”控制自身海域的能力,若無這樣的態度做為指導行動的方針,怎么可能會出現周德功于“離海”和大陸之間,多次去而復返的事情呢?
易方做出的第二個判斷就是,發生在周德功身上的“充氣船伐”突然間消失于無形,導致其失去憑借之物的承載而落入海中,并持續向下沉入海水深處的情況,表明“離海”確實是對周德功施以了懲罰。
可是,既然“離海”已將周德功當做客人來對待,又怎么會對他進行懲罰呢?
這不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嗎?
如果,你已是細細的閱讀了本書,了解了“離海”的行事原則,以及一貫的行事風格,也就不會生出這樣的疑問了。
我們不要忘了一件事實,那就是周德功是以一個在職現任的,在大陸上有著極大影響力的,平原陸人族群的督領身份親自前來“離海”的。
所以,即便是周德功自作主張前來“離海”的行為,沒有經過事先的通傳與備案,“離海”也是不會為難周德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