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無目擊者
在周德功講說出這三類顯得是比較是另類存在的“海洋人”之后,易方也對此就自己所知的情況,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講解。
可是,易方畢竟是沒有親眼見過這三類“海洋人”,更是對他們沒有過實際接觸的。
所以,從他的補充講解中,可以感覺的到,他所講的內容跟周德功的講述相比起來,只是在內容上稍微具體了一些,但還有很多事情是沒有說清楚的。
那么,綜合周德功的講述,以及易方隨后補充講解的內容,周藝和周然兄妹二人知道了一個在“離海”中,顯得是非常特別的一個事實。
在“離海”中,還有著“漁盜、漁匪和漁霸”這樣的稱謂名稱,神出鬼沒,居無定所的三類“海洋人”的。
同六個部分的“海洋人”的排序原則一樣,這三類“海洋人”的稱謂排列順序,說明他們之間也是存在著地位高低差異情況的。
顯而易見,“漁盜”在這三類“海洋人”中,身份是居于最低位置的。
但是,由于他們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并沒有跟“離海”中的其他“海洋人”發生過沖突,所以其地位的高低排序,是不是由其所擁有的破壞能力所決定的,從易方的認知角度來講,是不得而知的。
至于,他們在“離海”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究竟是怎么樣的一種表現,易方就更是無從知曉了。
而他們為何會不歸屬于“海洋人”的六個部分,沒有擁有正常的“海洋人”族群的身份等級和品銜,從周德功的認知角度來看,也是無法進行解釋的。
但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對大陸的陸人族群而言,卻是猶如魔障一般的存在,這是周德功對他們的出現,所下的一個準確的定論。
這是必須要著重予以說明的一個關鍵態度,要知道周德功此時所講的話,并不是隨便講說出來的。
不可否認的是,這當然是由他的身份所決定的。
做為在大陸上,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平原陸人族群的督領,周德功所闡述的一些觀點,其實是代表著大陸的陸人族群的。
他對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的印象與觀點,必然是極具份量的重要表態。
周德功所明確講出的這個意見,自然是引發了易方的強烈關注。
這是因為,從內容有限,數量不多的有關介紹這三類特殊“海洋人”的資料中,易方沒有看到他們有發揮過怎樣具體的作用。
雖然,從資料所透露出的信息看,被稱之為“漁盜、漁匪和漁霸”的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是有著明確職責劃分的,不可能整日里是無所事事的待著,或是在“離海”中到處游蕩。
但是,有著職責加身,并不是說他們就一定會去真正的做自己應當應分的事情。
在易方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和實際印象中,還沒有遇到過不知自己每日里要做什么,渾渾噩噩的虛耗時光的人。
那么,在資料中有著明確職責說明的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也不會是無緣無故就存在著的。
根據資料顯示,身份被標注為“漁盜”的“海洋人”,其職責是“揮止阻絕,盜良取善”,職務屬性是“溫和略積極”的。
而被稱之為“漁匪”的“海洋人”,其職責是“懲言戒行,安境固邊”,職務屬性是“積極略激進”的。
而被稱之為“漁霸”的“海洋人”,其職責是“御核衛本,督失察過”,職務屬性是“激進略攻擊”的。
與這種明確的情況,形成強烈反差的狀況是,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雖有著清晰的職責劃定,卻是從未有在一個“海洋人”的身邊實際出現過。
哪怕是稍縱即逝的屬于是“曇花一現”的表現,在現實中也是沒有發生過的。
易方是充分相信自己查閱翻看的,這些相關資料的真實性的。
“離海”的行事是非常嚴謹的,在所有資料的具體形成過程中,只要事物發展的狀況符合成文的標準,從來所遵循的制史立典的原則就是,“存疑不著,虛無不文,有即是有,無就是無”的。
只要在資料中,沒有出現有關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的具體行為的記述,那就說明在他們的具體行為實際發生的過程中,是沒有目擊者的。
易方是絕不會相信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只會老老實實的待著,而什么事情也不去做的。
可是,在沒有直接證據來做為佐證的情況下,就是無法形成具體資料的。
這種情況雖然顯得是有些無奈,但卻是易方必須要說服自己去予以接受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