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魏征:臣死諫!
【學你妹啊!】
【跟我學?他能學到什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好不好?】
【你自己也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但是你讀了那么多的史書,有沒有發現,那些經歷過民間疾苦而登上帝位的皇帝,要比那些從小錦衣玉食的皇帝要好很多?】
李思文的話,如同一道閃電,在李世民的心中炸開了。
這話說得在理啊!
體會過民間疾苦的皇帝,真的要比沒有體會過民間疾苦的皇帝要做得好。
只是,朕什么時候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李世民有些不知所措,他思索了一下,然后有些茫然。
這話朕好像沒有說過啊。
李世民仔細的思索著李思文的話,他心中一動,然后對李承乾說道:“高明,你先離開吧,朕還有一些事情。”
說完之后,李世民感覺有些不太舒服,然后對李思文說道:“思文,你這幾天也給朕物色一個人,舉薦他參加科舉吧。”
【為什么?】
【我為啥要推薦一個人參加科舉?】
【這不是逼良為娼嘛?】
李思文心中瘋狂吐槽,但是表面上對李世民說道:“臣遵旨。”
李承乾與李思文離開了。
這個時候,李世民直接就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王珪這些文官喊了過來。
等到這些人到了之后,李世民看著這些大臣,然后說道:“朕思索了很久,發現這科舉還存在一些弊端,想要改一改!”
“陛下!”
王珪直接就站了出來,對李世民說道:“這科舉乃是國策,改不得啊!現在的科舉乃是極好的,不能更改!”
王珪乃是太原王氏的族長。
代表的是五姓七望為首的關隴門閥。
現在的科舉制對于世家門閥是極其有利的。
他擔心李世民改了之后,對世家門閥不友好了。
這樣子不妥。
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肯將手中的利益分散出去了。
“叔玠,你覺得現在的科舉制很好?”
李世民看著王珪問道:“朕問你一句,現在的科舉真的公平嗎?科舉的初衷是什么?
科舉的初衷是改變寒門無上品的現狀!可是現在呢?
自武德三年開科舉以來,至今已有數載,朕為何還沒有看到寒門子弟拜相?”
“可能是這些寒門子弟學的不夠好,沒有能力脫穎而出。”
王珪對李世民說道:“陛下,這并不能代表什么,你想一下,大唐立國以來,戰亂不斷,如今剛剛天下太平,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寒門子弟就會崛起了呢?”
“不!”
李世民搖了搖頭,然后說道:“這不是原因,朕想要改革,你們好好聽著朕的主意!”
李世民直接說道:“第一點,因為地處偏遠的考生,每次參加科考都要趕到長安參加科考,若是未曾考中,還要趕回原籍,這樣一來一回,耗費的時間太久,一年的時間就耽擱在路上了,根本沒有時間備考,所以朕準備改科考時間,原本的一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每次錄取三倍的人,這樣子可以讓地處偏遠的考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備考。
第二點,朕覺得每年閱卷,都是主考官以自己的意愿,給每一個考生評判,只要主考官愿意,哪怕這些考生的卷子很差,他們都能給這些人算過。所以,朕決定,讓每份卷子五人評分,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然后剩下來的三個分數取平均,得出這個學生的分數,并且,若是五個考官給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超過了十分,那就由朕來親自評分!
第三點,因為每次考官都能夠看到寫這份卷子的人是誰,導致考官偏袒熟人,給出不符合卷子的分數,朕準備給這些卷子采取糊名的手段,并且為了防止考官認出筆跡,這些卷子將在糊名之后,統一編號,然后讓朕的皇子們謄抄之后,再由考官閱卷!
朕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李世民看著在場的這些人。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
就改這些?
好像沒有改到關鍵啊!
王珪思索了一下,這好像也沒什么啊?
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舉薦的資格,這一點沒有改,其實對世家門閥的影響并不大。
并沒有影響到他們這些世家門閥的核心競爭力。
他沒有說出任何的話。
李世民其實也知道,李思文所提出的那些方面,最關鍵的還是這個名額。
這問題李世民是想要解決的。
但是不好解決。
他目前還不好跟世家門閥翻臉,畢竟現在大唐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大。
跟世家門閥鬧得太兇,吃虧的是他。
這一點要改,也只能等著,等到真正可以動手的時候,才能夠改變這一切。
現在他不可以下手太快。
必須要緩緩圖之。
先將這一切搞得公平起來,等到以后才會有機會。
畢竟現在大唐九成的官員來自世家門閥,鬧得不愉快了,會很尷尬的。
“陛下圣明!此法一出,科舉更加的公正了!”
魏征在這個時候,突然開口了,然后說道:“不過,陛下,臣以為,還有一點可以改!
這科考舉薦名額可以取消,可以將科考分為兩場,第一場所有人都可以報名,通過這一場,確定第二場的名額。”
攪屎棍果然是攪屎棍。
李世民不敢說的話,魏征敢。
這就是世家門閥最擔心的事情,魏征一下子就揭露出來了。
“魏玄成!”
王珪聽了這話之后,當即暴怒,然后說道:“你知道這樣子一來,一場科舉將會多花費多少錢嗎?若是那些目不識丁的人也報名參加,那該如何是好?”
“如此簡單。”
魏征笑了笑,然后說道:“只需要在報名的時候,讓這些人回答一個隨機的填空即可,只要能夠填的出來,才有報名的資格,這填空就從四書五經之中隨機挑選即可,來參加科舉,自然要有兩把刷子的,若是連這個都過不了的話,那就沒資格報名了。”
“好了,玄成,這樣一來,必然加重了朝廷的負擔。”
李世民搖了搖頭:“朝廷可負擔不起如此龐大的報名。”
“三年一次,如何負擔不起?”
魏征看著李世民,然后說道:“這科舉乃是國之根本!現在有了貞觀犁,貞觀稻,國庫難道連這一點都負擔不起嗎?還是您想要將這些收入作為私用?臣死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