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七成機會收復
聽聞秦頡的話。
李嚴等眾位將領,臉色也變得極為凝重。
久攻不下,朝廷有理由質疑秦頡的領兵能力。
一開始人少攻不下宛城,朝廷還能理解。
后面加派徐璆等人前來相助,部隊雖不如北軍精銳,好歹也是郡兵。
總比黃巾賊寇那群烏合之眾要來得強。
在兵力占優勢的前提下,還沒能攻下宛城,問題就很大了。
不管他們是不是差點就攻下了,朝廷要的是結果,而不管過程如何。
如果遲遲得不到朝廷想要的結果,那么問罪于秦頡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李嚴等人有心為秦頡排憂解難、出謀劃策。
奈何經過前番一戰。
宛城黃巾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烏合之眾的看法。
如何像對方那樣意志堅韌、團結一致的部隊都叫烏合之眾的話。
整個漢朝天下除了北軍、南軍之外,大部分的部隊都是烏合之眾了。
尤其是劉毅后面帶回的那支部隊,簡直強的可怕。
個個以一敵十,比他手里的部隊還要精銳。
好在數量不多,只有三千不到,不然就太可怕了。
李嚴直到現在依舊心有余悸,當日被對方追殺的畫面歷歷在目。
哪里還有破敵良策教秦頡。
其余眾將見李嚴沒有開口,也都紛紛搖頭嘆息。
見眾人皆是沉默不語。
秦頡無奈的搖了搖頭。
實在不行,到時候再放手一搏、強攻一波。
據探子傳回的消息。
宛城總兵力兩萬多,雖然人數不如他們。
奈何占著城墻之利,兵精糧足。
尤其是聽說最近又多了三千騎兵,戰斗力還在先前那兩千多精銳之上。
面對劉毅強大的部隊。
單靠他們這點兵馬,想要正面攻下難如登天!
“諸位將軍既無良計,且回去整軍準備攻城事宜,莫讓京師怪罪我等懈怠。
賊寇們的守城物資總有用完的時候,那時便是我們的機會。”
嘴里這么說,他的目光還是死死的盯著李嚴、周亮等人。
希望有人能夠想出好的方法。
幾位將領聞言,齊齊嘆了口氣。
強攻放在先前或許還有用,現在可能不靈了。
四萬打人家兩萬普通士卒都沒能攻下。
何況是現在面對人家,兵力不比他們少多少的的精銳部隊。
不說守城,人家要是主動出城攻擊,他們都未必吃得消。
面對這樣的部隊。
他們感到十分棘手、頭疼。
秦頡目光希冀的望著,作戰經驗豐富、謀略出眾的李嚴、周亮。
希望他倆能夠想到破敵的辦法。
不能說李嚴、周亮之前的計謀不好。
只能說是低估了劉毅的實力、以及百姓突然倒戈讓他們猝不及防。
若非是百姓臨時加入守城,只怕宛城早就被他們收復了。
若他們二人都想不到破敵良策,那真的只能選擇強攻。
縱然賊寇可能不再守城,主動出城迎敵。
他也在所不惜。
逼對方正面一戰,就算輸他也輸的服氣!
見秦頡目光灼灼的望著自己,李嚴幾度欲言又止,最終無奈長嘆,選擇了沉默。
宛城上下一心,兵強馬壯。
劉毅長社一戰,盡顯謀略。
倘若劉毅沒有帶萬兵馬,他倒是有計可施。
如今只能喟然長嘆。
順著秦頡的目光。
最終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了沉默不語的周亮。
從進議事廳到現在,他都沒有說過一句話,這不像是他的作風。
平日議事,他好壞多少都會給出一點建議。
很少有像今天這樣,從頭到尾保持沉默的。
“益真可有破敵良策?”
秦頡試探詢問道。
見秦頡問話,周亮沒有馬上作答。
他之所以沉思這么久而沒作聲,是因為上一次的大敗,對他的打擊有點大。
若非自己獻計,或許也不會損失那么多兵馬。
作為獻策者,他多少有些自責。
秦頡沒有怪罪他,但他卻依舊很愧疚。
在撤兵回南就聚的這些時日,他一直都在思考計策,彌補自己的過失。
前些日子更是多次出城前往宛城查探,而后再回城不斷完善自己的策略。
經過多次推演,如今他已有七成把握,能夠收復宛城。
在眾人的目光中。
周亮緩緩起身,謙遜如常,他朝秦頡拱拱手,開口道:
“亮確有一計,只是還不太成熟!”
“哦?是何計策且說來聽聽!”
秦頡聞言,面色一喜。
其余眾人亦是紛紛豎起耳朵,洗耳恭聽,等待他的發言。
相處了這么久,大家都很了解周亮的性格,沒有把握的話他輕易不說出口。
既然開口,計策多半是有可行性的。
只要計策可行,總好過讓他們強攻城池,徒增傷亡。
見眾人目光灼灼望著自己,周亮也不賣關子,解釋道:
“前幾日我在宛城外繞城觀望,尋找破城契機。卻是讓我想到了聲東擊西之計?!?p> 聲東擊西?
眾人依舊不解,如何個聲東擊西之法?
秦頡目光熱切的望著周亮:“還望益真,細細說來!”
“宛城城西與城南之間,有個缺口尚在修繕之中。
秦太守可先派一軍,佯攻宛城北門;
再派一軍佯攻東門,后再派一軍埋伏于西門之外。
于四更時分……”
認真聆聽完周亮的計策。
秦頡依舊想不明白,周亮的用意何在。
派三路兵馬,又進攻又埋伏,關鍵別人不一定上當啊。
他疑惑道:
“欲使北、東兩門佯攻不被識破,當如何?”
周亮成竹在胸道:
“攻打北門帶少量攻城器械制造聲勢,攻打東門的士卒帶上大量攻城器械奮力攻城。
久之敵軍必以為識破我軍聲東擊西之計,屆時伏兵可乘機攻入宛城?!?p> 秦頡恍然大悟:
“益真目的是在對方城墻缺口?”
“正是!我們可挑選身手矯捷士卒,身帶攀爬之物,趁敵軍救援宛城北門、東門之際。
于破損處爬入城內,乘機打開西門城門,我軍伏兵可盡入城中。
彼時北門士卒改道前往東門共同攻打,賊寇必然率軍守東門。
趁賊寇兵力受牽制,秦太守再率軍攻入西門,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宛城有七成機會收復!”
如果對方是其黃巾部隊,周亮覺得機會至少是九成九。
吃過虧的他,不敢再輕視劉毅,是故有此一說。
秦頡經周亮一點撥,終于明了他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