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反常的舉動
早朝一如往昔。
秋收過后,農閑時分,多在建設,并無太多要事。
長孫無忌進諫不成,心中也并未多想,身為文臣之首,就算是私下之中與眾臣對李閑新發明嗤之以鼻。
但在朝堂上也有吏部尚書該有風范大度,并未將這些民間私事提及明面。
下了早朝,闊步回府,還未坐熱屁股,便有家仆來報,李績將軍來訪。
蒼老面頰上微微皺紋,對于這個不請自來的將軍帶著幾分狐疑。
重臣私交本就是朝堂禁忌,這般急躁找來,想必是有大事,長孫無忌也未多問,揮手示意家仆迎接。
撐著藤椅負手起身,長孫無忌捋捋身上素衣,負手緩緩賣出正屋,向著府門口而去。
剛至前廳,李績著一身銀亮甲衣出了過道長廊,遙遙拱手。
“長孫大人,多有叨擾。”
目光掃過李靖衣著,長孫無知曉乃是直接從軍中而來,心中猜測難不成是軍中之事時,含笑拱手回敬。
“叨擾算不上,老夫也正閑著賞花。”
“李大人來得正好,有個閑談之人也是不錯。”
哈哈哈。
李績朗聲一笑,走至長孫無忌身側,做上請的動作。
“長孫大人,請。”
“請!”
兩人并排而行,長孫無忌揮手招過身后家仆。
“帶一壺清茶去北屋。”
待支走隨行家仆,長孫無忌方才旁敲側擊的問上一句。
“李大人軍務繁忙,卻能抽閑訪府,到讓老夫有些驚詫。”
李靖稍顯警覺瞥一眼四周,壓低聲音。
“長孫大人,李某前來,確有要事相告,屋中細說。”
兩人腳步隨之微微加快,穿過走廊,落座北屋廂房。
長孫無忌起身去拿備好的茶壺,李績要代勞被長孫無忌按下肩膀,笑吟吟說道。
“李將軍,此處幽閉,大可敞開心扉。”
走去的背影傳出平和話語,拿起案桌茶壺,提了過來,斟上兩杯清茶。
推去一杯給對面面色凝重人影,方才緩緩落座,望了過去。
“軍營,出事了?”
李績沉默片刻,抬起頭顱,也不清楚長孫無忌對于李靖的態度,話語謹慎起來。
“此事干系甚大,牽扯上當朝軍神,李某也束手無策,方才找了過來。”
長著暗沉老斑的指尖點點案桌,指指李績身前的茶盞,長孫無忌笑道。
“這乃是陸羽茶莊的好茶,慢慢品,慢慢說。”
不愧為文成之首,話語難以捉摸,就連著表情上也看不出絲毫破綻。
李績率先有些沉不住氣來,索性捏過茶杯,飲上一口,一股腦拋了出來。
“長孫大人,李靖將軍訓練特訓新兵下撥錢財,人之常情理所當然。”
“但這些白花花的錢財卻被李靖用作那三百來人的軍糧伙食,大魚大肉就這般肆意揮霍。”
“李某……看不慣!”
微微停頓的聲音之中,面上含笑的長孫無忌眼簾半瞇,心中掂量起來。
李靖乃是當朝功勛赫赫武將,要不是在這戰事漸少的盛世,聲明定然蓋過自己一頭。
拿三百人飯食挑事,這不是自討苦吃?
見對面人影臉面上似乎并未太大變化,李績點過案桌,咚咚作響,拉近臉龐。
“憑什么他們這三百人馬便能與眾不同?”
“區區三百來人伙食,不是什么大事。可李靖純屬荒誕。”
“訓練課目上不已騎馬射箭為主,軍略陣法也不見教授,反倒弄起什么爬高走低的器具。”
擺擺手臂,長孫無忌收回目光,靠上椅背,呷上一口手中熱茶。
“李將軍啊,老夫不過一個文人匹夫罷了。”
“平素舞文弄墨倒還有幾分能耐,說起這訓兵可是連皮毛也未能知曉。”
“只怕此番是幫不上什么大忙啊。”
朝堂混跡多年,李績哪里聽不出長孫無忌乃是委婉拒絕的意思,不由得心中一慌。
握拳的指節扣響桌面,起身站了起來。
“長孫大人!這事不小啊!”
“李靖將軍乃是大唐不少軍卒敬重的將領,此番卻如同中邪一般,在三百人的軍營中學起什么藥典!此時的郊外大營已經留言紛紛,猜忌不斷。”
“咱們大唐可是在年初之后,便要舉兵征伐!難不保最后的流言會傳成何種模樣,到時候只怕軍心不穩,難以讓李將軍統御全局啊!后果……不堪設想!”
藥典?
長孫無忌面龐上浮現一抹愕然。
“李將軍在軍中開展藥典修習?這是為何?”
一圈砸向掌心,李績兩手一攤。
“誰知曉!現在大營中盛傳李將軍年邁泛起了糊涂。”
“李某也曾前去質疑,卻被李將軍不留情面轟了出來,著實無奈。”
“念及李將軍影響不小,方才并未稟告陛下,乃是先來長孫大人這里,望長孫大人給陛下透露一二,至少弄清緣由。”
放下茶盞,長孫無忌擰過眉頭,細細沉思。
長孫無忌如今雖是文臣,當年也是追隨陛下身側上陣殺敵的猛將。
更何況擔任過左武侯大將軍之人,曾會連絲毫練兵常識也會不知曉?
倘若說那些不同尋常的器具,乃是李靖新琢磨出來的練兵之法,可這軍營之中有隨行軍醫。就算是要組建特訓新兵,也不用將每個人都培養成能知曉藥石的軍醫吧?
手指叮咣叮咣敲打著桌面,長孫無忌費盡心思想象著李靖此舉的深意。
李績看著慢悠悠的老人,心中哪里還能安耐得住?湊上前來,拱起手臂。
“長孫大人,事不宜遲!”
“在這般下去,那些新兵營士卒知曉些藥石學識倒是其次,這大營之中流言便會漫天飛舞,再也扼制不住了!”
失去軍心的部族,長孫無忌也不敢想象其中的后果。
咚!
指節重重敲打案桌,長孫無忌扶案起身,面容上呈現一片堅毅之色。
“此事干系重大,待老夫同申國公商討,一起面圣詢問。”
“也好還李將軍一個清白,也好安穩大營士卒軍心!”
撤換行軍大總管,也就是所謂的主帥,受益最大的必然是李績。
不出意外,李績便是李績替補,念及此處,李績面上并不顯露,心中卻已然悄然喜悅,拱手道。
“大唐軍營,便等著長孫大人一個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