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拜訪荀爽,學院論道
……
書童道:“先生,曹公子到了。”
“進來吧。”
曹德剛進房門,就看到了一個手持書卷的儒雅老者,這便是荀爽,荀慈明。
“后學末進曹德,曹子靖,拜見慈明先生。”
老者放下手中的書卷,皺了皺眉說道:“你便是九卿曹嵩的二子,曹德。【到了靈帝即位,擢拜曹嵩為大鴻臚、大司農,先后掌管國家的財政禮儀,位列九卿,位高權重。曹嵩并不像養父那樣是個清廉之人,多年為官,因權導利,曹家可謂富甲一方。】”
曹德道:“正是。”
“你來這里做什么?”
“學生此次前來拜訪。一是:前來拜訪一下慈明先生。二是因為:學生請命雁門太守,素聞潁州學院盛產賢才,想來邀請一些有才之士,助我治理雁門,外抵鮮卑,內安黎民。”
“哦”荀爽聽了曹德的話,點了點頭,對他的看法有所改善,道:“你竟有如此雄心壯志,如此甚好。但,你能不能把這里的學生帶走,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曹德大喜,因為荀爽已經答應他,讓他帶人走了。不過,能帶走誰,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隨后拜謝道:“多謝先生。”
“你隨我來吧。”
曹德隨荀爽來到學堂中。
“都靜一靜。”
眾學子頓時一靜,見是荀爽到來,連忙拜道:“我等,拜見先生。”
荀爽道:“這位是雁門太守,來此是想邀請一些有才之士,助他治理雁門,抵御外族。你們誰有意愿,可以站出來。”
“這么年輕,就能當一郡太守,不會是買官的吧。”
“買官買到雁門,這人腦子有問題吧。”
“不錯,不錯,雁門時時受鮮卑扣關,去了雁門,一不小心就會喪命啊。”
“不得隨意議論他人。”
聽了荀爽的話,一眾學子議論紛紛。
“安靜。”
眾人連忙閉嘴。
“你們誰有意愿啊。”
一學子起身道:“想讓我等相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曹太守,你看。”荀爽轉身道。
曹德看向那學子道:“不知,你待如何?”
那學子道:“既然,你要抵御外族,那么就請你,先以抵御外族為題做出一首詩來。”
“怎么可能?”
“這么短時間內作出一首詩,本就困難,更別說,還是命題的,這絕不可能。”
“是啊,這太難了。”
曹德嘴角一抽,這人跟他有仇啊。不過,華夏的千年傳承中,此類詩句有不少,待我改動一番。
隨后曹德想了想,便道:“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聽到曹德的話,眾學子倒吸了一口涼氣。竟然,真的成了。
曹德頓了頓,接著道:“西域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昆侖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漢宣帝時,始設西域都護,為西域最高軍政長官。王莽時期,西域分割為55個小國,其中北道諸國,復受制于匈奴,漢遂罷都護。明帝時,東漢開始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又遣班超出使西域,西域遂平。后以西域長史行都護職。建安年間,涼州大亂,西域始與中原暫時斷絕聯系。】”
待曹德說完,荀爽眼中精光大盛,喝到:“好!真乃千古絕句!”
曹德道:“先生過譽了。”
“曹太守,你的詩確實好。但,這不足以讓我等出山。”那學子又道。
此時,曹德有些惱怒了。暗道:系統檢測此人。
“叮,檢測人物
郭圖:
武力58,
統帥76,
智力90,
政治92。”
好你個郭圖,你死定了。
曹德道:“你想如何?”
郭圖道:“既然如此,我們論道一場,如何?”
“即論道,就要有一個題目。”曹德道。
“我先出一題,名曰:原君。就是說一說做君主的道理。”郭圖問道:“曹太守以為古來圣帝以誰為最?”
曹德道“自三皇治世,五帝分倫,凡帝者以牧養生民為社稷。為最者當屬唐堯、虞舜了。”
“堯、舜之后又推何人?”郭圖又問。
曹德道:“春秋亂世,秦孝公舉肴函之固,奠定秦朝基業。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開疆裂土,天下方為一統也。且定度量,分郡縣,后世隨之。因此,始皇當為其后。”
眾學子道:“說得好。”
郭圖又道:“始皇者,性暴烈,嗜血腥,長為殘忍之舉。長平之戰后,坑蒙恬所收降卒二十萬眾,使軍民渙散。雖然一統后,他銷毀天下武器,以防反叛。然此君治世多用酷吏,不體上天好生之德,修長城,建阿房。使民生疲敝,兼之他以嚴刑峻法防民之口,使官不敢言,民不敢言。他在世時,天下迫其淫威,無人敢反。然而,一旦他馭龍賓天,天下立時潰散,即成一發不可收拾之勢,以至陳勝、吳廣、氓隸之人,振臂一呼,竟然天下響應。頃刻間,天下亡,宗廟毀。此君豈可列于堯、舜之后呼?”
曹德眉頭大皺,心想:這郭圖絕對與他有仇。
“因始皇為開國之君,啟后代萬世基業之人,可算是天下第一帝。你,認否?”
“哼。”
另一學子起身說道:“此話有理。”
隨后又問:“何以漢文、景、武帝不入其列呢?”
曹德看了看那學子,暗道:系統檢測這個人。
“叮,檢測人物
戲忠:
武力34,
統帥83,
智力98,
政治94。”
原來是戲志才!
“文、景者,富天下,而弱天子。”
戲忠問道:“此話,怎講。”
曹德道:“這二人,只是采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使戰亂后的國家很快得到了平復。雖被后世稱為文景之治然而作為天子,他們本身并無作為,這豈不是富天下而弱天子。【小知識:黃老之術,產生于中國戰國時代(約公元前5-3世紀)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所以得名。作為一種哲學思想,黃老之術形成于戰國時代。但是,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社會思潮,則是在西漢時期,這一派的代表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黃老學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并且采納了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從內容上看,黃老之術繼承、發展了老子關于「道」的思想,他們認為「道」是作為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虛同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主張「是非有,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所謂“無為”就是要求政府盡量不要干涉人們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豐功偉業和政治霸權。上述主張在漢朝初期曾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結果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