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模糊糊中,江麟醒了,發現自己在一張床上,身上的絲綢衣服還是很舒服。整個屋里擺設古色古香,給人一種華夏古風的感覺。
江麟晃了晃頭腦,開始整理一下思路,望了望四周環境,又看了看自己現在的小手,感覺自己差不多也就十二三歲的樣子。
江麟心里感覺自己多半是穿越了,看在自己年輕了十幾歲的情況下,江峰勉強接受了這個現實。
正當江麟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看樣子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推開了房門,看見江麟坐在床邊,立刻驚喜地問道:“少爺,你醒了。”
江麟作為資深網絡小說讀者,深知現在應該怎么辦。立刻裝出迷茫的樣子,對著這個小女仆說道:“這里是哪里?我怎么會在這兒?”
“少爺,你之前不小心失足落水了,被仆人救起送到這里,已經睡了一天了。太好了,總算沒有錯過天賦開啟日。”
“天賦開啟日?”
女孩用一種奇怪的目光看向江麟,那種目光給人的感覺就是江麟問出這個問題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江麟假惺惺地扶助自己的額頭:“我現在頭腦一片混沌,有點思維混亂。你跟我說說看,讓我捋一捋思維。”
估計是看自己的小少爺才剛剛醒來,可能肚子也餓了,小女孩也不計較這么多了。
“少爺肚子應該也餓了,奴婢小荷現在先去拿點吃食,在慢慢向少爺講解。”
自稱小荷的小女孩又退出房門,經由她提醒,江麟這才發現自己的肚子確實挺肚餓,于是慢慢挪到房間桌子處,等待小荷的吃食。
沒過一會兒,小荷提著個食盒進了房門,打開食盒,里面一碗白粥,邊上兩個小碟子,放著些醬菜。
小荷一邊擺放餐具,一邊說:“先生說少爺剛醒,吃不得硬食,只能先弄些粥食,過些時日才能恢復正常飲食。”
江麟也不管小荷在說些什么,搶過筷子開始吃起來,一個大海碗的粥,三下五除二就被江麟給吃進肚子里了。肚子不再空空的江麟心也開始安定。終于開始關注起剛才說起的天賦開啟日。
經過小荷的一翻述說,江麟算是了解到了這個世界怪異的地方。原來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自己的天賦,被稱為神賜天賦。這是每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這個天賦并不是出生就出現的,在每一個人十二周歲的時候,都可以用啟賦石進行天賦開啟。經過開啟后,會在三天內天賦顯現。
天賦的好壞在天賦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天賦最終確定浮現出來時,本人的眼睛會閃出光芒,按照天賦的好壞,從好到差依次發出金、紫、藍、綠、白的光芒。這種光芒,本人是看不到的,只能由別人發現。所以,在被啟賦石開啟天賦的三天內,都會被勒令停留在某一個地方上,由專人進行記錄。這是地方向朝廷舉薦人才的重要依據。
天下還有一種檢賦石,可以在天賦定型后再一次確認天賦的品級。當然這個東西極為稀有,聽說每一次檢測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好像只有中央朝廷擁有。
這也不是江麟該關心的事情,啟賦石有成功的幾率,人這一生只有兩次開啟天賦的機會,一次是十二周歲,還有一次就是二十周歲,所以每一次開啟天賦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所以小荷對江麟能夠及時醒來感到慶幸。畢竟江麟距離自己十二歲的生日只差六天了。這真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時候。江麟本身也不是江家嫡系弟子,僅僅只是家主堂弟的兒子,關鍵是這個堂弟為了救家主已經去世,只留下江麟和其母親。念在江麟爸爸的功勞,江家家主把江麟收為自己的兒子,享受嫡子的待遇。但終究親疏有別,江家家主在江麟身上投入的精力明顯不如其他幾個親兒子。
江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也終于舒了口氣。像是想起什么,小心翼翼的問道:“對了,小荷,今年是幾年,我們江家在哪個州郡?”
小荷一臉狐疑,少爺這是怎么了,怎么全部都忘了。不行,還是向先生請教請教,弄點補品給少爺養養身子。
心里是這樣想,嘴上還是回答了起來:“少爺,今年是光和二年,我們江家是名門大家,在兗州濟北郡、山陽郡和濟陰郡都很有名。”(注:這可不是作者瞎說,我查了好久的資料,江氏在這個時候確實是地方豪族,就坐落在兗州豫州交接地區,留下了濟陽堂這一脈。這里江氏落戶位置可能不太準確,望大家海涵。)
江麟諾有所思的點點頭,看樣子果然來到了三國,還好黃巾起義還沒有爆發。自己還有時間撈聲望,現在就看看自己的天賦究竟是什么品級,給我留下怎樣的起點了。
江麟就沒有考慮萬一天賦開啟不成功該怎么辦?開玩笑!穿越到三國,天賦開啟不成功,那江麟穿越過來干什么?打醬油也不能這樣打好不。
江麟現在心定下來了,開始打趣小荷:“來,小荷,想不想擁有天賦啊,你跟少爺說說看,少爺說不定能幫幫忙。”
小荷白了江麟一眼:“少爺就不要開玩笑了,啟賦石十兩黃金一塊,小荷第一次天賦開啟是用的啟賦符。現在天賦覺醒中,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江麟聽了,立馬感覺奇怪,連忙詳細問了小荷。
原來,啟賦石太過昂貴,開啟天賦的成功率雖然高,但也達不到五成幾率。貧民百姓是完全消費不起啟賦石。東漢漢室皇帝,特別是光武帝劉秀,就是從底層上來的。十分憐憫底層老百姓,特意組織方士進行集體研究,終于發明出一個物美價廉的啟賦手段。
那就是啟賦符,成本還不到二十個銅板,雖然開啟天賦的成功率比較低,大概只有不到一成。但對底層老百姓已經是很大的恩惠,由此東漢漢室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