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之上,男女主持人再次,陷入兩難之地,進退維艱。
眼看著臺下劍弩拔張,如箭在弦、一觸即發(fā)。
束手無策,只好再次找來石榴樹,一起商量了起來。
還是大約一柱香的時間。
三人會議散開后,男主持人開口說道:“尊敬的各位朋友,針對剛才大家的提議,我們虛若懷谷、從諫如流,對本活動的規(guī)則,再次進行臨時的變動。”
女主持人:“請各位公子稍安勿躁。”
男主持人:“我們石榴山莊遍布天下的游子,時常飛燕傳書,所以對于元村和明村兩村,因為村界而發(fā)生的矛盾,時有耳聞。但是,今天各位都來到本莊,我們宗旨是以詩會友美名揚,以和為貴樂融融。”
女主持人:“是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禮之用,和為貴。”
男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再變一種玩法。還是由唐村開始,按唐宋元明清的順序,輪到哪一個村,就請這個村站出來一人,這樣輪流出來作詩,以示公平。大家說好嗎?”
女主持人:“這樣不錯耶!”
聽到此種新的方式,大家都感覺非常合理,就停止吵鬧,默不作聲。
男主持人:“首先,還是有請來自唐村的朋友。”
選美比賽時,是在舞臺上,肖方雖然站得最遠,但是,還能看得到、看得清楚。
現在呢,都是在臺下,現場作詩,即便肖方再伸長脖子,蹦跳起來,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肖方努力了幾次之后,就徹底放棄了。
有時低頭,有時閉眼,仔細用耳朵傾聽。
“我是來自唐村的杜牧。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我是來自宋村的杜安世。春景拋人無處問,多謝石榴花又噴。茜羅揉出碎英繁,紅蠟縷成香萼潤。”
“我是來自元村的張昱。美人應自惜年華,庭院沈沈鎖暮霞。只有舊時鸚鵡見,春衫曾似石榴花。”
張昱剛剛吟完,天漿小姐就立即在臺上鼓掌叫好,歡喜雀躍。惹得臺下是笑聲一片。
“我是來自明村的王寅。新醪香艷石榴花,贈得雙樽不用賒。為謝客愁消得盡,殘年一路醉還家。”
“我是來自清村的陳維崧。蒲酒濃如乳。更為我、東溟斫鱠,大魚就脯。攜酒石榴花下醉,還選腹腴親煮。耳熱也、休提今古。只有寒潮圍故國,嘆龍舟寂寞無尋處。風乍起,瘦蛟舞。何須遠望悲荊楚。暗想象、廣陵舊事,淚多于雨。火照佛貍城下水,丞相孤軍難渡。記時節(jié)、也逢重五。兒女誰知英雄恨,辟兵符戲向釵頭賭。葵影綠,小窗午。”
男主持人:“石榴,自漢村,首經絲綢之路引入到我們中原地區(qū),而后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在西晉村,石榴賦大興,引人入勝、風靡一時。”
女主持人:“于南北村,首現石榴詩歌,妙筆生花、文采飛揚;從唐村開始,石榴裙,引領時尚、久盛不衰,并且流行贈送石榴的結婚禮儀。”
男主持人:“而宋村,創(chuàng)作了工整絕妙、意境深遠的石榴對聯,以及眾多妙趣橫生、撲朔迷離的石榴謎語。”
女主持人:“同時,還用內部種子的數量,來預知科考上榜的人數,久而久之,就有了‘榴實登科’,來寓意金榜題名。”
男主持人:“到元村,流行起了石榴曲,婉約細膩、悅耳動聽;最后在明村與清村,形成了“八月十五月兒圓,石榴月餅拜神仙”的民風民俗。”
女主持人:“博覽古今,歷朝歷代,各村各店,潛移默化,自發(fā)形成的許多與石榴有關的鄉(xiāng)風民俗,耐人尋味、方興未艾;從而產生獨具特色的石榴文化,讓人稱奇道絕、嘆為觀止。”
男主持人:“特別是詩歌這種形式,更是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文采斐然、筆下生輝、瑯瑯上口、字字珠璣。”
男主持人:“經過剛才,一而再,再二三的修改,現在這種游戲規(guī)則,雖然簡單直接,但是,大家雁行有序,循次而進,倒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女主持人:“還有,對于在今天,作詩吟誦石榴的公子,我們石榴山莊,禮尚往來,以石榴相贈,每位五斤。”
男主持人:“斗詩會后,舞臺前邊,我們會有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在此等候,請所有留下詩作的來賓,登記自己的家庭地址等等信息。”
女主持人:“好了,那么有請各位公子,進行第二輪的作詩吟誦。還是先請?zhí)拼宓哪澄还印!?p> “我是來自唐村的李商隱。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我是來自宋村的周紫芝。絮盡柳成空,春去花如掃。窗外枝枝海石榴,特為幽人好。密葉過疏籬,薄艷明芳草。剪得花時卻倚欄,樓上人垂手。”
“我是來自元村的關漢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綠楊堪系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戴石榴花。”
“我是來自明村的蓀谷。五色絲針倦繡窠,玉階新發(fā)石榴花。銀床冰簟無余事,盡日南園蛺蝶多。”
時間仿佛到此,嘎然而止一樣,明村過后,竟然沒有人再出來作詩。
男主持人擔心冷場,便提醒到:“下面,輪到清村了,哪位公子出來作詩?”
可時依然沒有見到有人出頭。
陸續(xù)地引來一些觀眾的言論聲。
“看來清村已無詩人。”
“剛才清村那位,作詩給作文章一樣,說了一大堆。我就覺得,詩在清村消逝了。”
“清村文采不行。”
“清村正施行文字獄,文人沒落。”
各種閑言碎語,立即鋪天蓋地而來。
聞聽“文字獄”三個人,立即聽到一聲:
“大膽!何人如此大膽,敢說我大清村文采不行、文人沒落,什么‘文字獄?’”
言罷,一位中年男子,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地走到臺前,面向觀眾。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7-07/60e4ebd92092a.jpeg)
零伍貳幺
因為后邊是從磨盤上穿越,另外想表達人生曲折之路,所以封面上,特地設計了磨盤石路,不過,多位書友反應不喜歡,下周改過。謝謝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