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萬歷十五年的個人見解

李贄—自相沖突的哲學家(二)

萬歷十五年的個人見解 jessmine 2049 2021-07-15 22:19:55

  李贄的政治主張是他最終不容于世的重要原因,他在主觀上支持張居正,認為“為了多數人的幸福當權者應當使用任何手段,即使因此而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也是可以的”這里我們不討論李贄的哲學思想是否正確,也不討論這種思想與楊朱的分歧而是要著重討論這種思想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在上一章探討過在李贄大半生中一直受到改造后的儒家道德影響,這種影響使得李贄產生一種受到壓迫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他的前期哲學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既然每個人都是受到功利化的道德綁架,那么不如把表面的裝飾去掉直現其本質,把功利和真正的道德區分開來,這樣就可以減少雙重性格的影響。

  而在剃發為僧后李贄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他發現他雖然有了相較別人更多的獨立自己卻還是留戀于官位,他因此懷疑自己是否披著出世的外衣為入世所掩蓋,在李贄于耿定向關于儒家經典的理解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耿定向認為的儒家本質上是一種虛無主義,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屬于自己的理,同時夾雜著佛道兩家的觀點認為最高的那個核心價值本質上是無形的乃至不存在的,但這種觀點如果無法用最質樸的語言向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人解釋清楚那么便不能成為至高的那個真理,這里的哲學觀點非常接近尼采和福柯的理論:上帝已死,人也死了。但這畢竟只有一點沾邊而已,在當時并沒有足夠的社會條件和理論基礎為耿定向提供,而相比較之下,李贄則通俗務實的多,李贄認為“吃飯穿衣即是人倫物理”,在這里他不去討論那個形而上的問題而是著眼于現實民眾,重視民眾的實際需求,從這點上來說李贄通過肯定人民的需求間接肯定了人的價值,也從側面殺死了神。故而兩者一個認為“人也死了,如同沙灘上的笑臉終將抹去”(這是福柯的理論,借用來形容耿定向的哲學思想)一個認為“人還活著,并將能夠改變世界”。

  這兩人關于人性善惡的爭執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問題在歷史上爭論不休在先秦儒家的幾位大家中孔子避而不談,孟子不愿談但提出人性向善,荀子提出人性有惡,先秦時期的儒家大師已經對人性有了不同的間接,那么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李贄與耿定向便更會有不同的理解了,孔子說“殺身成仁”又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意味著仁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獲得的東西,說他容易是因為一個人只要有志于仁那么就可以獲得仁,說他困難是因為想要保持仁必須時刻提防不仁的念頭,而這連圣人都很難做到。至唐朝以后門閥士族的力量被逐漸削弱而士人逐漸崛起,先秦儒家的經典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而被打上了各種注解,其中最出名的是南宋的朱熹和明代的王守仁,朱熹將先前的思想整合歸納提出“氣”“理”,每個人的品性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氣”不同,當人欲掩蓋天理時便需要通過“格物”來消除并恢復天理,這種方法可以說忽略了每個人的先天不同而把人置于一個標準化的格式下,通過類比來高度概括,選擇有利自己的理論而無視其存在的問題,因此朱熹的治學方法被認為是“支離”(書257),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支離便通過自己的心理為結構宇宙的工具,將宇宙的自然法則與社會倫理道德合為一體達到一種“將發于未發之際”,這便是心學而這種學說由于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便會有不同的解釋,人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世界那么我們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規范,這對于我們的統治階級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此李贄的著作按照這種方式解釋著作后晚年被“蠱惑民眾”的罪名逮捕,這并不是李贄的學說有什么問題,也無關乎個人道德素質,而是李贄通過這一種方式破壞了我們這個帝國幾千年來的統一標準。

  李贄繼承了王學并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結構了王學,這使得當時的士人達到了一種未信先橫的狀態,每個人的解釋既然都不同,那么他的存在豈不是鼓勵個人的標準而反對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們的政府便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李贄在這里表現出了他矛盾的一面,他既認為“至善至美于心中而無所外求”又認為“吃飯穿衣即是人倫物理”,一半唯心一半唯物,這使得李贄思想前后不一,那么既然至善至美于心中,便只需尋求內心便可,但人畢竟是社會的存在物,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于是便要吃飯穿衣即是人倫物理,在這里,李贄思想發生第三次轉變為脫虛向實(這個觀點有爭議,有時間談談我個人的看法)這在他評論歷史方面有直接體現,他認為歷史循環無法避免,盛極而衰,否極泰來幾乎是每個朝代都會經歷的事,既然如此便不需要去找什么解決辦法因為不存在,但同時他又承認客觀的真實性,認為人的主觀不能決定歷史,這幾乎是完全的相反的兩個觀點更體現了李贄的矛盾。在評論本朝歷史時他認為張居正是最好的政治家,因為他能為了國家利益而不惜得罪整個文官集團,而對于海瑞,他認為其只能作為裝飾而不能成為支撐國家的棟梁。

  李贄的哲學從某種程度上沖擊了國家統治的文化需求,我們國家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千萬不讀書文化素質低的農民構成的,對于這些人便要用儒家的仁來管理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穩定,李贄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張通過解釋自己的內心來解釋世界,這無疑是一種類似“無政府主義傾向”同時由于李贄自身的矛盾,他對這種方法也是將信將疑,因此李贄死了,與其說李贄死于剃刀,不如說李贄死于內心的迷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长兴县| 平利县| 湖南省| 永定县| 沿河| 大悟县| 临泉县| 遵义市| 新晃| 江山市| 梅河口市| 东莞市| 元朗区| 铜山县| 原阳县| 南充市| 沾益县| 海原县| 建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合山市| 东兴市| 新龙县| 凤阳县| 互助| 中超| 若羌县| 日喀则市| 延边| 榕江县| 丰都县| 安义县| 金门县| 永和县| 仁寿县| 依兰县| 永仁县| 衡山县| 伽师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