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嘴皮欠個把門的
“是。”小雅止住腳步,收拾下裙衫。
然后,才道:“文太妃被乾皇爺的人帶走了!”
“什么?”
景隆新帝登基,但并沒有女人。而先帝的那些妃嬪、貴人又皆被打發出宮外。后宮之中,也就只有文妃、武妃、太后等些人,清靜了許多。武妃平時煩悶,就會到文妃那里聊天,頗是親近。
新皇上馬后,有子女的嬪妃被逐出宮外,身份也紛紛改變。原先的乾皇子搖身一變,變封為‘乾皇爺’。并被安排到宮外的新皇府中居住。
陛下被‘蒼瀾閣’擄走,又無子嗣,皇朝群龍無首。
所以朝廷由內閣處理政務和國家大事,臨時請出乾皇爺,以代陛下監國。
只是雖成為監國,但朝堂那邊也知輕重,對他諸多掣肘。只是給了他名頭,不讓他處理政務,也沒有實權。以免群龍無首,出現亂局。
豈知乾皇爺一坐皇椅,自然而然起了歪心。
因為他代為監國,起居也臨時設于宮內。
“怎么回事?”武妃一聽事情如此嚴重,不由問道。
“具體我也不知道,好像是文太妃罵了乾皇爺。被乾皇爺的人聽到,乾皇爺一早派侍衛,將她逮了去。”
朝堂上,那些內閣太傅雖然很警惕,制肘了乾皇爺的權力。
但是在宮中,乾皇爺作為皇帝的代理人,權力還是很大的。
“文太妃那張嘴就不懂把門,什么話都往外說。”
武妃一額黑線,就你那大嘴巴風格,好意思說人家!
“我去一趟文妃那里,看看什么情況。”
文妃是她為數不多的熟人,能夠救的,她自然要救。
小雅有些猶豫,道:“乾皇爺性格多變善妒,如果他知道太妃前去援手,說不定會遷恨于太妃。不如,讓奴婢先去打聽情況,看看乾皇爺要怎么處置文太妃再說?”
“我一個已故先皇的妃子,他有何理由要對付我?”
“這可說不定!乾皇爺一向脾氣甚大,在宮里時,就曾以動不動毆打身邊的宮女和太監而著稱。若是你涉入此事,他定然不會好脾氣。”小雅對皇宮的人際關系雞毛蒜皮的小事,比武妃熟悉得多。
武清媚道:“姐,我和你一起去!”
文妃雖然升為太妃,也保留宮內的居住資格,但并沒有武妃的好運。
她的居住地被移到漱芳齋的一處偏僻的小院子。
距秀水閣約有小半個時辰的路途。
因為路程不短,武妃倒并不是天天來。
來到小院前,見到已有兵衛把守,不讓人進去。
“來者何人?”
“我是景褀殿的武太妃,想前來拜訪文太妃,不知為何不讓進?”
那兵衛上下打量三人一眼,道:“文妃沖撞龍攆,口出穢語,辱罵乾皇爺,已經被拿去天龍寺,等候發落。”
“武太妃還是請回罷,這里目前不能進入。”
武妃又詢問一些情況,兵衛推諉不答。
“看來,只能去一趟天龍寺。”
由于文太妃和她都是先皇的妃子,按照禮制,管轄的權屬已從宗正司,轉到外面的天龍寺。
“最怕天龍寺懾于乾皇爺的惱怒,廢掉文太妃的誥封,將她逐出宮。”武妃隱隱擔憂,眼下陛下不在,乾皇爺一旦要懲處文太妃,誰都無可奈何。
“不知她罵了什么東西,竟讓乾皇爺針對上她?”
翌日,文妃領清武清媚等出宮前去天龍寺。
天龍寺的署正卿對她倒是客氣,只是說到文太妃的事情,便加以回避。
不過,最后還是順利和獄中的文太妃見上一面。
幽暗的大獄,文太妃見到武妃探望,頗是感動。
“這是我從外面帶來的食物,和一些換洗的衣衫。”
武妃讓小雅把滿滿的兩大包袱放在一邊,然后把食盒鋪開來。
取出精致的飯菜,擺好。
文妃吃不慣獄中硬梆梆的饅頭,一天多沒有進食,當即也不客氣。
“文妃,你是怎么招惹到乾皇爺?”
到了這里,武妃還不知道事情的緣由,不由問道。
原來,乾皇爺監國之后,在宮里初始幾天,還是作風謙虛、親和友善,規規矩矩。但最初幾天過后,據悉景隆可能回不來,逐漸的自信心膨脹,對皇位有了想法,也開始講求排場和威風。
由于他不是以太子的名份監國,所以按禮制,出行是不能以‘龍攆’代步的。龍輦是皇帝的象征,前面由六匹駿馬駕馭,車身鑲嵌有金銀玉器,寶石珍珠;車身還雕刻有龍鳳圖案,彰顯帝皇尊貴。太子監國,可以暫以“龍攆”出行。其它人,則不行。
他只能以皇爺待遇的出行,坐雙駕馬車,或者八人鑾轎。
但是野心一旦萌發,他便想潛移默化從大小細節進行改變,讓所有人都逐漸把他當成真正的皇帝看待。
所以這段以來,強硬以“龍攆”代步,一旦出行,身后總是跟著長長的隊伍。
由于景隆陛下不在,那些宦官、宗正寺這些人皆是息事寧人,只眼開只眼閉到。
‘蒼瀾閣’是大夏皇朝修煉界的頂天組織,頂尖修煉者不計其數,他們說要關皇帝五十年,誰能放出來?
所以誰都說不定,他這個“監國”,或許過幾天就會轉正呢。
反正不是自己的事,沒必要惹事上身。
“那天,我在宮中出行。迎面見到他又僣越禮制,‘龍攆’一派長長的人龍,完全皇帝的行頭。我便看不過,上前指責他。他一怒之下,說我沖撞他的龍駕,把我拿下,送來這里。”
“……”
“這位真是剛正不阿,嘴上欠門把啊!”
以乾皇爺那種記恨的性子,這不是撞到槍口上了嗎?
文太妃道:“陛下久久未歸,此人野心已揭。可恨宮中諸人,膽小怕事,對他肆意縱容。這些人,怎么對得起陛下對他們的隆恩?!”
“我一個手無寸鐵的婦人,子嗣也沒有。天不怕地不怕,大不了就賠一條性命!”
從天龍寺回來。
武妃一路在思忖:“文妃當面斥罵乾皇爺,而且指責的又是謀權篡位,顯然觸怒他的逆鱗。天龍寺忌憚乾皇爺,只怕不會輕饒過文妃。貶她出家,已經是最好的選擇,就怕真的會讓她喪命。”
她心思是想救文妃,但思來想去,始終沒有法子。
自己去求情,乾皇爺不可能看她的面子,放過文妃。
而自己一向與世隔絕,又不認識其它的人。即使認識其它人,也沒哪個有讓乾皇爺改變主意的能力。
“文妃真是傻。陛下不在,現在乾皇爺在宮內是說一不二,這樣當面罵他,他豈會放過文妃?”她不由自我反醒,道:“以后我也要在嘴上裝個門把,否則和文妃一樣,口不擇言,落到牢獄之災那倒可憐了。”
“萬林這小子,用得著他時,就不見人影。”武清媚恨恨道。
遇到困境,她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想到萬林。
武妃心里也升起類似的感覺。
如果萬林在此,透過他的人脈和關系,想來保住文妃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