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過去了,三藩的軍隊,終于攻陷了河南,抵達了開封府。
至于康熙率領的八旗軍,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抵達了開封城。
不僅如此,全國各地平叛的軍隊陸續到來,此刻在開封府云集了六十萬大軍。
真正的精銳大軍是康熙的八旗軍三十五萬,此外還有各地的地方軍二十五萬。
雖說,現在的八旗軍,已經不是當初入關時全由滿族組成,而是變成了滿漢八旗軍了。
但能夠從這么多漢人中,選出來進入八旗軍的,更是說明其無一不是精銳。
此時,六十萬大軍云集開封府,二十萬大軍留守開封城,四十萬大軍于城外安營扎寨。
而三藩組成的聯軍也達到了五十萬,雙方加在一起,一百多萬大軍。
雙方擺開陣勢,開始了試探性的交戰。
此時,吳三桂望著眼前連綿無跡的大軍,原本打下了大清王朝三分之一土地的激動心情頓時沒了。
三藩加上王騰,可以說是已經滅了朝廷幾十萬大軍了,可此時呢!
清庭卻還能聚集六十萬大軍,還更別說此時金陵還有二十一萬大軍呢。
除此之外,邊鎮重地,也應該還有一二十萬的邊軍。
這樣一算,清庭大軍差不多還有一百萬左右。
如此大軍,自己真的能勝利嗎?
恐怕就算能勝利,恐怕也是慘勝,最后估計還會便宜朱家的后人。
所以,雖然雙方陣勢都已經擺開了,但因為吳三桂的緣故,決戰一直未能正式開始。
此時,吳三桂的信使正站在王騰面前。
大意就是讓王騰等人,快點兒攻進金陵城,然后匯合大軍于開封。
畢竟,清庭的六十萬大軍給了吳三桂非常大的壓力,同時清庭的八旗軍中,其中十萬都是騎兵。
而三藩的大軍,全部都是步兵,如此一來,平地上的決戰,就讓三藩大軍陷入了劣勢中。
同時為了避免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情況出現,讓王騰的大軍也加入進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但想讓王騰參加決戰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說想漁翁得利,主要是怕吳三桂的等人若是發現自己大軍的厲害,很有可能會出現背刺的情況。
到時候,被三藩和清庭的大軍前后夾擊,王騰就算再怎么對自己大軍有信心,那也是不可能打贏的。
所以,王騰當即拒絕了吳三桂的請求。
“此事恐怕不行,你回去轉告你家大王,金陵城城高墻厚,且有二十一萬大軍,而我們攻城的大軍也才二十多萬。”
“兵力上的優勢并非太大,且金陵城內物資充足,想要短時間內攻下金陵城,根本不可能。”
“二十一萬大軍位于我們聯軍的腹地,一旦我們不能消滅他們,關鍵時刻一旦被敵軍從后方偷襲。”
“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我看不如先讓聯軍先退回來,先攻下金陵城再決戰也是可以的。”
此時此刻,王騰知道,現在吳三桂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一來,大軍已經擺開陣勢,貿然后撤,不說物資錢糧的消耗,就算想撤康熙皇帝也是不可能答應的。
畢竟,現在朝廷還有兵力上的優勢,若是真的放過這次決戰機會,等金陵城被攻破了。
沒有兵力上的優勢,最后鹿死誰手就真的不好說了。
所以,若是吳三桂要是撤退,最后絕對會被康熙皇帝趁勢追擊。
特別是清庭還有十萬騎兵的情況下,恐怕一旦撤退騎兵在趁機收割人頭,那么最后撤退很可能會演變成大潰敗。
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三藩還是朝廷,雙方每天消耗的糧草那是不計其數。
無論是三藩還是清庭,時間長了,最后肯定都是不可能扛得住的。
因此,綜合分析后,王騰知道此時吳三桂除了口頭抗議外,根本拿自己沒有半點辦法。
而事實上,吳三桂在得知王騰的回答后,確實氣得掀翻了桌子。
當然,最后吳三桂還是拿王騰沒有辦法,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要求。
希望聯軍兩邊能夠同時發動總攻,如此一來,也能盡最大可能的防止漁翁得利的情況出現。
當然了,吳三桂還有自己的小算盤,雖說約定了總攻的日期,但等時候到了,自己完全還可以再拖兩天。
畢竟,從開封到金陵,及時快馬加鞭,也需要兩天時間。
而等王騰收到消息后,再詢問自己,又需要兩天。
如此一來,就有四天的時間,讓王騰大軍先攻城四天,到時候王騰大軍恐怕也已經拼出三昧真火了。
到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攻城了。
有了計劃,吳三桂的信使再次來到王騰面前。
聽了吳三桂的要求,王騰很爽快的答應了。
倒不是王騰沒有考慮到后果,而是王騰知道,若是自己真的不動,恐怕很難讓吳三桂下定決心。
就算吳三桂失言,也無所謂,只要自己猛攻金陵的消息傳到康熙耳中。
那么就算吳三桂有心拖著,恐怕康熙也不會再等了。
有了決定,等約定之日一到,王騰就命令大軍攻城了。
一百門大炮,一百架投石器由輔兵操縱著,瘋狂的轟擊著金陵的城墻。
轟擊過后,步兵快速壓上,準備攻上城墻。
當然,為了不要太過快速的破城,王騰用來攻城的大軍全是招降而來的輔兵。
這些輔兵,經過近幾個月的時間,雖然無法保證其忠誠度,但也算是在高額的軍餉自己精良的裝備下,基本控制住了。
因此,前面輔兵攻城,后面本部大軍督戰,讓攻城戰看起來是真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而收到消息的吳三桂頓時樂了,自己的目的總算達成了。
特別是聽到王騰的大軍幾次攻上城墻,又被金陵守軍趕下城墻。
吳三桂認為,王騰是真的發力了,同時也覺得王騰的大軍不過如此。
都已經幾次攻上城墻了,最后還是被金陵這種地方守軍給趕了下來。
如此一來,打敗了推翻可清庭后,朱家后人還拿什么和自己爭天下。
而康熙皇帝收到消息,心情和吳三桂等人正好相反。
聽到金陵城幾次被反軍攻上城墻,形勢危在旦夕,因此也不敢再拖了。
因此,果斷決定全軍出擊,與吳三桂進行決戰。
因此,在收到王騰攻城的消息后的第二天,雙方之間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戰開始了。
一出手,康熙皇帝就直接將二十五萬八旗軍放在了前面,然后左右兩翼則是各五萬的騎兵。
至于地方軍,康熙皇帝暫時沒有出動。
因為,地方軍的戰力與八旗軍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將地方軍放在前面,一旦攻勢不夠犀利,遲緩下來,很可能會影響士氣的。
而這是康熙皇帝率領的八旗軍的第一戰,不說一鼓作氣徹底擊潰吳三桂,至少也要打出大優勢出來。
如此才能挫一挫吳三桂大軍的銳氣,畢竟吳三桂自造反以來,一路攻城拔寨,無往不利,士氣非常雄厚。
而自己一方,雖說八旗軍也是士氣正隆,但地方軍則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認為此戰勝負猶未可知,畢竟三藩大軍近幾個月的表現確實是太好了。
雖說,地方軍不用沖鋒,但并不是說地方軍就沒有用。
康熙將工部建造的所有近三百門紅衣大炮,全部拉了出來,這些全部都有地方軍操控。
將近五千人進行裝填炮彈,調校準度,點燃引信的事情。
剩下的四萬五千大軍,則圍繞著中心處的大炮,擔負起了守衛炮臺陣地的職責。
而康熙皇帝本人,雖說是御駕出征,但讓康熙皇帝真正沖鋒于第一線,那還是不可能的。
因此,此時康熙皇帝此時正站在開封城的城頭上。
隨著,康熙皇帝的一聲令下,城墻之上戰鼓擂動,古老而深沉的鼓聲,響徹整個戰場。
與此同時,三藩的大軍后方,也響起了震天的鼓聲。
大戰一觸即發,位于兩方大軍最前面的傳令兵,頓時騎著戰馬,沿著各自的陣線,大聲呼喝道:“全軍出擊!全軍出擊。。。”
隨后,各自的將軍,一馬當先,向著敵軍沖去。
后方,各自的大軍緊隨其后,也發起了沖鋒。
特別是,位于兩側的八旗騎兵,更是縱馬奔騰。
頓時,地面在四十萬只馬蹄的踏動下顫動起來。
沒有騎兵的三藩大軍,左右兩側長槍兵與盾兵組合,立刻組成長槍陣。
沒有騎兵進行對決的情況下,依靠長槍陣進行防守,是最好的方式了。
而且一旦騎兵沖鋒在長槍陣中一旦停滯,那所有停滯的騎兵那就是待宰的羔羊。
當然了,騎兵的沖鋒哪里是如此容易輕易被攔停的。
畢竟,騎兵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其機動性,以及沖鋒帶來的強大壓力以及沖擊力。
所以,為了防備騎兵,吳三桂,差不多用了十五萬大軍組成長槍陣。
但騎兵怎么可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碰硬的做法,肯定是最不劃算的。
畢竟,長槍陣是死的,而且變陣的速度也慢,因此在康熙皇帝的命令下,旗手快速打出旗語。
左方的騎兵,快速的繞過大軍邊沿,朝著三藩大軍后方奔去。
而右方的騎兵,則突然變換方向,朝著中軍沖去。
而中軍,此刻因為沖鋒的號角已經發出,所以已經沖到了大陣的最前方。
由于雙方大軍還未接觸,所以只能是各自冒著對方的箭雨前進著。
但此時,右方的騎兵突然朝著,三藩已經沖出的大軍奔來,頓時騎兵與步兵在平地上的差距就提現出來了。
巨大的沖擊力,讓步兵一接觸到步兵,在還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就被馬背上的八旗兵揮出的長刀,劃破了脖頸。
更有甚者,直接被戰馬巨大的沖擊力,撞的身體倒飛而出,人未落地,就已經口吐鮮血,重傷垂死了。
因此,騎兵的這一個沖鋒,瞬間打了三藩大軍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