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百家齊放
推行國家大一統,確立人才培養機制,對于秦昊還說還不算太麻煩。
反而是推行文化大一統,卻是他有些犯難了。
對于朝堂上的眾臣,尤其是他召喚過來的群臣,幾乎一致擁護以法為尊,用法家之道,作為推行文化大一統的主導文化。
但秦昊卻另有考量,法家之道自然是好的,特別是經過衛鞅改進后的秦法,以無當年暴虐愚民的性質。
然而,法家用來治國確實是一把好手,可將其當做文化融合的推手,卻是有些力不從心了。
畢竟,法家之道是嚴謹的,而文化是生動的,兩則并不相融。
思來想去,秦昊還是覺得,儒家才是充當文化推手最為合適的學說。
先秦時期的儒家較其他學說,更為溫潤圓通,擁有最強的教化之道。用于在各國各族之間推廣大秦文化,有著極大的效果。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在場之中,只有李斯屬于半個儒家弟子,可他卻更推崇法家之學。
也就是說,目前朝堂之上,并無代表儒家的官員可用。
而稷下學宮正在培養的儒家弟子,正在刻苦學習,一時半會也無法出師。
秦昊只能寄希望于每日的簽到,能夠抽到幾張召喚卡,又恰好是儒家弟子。
不過,這樣的概率實在有點低了。如今每日簽到,已經很難再抽到召喚卡,即便抽到了,也是一些不出名的秦國人物。
只有等一統六國之后,系統才能開放六國的英雄人物用于召喚,同時抽中名人的概率也會得到提升。
既然一時半會找不到儒家弟子主持文化大一統的重任,秦昊只能暫時先讓李斯負責推行書同文,等今后召喚到儒家弟子,再讓其擔任學正一職,負責秦國教育事業。
如此一來,秦國體制內,便打破了由法兵墨三家鼎立的局面,加入儒家形成四足鼎立之勢。
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益再分配的舉動,無疑會動到許多人的蛋糕。
但秦昊并不在意,隨著稷下學宮內的學子學成出師,諸子百家的學徒必將進入朝堂。幾家鼎立的局面注定是要被打破的,將來必定是百家齊放,諸子爭鳴的時代。
這是秦國強盛的根基,也是秦昊的選擇。
但由此而產生的思想混亂,卻是他所必須要面對的。
自從稷下學宮設立以來,秦昊一有空,便會進入其中于諸位先賢的殘魂交流,對于諸子百家的學說可謂了解甚深。
在他看來,思想各異的百家學說,并非不能融合統一。
首先第一點,各家都極為推崇大一統,皆認為天下當凝于一,方能實現天下太平。只是各家對實現統一的方式各有不同罷了。比如法家兵家主張富國強兵,用暴力統一天下,以最近的速度實現天下太平。而儒家墨家等各家則主張用思想教化來實現天下太平。
其次,各家同樣追求仁政愛民,只是各自的仁愛方式不一樣而已。比如道家法家主張行大仁,即天道無情,眾生平等;儒家墨家主張大愛,即愛屋及烏,天下為公。
各家主張不同,思想各異,若是不能兼容并蓄,只會造成秦國百姓思想混亂,朝廷黨爭不斷。
前世的華夏就采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辦法,將儒家奉為正統思想,其余各家為旁支末法。
雖然此舉奠定了華夏大一統的根基,但也讓華夏的歷史陷入朝代更迭,循環輪回的宿命,再也沒有其他可替代的選擇。
大秦以法立國,自然不可能重用儒術,而罷黜百家。
因此,秦昊決定走出一條前人未走過的道路,兼容百家,共遵秦法。
此秦法非單指大秦律法,還有大秦制度,乃萬世不易之根本,百家必須在秦法的規則之下實現齊鳴并放。
為此,秦昊已經下令在秦國境內,各地郡縣必須修建學堂,挑選擁有一定天賦的少年才俊就學。
學堂之內,設有九大學科,分別為儒學,法學,兵學,農學,雜學,醫學,墨學,道學,武學。
鑒于個人天賦不同,除了法學必須學習外,還可以挑選其余兩科作為主修,剩下的則作為選修學科。
至于其余流派學說,只能當做學生的業余愛好。
秦昊很自然的將前世那一套教學之法搬出來套用,以此作為培養地方人才的重要手段。
如此一來,大秦最高學府將是稷下學宮。今后只有各郡縣學堂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才有機會通過科舉進入稷下學宮,接受諸子百家先賢的親身傳授。
等到各地培養出大量的人才,秦昊便能在鄉里之間興建大量學校,以此推廣蒙學,開啟民智。
思及此處,秦昊當即望向李斯,詢問道:“李相,諸子百家編修教材刊印多少了?”
李斯聞言,連忙站出來道:“回稟王上,少府刊印工坊正在日夜不停趕工,如今已刊印出不下十萬冊百家書籍。臣已仔細核算過,以目前各地學堂的需求,勉強能夠供應得上。”
“如此甚好,那就抓緊時間分發各地學堂,”
“臣已經將部分書冊分發各地,提前讓眾夫子們修習百家之學,盡快熟悉,以便教學。”
秦昊見李斯早已安排得妥妥當當,當即滿意的點點頭,“很好,此事便全權交由李相處置。”
就在這時,外相張儀站出來,正色道:“王上,臣以為,這諸子百家學說,當不止在我秦國境內流傳,亦可廣發六國,讓天下學子皆學我大秦文化。”
“不可,百家學說乃經世濟民之術,豈可流傳于外國?”王綰一聽,頓時急了,連忙站出來阻止。
秦昊沒有說話,眼中精芒微閃,望向張儀的目光滿是贊許。
張儀嘴角含笑,不緩不慢的說道:“內相且聽張儀解釋,這百家學說除我大秦之外,別無他家。若是能夠將百家學說的一些皮毛流入六國之中,必然會吸引六國學子的好學之心。屆時,諸子百家學說在我大秦,在稷下學宮,試問,那六國學子欲探求百家之學,是不是就得來我大秦學習?”
這番解釋,眾人頓時恍然大悟。便是王綰也是一點就透,撫著長須贊道:“此舉大妙啊。如此一來,六國學子紛紛來秦,即便不能為我所用,亦能削弱六國人才。”
秦昊含笑道:“不止如此,六國學子入秦,學了我大秦之文化,將來一統六國,這些人便可為我大秦文化推行者,充當我大秦文化大一統的先鋒軍。”
“哈哈!”群臣聞言,紛紛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