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世家第一面
至于另一邊,張府,張達(dá)。
“李氏如此看重此人嗎?”
身為太原守將,李元吉賜下的東西與產(chǎn)業(yè),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別的事,張達(dá)可以不管,但是產(chǎn)業(yè)他是必須看著點(diǎn)的。
因為太原郡這地方蹲著一位大佬,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分為太原郡祁縣王氏與太原郡晉陽縣王氏兩支。與大多數(shù)王姓士族一樣,太原王氏將先祖追溯至周靈王太子姬晉,不過后世學(xué)者認(rèn)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漢代,祁縣王氏可追溯至東漢司徒王允,在東晉末年,太原晉陽王氏王愉一脈被太尉劉裕滅門,只剩下晉陽王氏。
晉陽王氏可追溯至東漢王柔、王澤兄弟,魏晉時期十分顯赫,這個家族鼎盛期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一說,即他王家的勢力可以與晉朝的司馬家分庭抗禮。
本來這樣的家族,在五胡亂華的時代肯定會遭到胡人的針對,被滅掉也不奇怪。
但是五胡十六朝,晉陽王家硬生生出了四個名將。
魏晉時期的王基,王濬就不說了,之后王氏南北朝翻船之后,王猛,王鎮(zhèn)惡,王僧辯,皆是七十二將級別。
而且整個魏晉南北朝,二王就是今天被干掉了,明天重新上號再殺回來,你今個把我滅門,明個我殺回來了直接開館戮尸挫骨揚(yáng)灰,全程高能,絕對不茍,有仇肯定要報,打不過不是問題,很快就能,堅信自己的兒孫肯定能干翻自己的敵人,就這么剛猛。
這還怎么滅?
一個冉閔就搞的胡人灰頭土臉的,人家有四個。
雖然他們沒有冉閔的名氣大,但是確實是同一級別的。
王家四個名將一出,不僅僅是護(hù)住了王家,同樣也庇護(hù)住了漢民。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但凡是世家就沒有不懂的。
他們都明白他們的基本盤在漢室,像劉武周那樣的,手上一半實力是突厥人,哪怕劉武周已經(jīng)是北方最大的割據(jù)勢力,老王家也看不上,依然窩在太原。
當(dāng)然,同樣的原因,太原王氏也看不上擁有胡血的李家。
這不是理性不理性的問題,而是但凡經(jīng)歷過五胡時代,對于胡人的防備與深徹入骨的仇恨。
不要忘了,但凡從漢朝走過來的家族,骨子中可是有著“大復(fù)仇”主義的。
因為打從內(nèi)心的不信任胡人,所以中原的世家大都走上了執(zhí)掌勢力,控制軍權(quán)的道路。
像是太原守將張達(dá)與行軍司馬劉德威都是太原王氏的人。
畢竟太原是王氏的老巢,他們?nèi)舨皇峭跏系娜耍沧簧犀F(xiàn)在的位子。
而太原王氏要是沒有自家的軍事武裝,根本不可能渡的過五胡亂華時期。
比起普通百姓,世家的財富與姬妾,更有掠奪的價值。
不過也正因為世家的實力,所以隋朝建立后,便在打壓世家。
只不過老百姓們用腳投票。
后來李唐一直拿不下世家,皆是因于此--世家有軍力,對百姓有庇護(hù)之恩,哪怕是皇帝,你拿一個試試?
就說老王家,只要是跑出去一個,人家回頭就練號把你滅了。
“去,通知王家一聲。”
張達(dá)對手下的親兵下令。
張達(dá)只是太原守將,他不知道馬凡是個什么來頭,但是他相信以王家的勢力,只要是想查,肯定是查的到。
畢竟就表面上馬凡所展示的實力,不管是世家,還是宗師,都已然值得王家人出面了。
其實王家早注意到馬凡了。只不過馬凡是個什么路數(shù),王家沒看明白。
其主要的原因還是馬凡與李唐走在了一起。而老李家的血脈問題,絕對是世家邁不過的檻。
只不過王家終究會接觸馬凡的。
一身道袍的馬凡,絕對不可能是胡人。
是的,道家就沒有胡人。
當(dāng)然,假道士不算在內(nèi)。
不是胡人,又是世家,以華夏之禮,王家是必須見的。
于是在張達(dá)宴請馬凡的時候,馬凡看到了一位不速之客王翱。
一開始馬凡還以為他是張達(dá)的手下,畢竟王翱只是一小小的尉官。
可是看其坐的座位,再一介紹,馬凡才知道這一位竟然是晉陽王氏的官方人物,王翱,陽翟尉。
王翱是尉官與他的能力無關(guān)。
在這個看著考生名字給分的年代,王家嫡子這得是考的多爛,才會得一尉官啊!
如果這還說明不了什么的話。那么看看孔儒。
隋朝是怎么對孔家的?
要知道雖說自漢起,便獨(dú)尊儒術(shù),但孔家的地位一直不高。
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于是隋朝搞了把三大征亡了。
天下皆反啊!
這里面要沒有世家的鬼,絕對是沒可能的。
好在大家第一次見面,也就是喝喝酒認(rèn)識一下,并不會說什么多深的東西。
而對馬凡來說,只要是不站在李唐的立場上。
什么朝廷,什么世家,又有多大的區(qū)別嗎?
由于馬凡沒有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自然這一次算是賓主盡歡。
飲宴結(jié)束,張達(dá)把人送出中門,又返回與王翱商議。
“王公子可看出他是哪家?”
老實說張達(dá)也不是第一次接觸馬凡了。
就第一印象來說,馬凡不像是個世家子,不管是談吐,還是禮儀上。都不是世家子的味道兒。
但是馬凡的落落大方卻是真的,知識量也是真的。不管是面對自己這車騎將軍,還是王家世子,都能不驚不慌,侃侃而談。
本身能做到這一步,已經(jīng)是不可能是普通人了。
什么樣的普通人見了一位軍區(qū)司令能不慌張?反正張達(dá)沒見過。
但是華夏是一個講“禮節(jié)”的地方。
馬凡什么都對,偏偏不通禮節(jié)。
張達(dá)看的那個別扭。
王翱看了張達(dá)一眼:“道家人物,隨心所欲不是很正常的嗎?”
王翱畢竟是王家的官面人物,與張達(dá)這等注重禮節(jié)的人不同,到了王家那個高度,就是說一句“一言一行皆為禮”,也不為過。
而且秦之后的禮基本上都是儒家搞出來的。
道家傳與老子,王家自證于姬姓。
哪一個不比你孔子牛比。
本身便有更牛比的家學(xué)在,為什么要聽你孔子的,按照你家的禮節(jié)來?
所以魏晉的名士多是袒胸露腹,怎么舒服怎么來。
而且五胡亂華上百年,就沒見你孔禮起過什么作用。
像馬凡這樣的,不行儒禮,對于正受打壓的王家來說,真的是非常的和胃口的。
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么干。如果馬凡一開始的身份是儒生,他要是不行儒禮,只會讓王翱看輕。
王家不喜歡儒生歸不喜歡,但身為儒生都不遵行儒禮,可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