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修仙,科學,與修真
任煌兩世皆生活在科學體系下的世界,溯世書中的大量信息又為他揭示了何為修仙。
所以任煌才產生了將科學與修仙,或者說修行結合起來的想法。
溯世書里的無數信息中包涵了大量的修行法門,其中有一篇名為《人皇經》,是人皇成圣之后望盡古今未來,總結天下修行之法所做。
其中倒是為任煌指明了前路。
按其上所言:
天下修行之法雖包羅萬象,但最后能夠走到那一步卻是在天,而非在人。
上古之時,天地初開,各種靈根奇寶隨處可見,先天生靈生而神圣,更有生靈承大運者,懷抱先天至寶降生,但天地法則卻不完全。
如此環境下,生靈成仙只是等閑,甚至有成就圣人,達成永恒超脫的可能。
中古之時,天地法則漸趨完善,靈氣稍降,靈寶奇珍稀有,生靈可成就大羅,一窺大道,卻已無證道成圣的可能。
近古之時,天地法則完滿,靈氣再降,奇珍異寶幾近于無,成就仙人,得道長生便是修者的目標。
及至后世,靈氣稀缺,便是天資縱橫者,也難以修行。
是故,吾所著之《人皇經》:
有上古成圣法,吞噬天地靈寶,自可以力證道。
有修仙法,參于天地,可得大道。
有信仰成神法,采集眾生信仰,亦可得大道。
然,終究難為未來眾生走出一條新路,望后世賢達超越先賢,找到一條萬世超脫之法”。
《人皇經》中所寫的三條道路,任煌全都讀過,在他看來,這其實代表了人皇在不同時代所總結規劃的修行之路。
上古之時,天地靈氣充裕,靈寶靈根隨手可得,在力量足夠強時,技巧就不是那么重要,全力吸收天地中的靈寶靈根便是,修的就是一個以力破巧。
這時的修行,就像一個滾雪球的競速游戲,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滾起最大的雪球,最快的到達終點,就算贏。
在靈氣不那么充裕的時代,技巧就變得重要,法術也會變得更加精細,但卻不如上古之時那么簡單粗暴。
而所謂的信仰成神,卻雖亦可得大道,但終究會被信仰所綁架,任煌不太想選。
在任煌看來,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和修行是統一的。
在科學側,想要達到成圣級別的超脫級別文明,那至少也是7級以上的大神級文明才行。
而且更加有趣的是:
在宇宙中也大多只有第一批的文明有著到達7級以上,完成超脫的可能。
后出現的文明,可能一開始就生活在神級文明所制定的規則之下,所研究的也是別人制定好的宇宙規則,那又該如何達到超脫呢?
在這里,科學與修行達成了某種詭異的統一。
在任煌的計算里,上古成圣法也好,修仙法也罷,所有古典修行法的通病就是“過于強調個體”、“過于依賴環境”。
所有的古典修行文明,按照星際時代的文明分類方式,幾乎都可以看作是個體文明,既:
【單一最強個體的實力,即可以看作文明的最強實力。】
每一個修行個體之間都是零和博弈,那么競爭自然變得異常殘酷。
因此,在環境中資源不那么充裕的情況下,古典修行文明就很容易演變成強者對于弱者無休止的壓榨和掠奪。
各個修行者之間相互獨立,僅以自身得道為唯一目的,相互之間的協作也十分薄弱。
修行者不將自己和凡人看作是同一種生物,壓榨起來自然無所不用其極,更別提用自身的法術能力去改善民生了。
就如同溯世書中,人皇出世之前的那個世界一樣。
那么,在這種無休止的掠奪之下,不止文明的整體水平會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等級,環境也在過度的索取中退化。
這樣一代代退化下來,直到一個無人可以修行,歷史變成傳說的時代。
凡人們才會開始崛起,開始思考用機器代替人工,也才有了科學的發展。
而以科學為主的集體文明,則有著與古典修行完全相反的問題。
以科學為主的集體文明,重視相互協作,但個體的力量又過于脆弱。
所以當社會發展到足夠復雜的時候,社會中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引發整個社會的崩潰。
這一環有可能是某個作死的大公司,有可能是突然突破的某項技術,或者單純只是社會的過度復雜。
在極為細致的社會分工下,某一單一高端學科可能全世界就只有幾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進行研究。
如果他們的生命走到盡頭,而且又處于后繼無人的情況下,就代表著人類在這一學科的研究將會倒退幾十年。
長此以往,人類的整體文明就會因此而被鎖死。
面對這兩種文明的矛盾,溯世書中人皇給出的答案是:
對內,用大法力,大神通改變人族體質,使人人皆可修行,將社會徹底打造為一個修仙社會,沒有仙凡之別,在上又有人皇壓制,保證社會的有序運行。
對外,前往其他世界不斷進行掠奪,掠萬界以養自身,來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從結果上看,古典修行文明的兩個問題都被他解決的很好。
但是可惜,這個方法任煌用不了。
因此,任煌必須為之找到一個新的解決辦法。

愛吃草莓雪糕
這章的設定比較多,但又不能不寫,希望大家多擔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