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儒門神都立,浩然文武傳
神都城東,皇家宗正寺。
在大乾之中,一般的世家里有著族廟,族譜。
而對于皇室親眷來說,掌管這些東西的就是宗正了。
甚至有些時候某些事情上,宗正的權威性還要大過當朝的皇帝陛下,這是因為血脈聯系帶來的天然宗正地位尊卑所造成的。
只不過大部分時候,皇室還是得聽從當朝陛下的命令,宗正一般也不會隨便插手。
但在今天,一干皇室的宗親找上門來,即便是已經得到了消息的宗正也不好裝作不知道了,反而是將其中的一些代表請了進來。
在那皇室當中列祖列宗的牌匾面前,開始代理當朝的陛下召開這場宗親大會。
...
“老大哥,您倒是說說話啊。”
“當著這列祖列宗的面,陛下可是把君家打下來的江山都算是拱手讓掉了啊。”
輩分比當今陛下要高一些,卻出自旁系,只能掛個有點俸祿封邑郡王名頭的老人,似乎是痛心疾首的對著宗廟里的諸多畫像正在控訴。
大乾一朝對宗親不算太差,可是控制也是相當嚴苛,如果要想進入仕途也不攔著,去掉了宗親身份,從最底層開始。
走到什么地步,皇室一脈都不攔著。
可是如果舍棄不掉皇室姓名的榮耀以及福利,那就只能一輩子在神都周圍打轉,大乾可是沒有什么藩王外放的說法的。
想要外放也可以,戍邊就行,其他的一律沒門。
所以除了嫡系那一代的親王,再往下的郡王,除非是個別有志氣的,不然也就是養在了神都的一群富貴人家而已。
就連犯法的事情也不能干,不然國法當頭,在歷代的皇帝下狠手殺了許多妄圖以宗室身份去挑釁國法尊嚴的家伙后,這條線也沒多少人敢犯了。
倒是讓皇室宗親的名頭,除了經商時候有點用處,其他的許多方面,還比不上武將勛貴一脈。
只不過,比不上是一回事,這些力量聯合起來也不可小視。
這也是為什么在神都里,宗親一方的勢力也是潛力十足的原因。
別看那些去掉了宗親身份,進入朝堂軍隊的皇室血脈說已經和皇族沒了關系,可實際上打斷了骨頭也連著筋。
這些人和皇室宗親的關系可是非常的密切,甚至很多時候也是當朝陛下手里一股不可忽視的政壇勢力,鐵桿的皇黨。
現在這些責問明面上是由這些宗親郡王們口里說出來,可實際上也是這一股在各地的皇黨詢問,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為什么,當今的陛下會做出這么不可思議的決定!
“不要危言聳聽。”
“君是君,臣是臣,君家還是垂拱而治的圣天子。”
老宗正眉眼都不抬,任由對方表演完畢后,這才緩緩的開口,如此底氣十足的模樣,倒是讓在場的不少人心中出現了一種莫名的失措感。
“時代已經變了,大亂將臨,你們別以為就自己聰明。”
“看看史書上記載的那些皇族,在這樣亂局當中的下場。”
“還是說,你們都沒聽到那天宮里面傳出的消息,大乾差點整個就被滅了。”
平日里最喜歡往宮里摻沙子的就是這些宗親,現在一個個裝聾作啞上門來要什么說法。
狗屁的說法,不過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爭取到更多的利益而已。
“神器異位,易鼎革新,哪一次不是血淋淋的?”
“如今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只是去了皇室宗親的身份,又不是要你們去死。”
“如果三代人還拼不出一個家業,那也是你們活該!”
這位老宗正的話說得極為不客氣,可是道理卻沒差。
在皇室如此的優越條件之下,三代之中如果都是酒囊飯袋之輩,拼不出一點家業,自然也就該去了福澤,免得影響皇室的風評。
只不過按照過往,皇家從無如此薄待過自己血脈,加上老話說的血脈宗族需要勢力抱團,這才一直沒有朝代的皇家血脈被薄待過。
否則民間要說,你就連同血脈的都可以薄待,對百姓民眾就可想而知了。
民言可畏,這也是歷代皇家一直忌憚的地方。
可到了現在就不同了,這不是皇室某一個人的意思,而是另一個層面,幾乎算是降維打擊強者的要求。
這反而是給了皇室脫離原本怪圈的機會和可能。
這位老宗正自然也是憤怒過,激動過,可是當一切無可挽回后,回看這件事以及這個要求,他又不得不承認,如果千年后君家一脈依舊鼎盛,必然也因為這個要求的存在。
‘更何況...那位還給出了那樣的條件...’
望著場中氣焰落下的這些郡王,老宗正搖了搖頭。
‘那可是在未來更大的世界里占據一席之地,甚至...通往長生可能的機會...’
念叨著這一點,就連這位老宗正昏暗的眼瞳里也燃起了一點火光。
...
“立儒門,傳百家,并各流學說,傳各家道統?”
“好大的口氣!”
神都之中,無數人看著剛剛頒布的諭旨,尤其是那些太學的學生們,更是一個個目露奇光。
“口氣大不大,我們說了不算,反正當今陛下以及重臣們都已經這么做了。”
“六部改組,皇室退避,已經成了定局!”
“緝捕司對內,鎮邪司對外,覓真處整理典籍,尋找歷史真相。”
“這三大司門徹底的掌握了實權,覓真處由太傅親自掌管,緝捕司依舊由陛下掌控,而鎮邪司對外抵擋妖魔的一切行動,便是由那位儒門文首負責。”
能夠在神都內這么說話的,自然都有不簡單的背景,更關鍵的是不普通的見識。
“不管諸位的身份是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只一點儒門的道統就堅不可摧。”
只見這個面帶一絲病容,眼瞳卻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明的年輕太學生,嘴角流露出笑意,雙眸的精芒也直接大亮。
“在這樣的亂世當中,他準備開誠布公儒門的超凡之路。”
“文武之道,不論士農工商,販夫走卒。”
“盡皆可學,也必須學習。”
見到周圍人聽得入神,那太學生言辭鑿鑿。
“就光憑這樣的心胸格局,儒門便屹立不搖,已經扎根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