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錦衣軍的密報送到咸陽的時候,扶蘇剛剛結束了和大臣們的朝議。
日理萬機的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閱讀這些密保,了解這些雖然還沒造反但遲早會造反的“反賊”的近況。
陳勝、吳廣分別是扶蘇欽定的一號反賊和二號反賊,因而錦衣軍的監視尤其嚴密,三天兩頭會有密報送到咸陽。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現在,扶蘇甚至可以清楚地知道,十天前吳廣老婆的三舅的女兒的四叔的五兒子的鄰居的堂姐的侄女曾經來過吳廣家,并且聊了自己的婚事。
這是只有一號反賊才能享受的待遇。
張耳和陳余分別是三號反賊和四號反賊,以此類推,扶蘇一共劃定了四十八個反賊。
每個反賊都處于嚴密的監視之中,甚至已經有錦衣密探臥底到他們身邊,并且獲得了信任。
只等關鍵時刻,就要反戈一擊。
閱讀完密報,扶蘇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人的動向都還在他的意料之中。
世界線并未發生變動。
那就好。
于是,扶蘇安心的開始琢磨正事了。
事也不算大,也就是大秦推動大秦的農業化,解決大秦三千萬黔首的吃飯問題。
不吃飽穿暖,怎么橫推天下?
......
朝議之后,治粟內史李信被單獨留了下來,扶蘇有事情要和他商量。
兩人漫步在上林苑中昆明池畔。
扶蘇一邊撫摸著隨身佩戴的天子劍,一邊說道:
“李卿是帶兵打仗出身,自然熟讀兵法,懂得后勤的重要性。孫子說過,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沒糧食就沒法打仗的道理,你一定懂。”
李信點了點頭。
“如今天下太平,未有戰火,各地卻有不少貧寒的黔首百姓餓死了。大秦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常年面有饑色了。每思此,朕痛如刀絞。”
“大秦缺糧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你是主管糧食的官員,自然知道大秦一年的糧食產量有多少,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又有多少。說實話,少,真的太少了,你一定要想辦法增加糧食產量。”
李信又點了點頭。
“如果不能讓大秦人都吃飽穿暖,朕寧愿不做這個皇帝!”
扶蘇作落淚狀。
李信這次沒敢點頭,他趕緊寬慰道:“陛下切勿如此,讓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臣回去之后一定竭心盡力,督促下屬,勸課農桑,努力增加糧食產量。”
“盡力不行,朕給你定個小目標。”扶蘇狡黠一笑。“朕給你足夠的農具,足夠的耕牛,足夠的財帛,足夠的人力。你要在七年之內,徹底給朕解決大秦人吃飯的問題,讓天下無人不溫飽。”
李信震驚。
這怎么可能?
大秦一畝耕地的產量一般為一石左右,最肥沃的耕地也不過畝產兩三石。
一畝一年可產一石糧食,一人一月要吃一石糧食,一石糧食也恰好是一個人可以搬運的重量。
這個數據不準確,但大差不差,石是一個大秦一個很重要的單位。
甚至連大秦的官員都可以用石來衡量,比如大秦的高官官員分別被叫做二千石和中兩千石。
按照每畝產糧一石計算,除去各種成本、田租、稅收等等,基本剩不下多少。
窮人耕地本就少,他們的糧食也不會太多,所以普通黔首們吃不飽是應該的。
任何朝代,農人都是吃不飽的,一年能有半年有糧吃就不錯了。
現在扶蘇讓他徹底解決大秦人的吃飯問題,李信不知道是扶蘇瘋了,還是自己瘋了。
仿佛沒有看見李信三分震驚,三分恐慌和四分懷疑人生的表情,扶蘇自顧自的說道:
“朕知道,這是一場硬仗,但朕相信你。”
(李信:不,你不相信。)
“朕覺得要實現這個目標,總共分三步,朕給你部署了一個三步走的戰略。”
扶蘇伸出了第一根手指:
“第一步,三年內把大秦耕地面積擴大一倍,糧食產量翻一番。現在,大秦很多地方還有大量適宜耕種的土地并未得到開發利用,如果能把它們都開發了,糧食產量翻一番問題不大吧。”
扶蘇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步,五年內把大秦耕地的畝產量提升一倍。目前大秦一畝耕地平均產糧一石,耕作技術和耕作工具都比較簡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一畝耕地平均產糧兩石,糧食產量擴翻一番問題不大吧。”
扶蘇伸出了第三根手指:
“第三步,七年內,讓糧食填滿大秦的糧倉,徹底解決大秦的吃飯。”
扶蘇越說越高興,他已經在暢享美好的未來了。
而李信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難受,他想哭,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良久,沉浸在大秦農業化美夢中的扶蘇才注意到了李信那難看的臉色,仿佛剛從楚國大敗而歸。
他拍了拍李信的肩頭,神秘兮兮的說道:
“其實前不久,神農炎帝給朕托了個夢。按照神農夢中傳授給朕的辦法,徹底解決大秦的糧食問題其實很簡單。走,我們去尚方,看一下朕的農業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