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賜婚郡主
南京,奉天殿。
內閣大臣被連夜召集過來,商議北境一事。
朱棣威嚴莊重的坐在龍椅上。
高高在上,俯視全場。
氣場之強大,于此前在陸林面前謙虛嬉鬧的模樣完全不一樣。
大臣們均是一臉懵逼。
這不是剛傳來捷報,說征虜大將軍殲滅韃靼前鋒三萬人,大獲全勝嗎?
如今怎么就討論起北境全軍覆沒,誰愿意出使北境議和了?
他們也沒收到消息,說北境兵敗了啊。
朱棣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就來氣,這些可都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整個大明朝的命脈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
可他們呢?
竟然對丘福會兵敗一事絲毫不察覺。
不察覺就算了,連朕告訴他們,他們竟然還在懷疑。
滿朝文武,竟還不如一個弱冠少年。
真是一群酒囊飯袋。
朱棣是又羞愧又失望。
懶得跟他們解釋。
“此消息不日便會傳回來,如今議和之事迫在眉睫,此次議和,重在拖延時間,而且議和使者,很危險,可能有去無回,哪位愛卿愿意前往?”
朱棣話音一落。
奉天殿頓時鴉雀無聲,安靜得針落可聞。
朱棣發自內心的冷笑,愚不可及,又貪生怕死,這就是他大明的朝堂。
“罷了!“
“此事本就是朕的過錯,是朕派丘福出征,才鬧至今日難以收拾的局面。”
“朕之錯,不該讓諸愛卿收拾殘局。”
朱棣失望的擺擺手,讓他們都退下吧。
但此時,太監總管鄭和忽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請命,出使韃靼。”
朱棣聞言,頓時雙目放光。
緊緊盯著鄭和,激動不已。
鄭和雖是太監,但早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便跟在他身邊。
他心思細膩,八面玲瓏,口才跟學識都不比在座大臣差。
若他不是太監,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業。
只是他年紀輕輕,如此要他去送命……
“鄭和,你可知此行兇險?”
“回陛下,奴才知道,但為奴者,自當為陛下分憂,為萬民請命。”
“奴才定不辱使命,便是死,也要拖延到援軍至。”
鄭和說得慷慨激昂,毫無畏懼。
令在座眾臣皆面色一紅,慚愧的低下頭。
好。
好啊。
大明有陸林此才,當萬代相傳
有鄭和此臣,當繁榮不熄。
朱棣親自下去將鄭和扶起來,吩咐他,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若是遇到與朝廷本意不和之處,可先斬后奏。
若要什么,只管上奏朝廷,朝廷定竭盡所能,有求必應。
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拖住韃靼,不讓他們破城。
鄭和領命而去。
出了奉天殿,帶著朱棣派給他的親兵,在宮門口換上便衣,便騎馬飛奔北境。
鄭和走后,姚廣孝來回稟,已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北平,出兵支援北境。
……
鄭和離開南京的第五日,北境便傳來戰報,丘福領軍深入蒙古腹地,被伏,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北境如今守城士兵不足三千。
內閣重臣楊士奇收到消息時,嚇得直接從椅子上摔下來。
“什么?丘福真的敗了?”
完了!
楊士奇連滾帶爬的站起來,正了正衣冠就要入宮。
丘福兵敗。
北境完了。
北境的百姓完了。
然則他尚未出到府門。
鄭和已經傳回消息,他已到達北境,修書一封,遞交韃靼首領議和。
韃靼首領收了議和書,暫時尚未對北境展開進攻。
楊士奇這才一屁股癱坐在地上,驚恐的雙腳發抖,驚魂未定。
緩了老半天,才忽然仰天朝拜。
“陛下英明,遠見卓識。”
“若非陛下未卜先知,派鄭和前往北境議和,如今韃靼的鐵騎早已踏破了北境防線,北境百姓危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刻他對朱棣,是真心拜服。
又哭又笑,狀若瘋癲。
……
此刻,朱棣還站在皇宮的城頭上,遠遠的看著北境的方向。
但聽得身后腳步聲疾馳而來。
“陛下。”
“陛下,北境來消息了陛下。”
姚廣孝抱著寬大的衣袍下擺,一路跌跌撞撞的跑上城樓。
朱棣立刻轉身,雙手死死的握著拳頭,因為太用力,指甲都嵌進了肉里,整個手掌血肉模糊,他卻渾然不覺得疼。
他緊張,恐懼,期盼,無數的感覺一股腦涌上來,讓他顧不上疼痛。
“如何?”
姚廣孝身子還在顫抖,牙齒不聽使喚的在打架。
良久,他才跪在朱棣面前,將兩份奏折呈上去。
“丘福兵敗,十萬精銳盡亡。”
“鄭和議和,韃靼暫時止兵不前。”
“一切,盡在陸林掌控之中。”
朱棣聞言,忽然腳下一軟,整個人跌坐在城樓的臺階上。
“陛下。”
姚廣孝驚恐的卻扶他。
朱棣卻擺擺手,示意他自己沒事。
朱棣這是震驚、激動。
也不知道為何,他竟還有一絲想哭。
“朕的北境算是保住了。”
“軍師啊,朕的北境保住了”
過去了。
都過去了。
“是啊,陛下,保住了。”姚廣孝也很是感慨,這些時日陛下寢食難安,夜不能寐,如今,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全靠他。”
“沒有他,朕的北境算是完了,朕也將成為大明朝第一個丟失北境的千古罪人。”
姚廣孝自然知道他說的誰。
對陸林他也是心服口服。
若非陸林一番無意的分析,如今北境的處境……難以想象啊!
說起陸林,朱棣的眼中迸射出一絲精光。
“陸林,乃我大明之大功臣。”
“等朕把北境穩定了,朕要昭告天下,他乃是保我北境的大功臣,朕要把所有能想到的好東西都賞賜他一遍。”
朱棣說得很認真,字字句句,發自肺腑。
姚廣孝見狀,忽然目光一轉。
“陛下,金銀錢帛,你已經賞賜了他不少,在賞怕也是無用,至于爵位,倒是可以在晉一晉。”
“但這些相比于他的功勞而言,都不夠”
朱棣很認同的點頭。
“對,都不夠。”
“朕要收他為義子,賜姓朱,封為郡王。”
姚廣孝卻搖搖頭。
“陛下,此賞賜自然是好,但恐怕還沒賞到他心坎里。”
“噢?”朱棣看著姚廣孝:“軍師有何高見?”
“不若,賜婚?”姚廣孝眸中露出一絲狡黠:“依臣愚見,嘉興郡主性子跳脫,活潑好動,又國色天香,與陸林,甚是般配。”
他既不想當官,那就招他為儀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