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貴和堂

第五十一章 換地

貴和堂 天元日月山 3029 2021-07-07 12:16:00

  對于莊鄉們的這些贊揚,董家人也是有所耳聞,心里暗自竊喜,進而,賦予老李更多的權利。

  而得了實惠的老李,自覺責任重大,做事更加兢兢業業。

  面對今年比較嚴重的旱情,老李覺得有必要,去找東家說道說道。

  只是這些天,董善政都在和吳先生商議著,開辦私塾的事情,老李沒找到機會。

  然而,旱情越加嚴重,以老李的經驗,今年這旱情怕是難于緩解。

  老李等不下去了,今兒個一大早,他啥活兒也不干,早早的就來到中院垂花門外,只等著董善政來開院門。

  要將他這些日子的想法,說給東家知道。

  董善政打開中院的垂花門時,長工們早已在外院忙活兒著,準備今天地里活計的用具。

  老李見到董善政,連忙走了過去,說找東家有事兒要說。

  董善政笑著把老李讓進院子,在院里的地桌前坐下,道:“老李叔也還沒吃呢吧,咱爺兒倆在這兒,邊吃邊說。”

  不用吩咐,香椿從屋里端出兩海碗面來。

  老李也不做作,接過海碗道了聲謝,邊吃邊和董善政說起了,現在的旱情。

  大路北面的那百十多畝地,都是連成片的,地頭有口老井,安排人打水澆灌了,雖說收成比不上往年,倒也還過得去。

  只是莊南那百十多畝地,兩邊不挨著,中間隔著趙家三十幾畝田,也沒個井水澆灌。

  這樣旱下去,畝產怕是還不到,往年的六成,得想個法子。

  董善政對田里這些事情,并不太放在心上,便寬慰了老李一句;

  “天災人禍,也是沒法子的事兒,由它去吧。”

  老李聽了這話,就有些不樂意,悶頭吃完了面,不吱聲也不肯離開,摸出旱煙袋來,吧嗒吧嗒地吸起了旱煙。

  瞧他這般架勢,必定要東家給個說法,才肯離開呢。

  董善政看出了苗頭,只好勸著他,道:

  “這事兒也怪不得咱,天旱也是沒法子預料的事兒,再者說了,受災的又不是咱一家,你老別往心里去,等明年雨水順暢就好了。”

  老李說:“法子倒是有的,就看東家肯不肯使弄。”

  董善政這會兒算是看明白了,今兒個,老李要是不弄出個子午卯酉,怕是不會善罷甘休。

  他只好又坐了下來,問他有啥法子?能夠增加收成,總歸是件好事。

  老李說:“把莊南面的百十多畝地,連成片,打上口井,還可以緩和緩和。”

  董善政知道,莊南那片地的中間,隔著三十幾畝田地,那是莊上趙老爺家的。

  幾年前,他跟趙家商量過,要買那塊地過來,那時的想法,也是想著要打口井,澆灌方便。

  可是去了幾回,人家趙老爺就是不肯出手。

  想要收莊戶人家的田地,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有些人家遇到難事兒,寧可賣兒賣女,也不肯出售田地哩!

  莊上趙老爺那樣的大戶人家,好不容易收上來的田地,怎肯輕易出手。

  這些事兒老李也是知道的,董善政給他解釋著;

  “趙老爺那脾氣,您也是知道了,無論怎樣也不肯賣地,以前,咱也沒少去問過,這事兒強求不得的。”

  老李卻不肯輕易放棄,給出了他的理由;

  “現在不同以往,如今那片地,旱成啥樣了,眼瞅著就要絕產,咱給他好年景的地價,說不準趙老爺肯賣哩。”

  “李叔叔您看這樣成吧,等忙過這幾天,我再去趙家說說這事兒,”

  看到執著的老李,董善政只好答應他,說過幾天再去試試。

  但老李卻還是不肯離開,催促著董善政;

  “已經旱成這樣,耽擱不得,今兒個就得過去問。”

  對這位倔強,又忠心耿耿的老李叔,董善政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畢竟,人家這是為貴和堂著想,做事兒不能不知好歹。

  “俺去換身衣服,咱爺倆兒這就去趙家。”

  董善政這樣說著,已是起身進屋去換衣服。

  老李這才起身,收拾起旱煙袋,插在腰間,說了句;

  “俺去外面候著。”

  看著老李走出院子,趙香進屋來問董善政;

  “這一大清早的,啥事兒這樣急?”

  正在換衣服的董善政,這般感慨著說道:

  “俺這話兒你記下,只要老李大叔還有口氣在,咱貴和堂就養著,他對咱董家,沒二心呢!”

  趙香嘆了口氣,道:“李家的兒子,二十好幾的人了,還沒說上個媳婦。”

  董善政問為啥?

  “他娘死得早,沒人給張羅。”

  趙香幫他扣著扣子,接著說道:

  “還有老李叔爺倆兒,穿著的衣服,聽說都是老李叔自己個縫補,你想一個大男人家,能縫出個啥好樣兒來。”

  “你找人給李叔爺倆兒,一人縫制一身新衣服,還有,小李子媳婦的事兒,讓咱娘幫著給張羅張羅,娶媳婦的花銷,咱出。”

  “還是你去跟娘說吧,省得老太太見了俺就不舒坦。”

  聽了這話,董善政有些生氣,數落著趙香;

  “這也是你做兒媳婦,說出的話兒。”

  趙香還想辯解,董善政瞪了她一眼,穿上外衣,快步走出屋去。

  匆匆忙忙走出院子,老李果然在門外候著。

  兩人一前一后,出了貴和堂大門,往莊西趙老爺家走去。

  董家所在的這個村莊叫‘花園’村,名字很好聽,卻也沒什么特別的地方,普普通通的小村莊而已。

  村子靠近縣城,姓氏比較雜亂,村里的莊戶,有些是外來的大戶,在這里置房子買地,扎下了根。

  村里良田百畝的人家,占有一成還多。

  不同于附近其他的那些村莊,由一兩大姓家族把持著,有點啥事兒,整個家族的人,都站出來幫著說話,

  甚至,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眾人械斗。

  這樣的事情,花園這個小村莊,卻是很少見的。

  趙老爺的家與貴和堂隔著一條村路,董善政倆人,很快走進趙老爺的家門。

  堂屋里見到趙老爺子,寒暄了幾句之后,董善政便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

  聽說董善政要買他家的田地,趙老爺頭搖得撥浪鼓似的;

  “善政你也知道,現在收點田地不容易,都是地里刨食的莊戶人家,不到萬不得已,哪有肯賣田地的說。”

  “那咱也不能眼瞅著,南面那片地,這樣旱下去不是,得想個法子。”

  “旱的又不只是你這一家,俺西面那片地,不是也旱著哩!”

  “要不這樣,俺用西面那塊地,換您莊南這塊,您看咋樣?”

  聞言,趙老爺掐指算了算,隨后就梗起了脖兒頸;

  “西面那兒你才幾畝地,滿打滿算也不超過十五畝,路南這田俺有三十多畝哩!虧你小子想得出來。”

  董善政連忙解釋著,道:

  “老爺子誤會了,俺的意思是,再加上李福那二十幾畝,總起來,三十七畝一二分總還是有的,這會兒記不真確,但也只多不少。”

  趙老爺大概算了一下,覺得這買賣可做,于是就問道:

  “李福家的田地,你做得了主?聽說,李福的田有佃戶在種著咧!”

  董善政笑道:“地契在家里放著,只是還沒往回收罷了。“

  趙老爺又盤算了一會兒,已是有所心動;

  “要是這樣的話,倒是還有得商量。”

  董善政見趙老爺松了口,便連忙起身,說道:

  “您派人找地保來做中人,俺這就給您拿地契去。”

  董善政想盡快把這事兒辦完,以免夜長夢多。

  旁邊聽著的老李,這時候卻開口說道:

  “趙老爺,您那塊地可是三十五畝七分?”

  “三十五畝七分三”

  趙老爺如數家珍一般,張口就來。

  對于自家的每一塊田地,他都如同自己的手紋一樣,了如指掌,一厘一毫都不會差。

  而心里有數的老李,已是接著說道:

  “可俺們用三十七畝四分地來換,不是虧了,多著近二畝地哩!”

  老李這么說,也是在提醒董善政,虧本的買賣不能做。

  趙老爺聽了這話,就有些不樂意,心里在埋怨老李,多管閑事,要不是為了多出這二畝來地,還不跟你董家換哩!

  心里想著,卻不軟不硬地說:

  “這事兒,還得善政你來拿主意,俺也是為了成全你,誰也沒強著誰不是,不換都沒損失,再者說了,俺那塊地里還一口老井哩!”

  “旱成這樣,咋不用那口老井,怕是早淤泥滿哩!”

  老李不肯吃虧地辯解著。

  董善政連忙打圓場,道:

  “趙老爺要是同意,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俺這就去拿地契來,您找人請地保,不過晌午,咱就把交換手續辦妥當。”

  說著,起身就往外走。

  東家拍了板兒,老李不好再說啥,跟著董善政一起,走出趙老爺的家。

  路上,老李還在跟董善政嘮叨著,多出了二畝來地哩,這買賣虧了。

  董善政卻不這樣想,雖說多付出二畝地,換來的卻是百多畝地的好收成,這就值了。

  況且,路南那些地連在一起,要是能夠利用上那口老井,旱田變成水澆地,長遠來說,是賺大發了。

  只是,還有件重要事情,今兒個就得去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嘉善县| 平乐县| 天全县| 漳平市| 南涧| 吉首市| 武安市| 潼南县| 七台河市| 台江县| 驻马店市| 图木舒克市| 屏山县| 宜兰市| 滨海县| 从江县| 平利县| 汾西县| 伊春市| 孟州市| 湘阴县| 临沂市| 定远县| 东明县| 交口县| 正镶白旗| 思南县| 珠海市| 衡山县| 蒙阴县| 垣曲县| 青龙| 安多县| 嵊泗县| 海门市| 灵石县| 鄱阳县| 遂昌县| 华蓥市|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