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太太拍板,定下了尚家這門親事,媒婆頓時眉開眼笑。
“老太太要是這樣說,這門親事算是成哩!”
這樣說著的時候,心里已是在暗自盤算著,自己能得到的好處。
董老太太瞟了眼媳婦趙香,話里有話著,給那媒婆絮叨起來;
“這門算是成了,他嬸子你也還得繼續尋訪,俺要給老七多定幾門親,到時候一起娶進門,省得以后麻煩,男人納個妾,大的小的唧唧歪歪,吵得人心煩。”
趙香聽出婆婆是在數落她呢,低垂下頭,沒有吱聲。
媒婆聽了董老太太的話,拍著胸脯許下承諾;
“老太太盡管放心,包在俺身上。”
在媒婆看來,董家就算要定十門親,憑她這三寸不爛之舌,也有法子給撮合成,至于到時候娶不娶得進門,可就另當別論。
誰又能曉得,十幾年后是個啥情形,眼下先得了賞錢才是正事兒,自是滿口應承下來。
吃過晌午飯,媒婆告辭,出了貴和堂,便直奔尚莊秀才家。
找到秀才夫人,言明,董家答應給贖當,還要準備份厚禮送過來。
秀才夫人聽了,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地。
這次算是熬過了這一劫,保住田地有了進項,一家人至少不會餓死。
于是,忙去找秀才要當票,謊稱是有門遠房親戚,答應幫咱先贖當。
秀才卻是皺起了眉頭,怎么就不記得,還有這樣一門有錢的親戚。
秀才夫人說:“以后你就知道了,先解了這燃眉之急再說?!?p> 秀才也就沒再多問,不管咋說,能把田地先贖回來,總不是壞事。
直到兩天以后,媒婆領人抬著聘禮登門,秀才這才曉得是咋回事兒,就跟老婆吵了起來;
“你這不是把咱閨女給賣了!”
秀才夫人頓覺委屈,辯解著;
“女兒家總是要出嫁的,提早定個娃娃親,又不是啥丟人的事兒?!?p> 秀才依然不依不饒,秀才夫人就生氣了;
“那就將聘禮退還回去,田地是人家出錢贖的當,現在姓董了,以后俺娘們兒,跟你喝西北風過日子好了。”
說到殘酷的現實狀況,秀才頓時沒了脾氣,感嘆起世態炎涼。
秀才夫人覺得話說重了,有些于心不忍,便勸慰起了秀才;
“人家也是沖著,你這秀才的名頭才來提親,再者說了,女兒遲早是要嫁人的,董家那樣的大戶人家,不會虧待咱娃兒?!?p> 事已至此,秀才無奈的搖頭嘆息,道了一句;
“等女兒長大,若是要埋怨,你自己個兜著。”
這樣說,也算是默許了這門親事。
秀才夫人見丈夫答應訂親之事,深感欣慰。
連忙回到前廳,與還在焦急等待著的媒婆,寫下婚約,簽字畫押,算是將這門親事定了下來。
拿到婚約的媒婆,馬不停蹄地趕回貴和堂。
見到董老太太,少不得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表功自夸。
拿到尚家的婚約,意味著這門親事,算是定了下來,董老太太很是高興,大大方方的打賞媒婆。
滿心歡喜的媒婆,喜滋滋地領了賞錢,樂呵呵的告辭離開,忙下一家的媒去了。
這是董老太太給孫子七女,訂下的第一門親事。
打發走了媒婆,董老太太喊來兒子董善政,吩咐他送香椿去山里,先住在趙大郎家待娶。
而她隨后會安排人,聘禮嫁妝也都送過去。
“這事兒耽擱不得,拖得久了,香椿顯懷就不好了?!?p> 董老太太叮囑著兒子董善政;
“你也別來回折騰了,就在趙大那里候著,啥時候這邊打發花嬌過去,再和香椿一路回來,趕在正日子到家,舉行過嫁娶儀式,也就萬事大吉了。”
董善政也想早點把事辦了,免得一家人吃飯都別扭。
第二天一大清早。
董善政和香椿一起,倆人坐上騾車進山去了。
進山大路的盡頭,是一處小山洼。
山洼四周有許多,通往深山老林的小山經,蜿蜒曲折的山徑,只能單匹馬行走,猶如蛛網一般,由這處山洼向大山深處延伸。
大山里出產的藥材、木炭、以及各種各樣的山貨,經過這些小徑,運到這處小山洼。
然后通過這里的大路,運到大山的外面去。
這處小山洼,已是成了山里貨物,人員往來的集散地。
山洼里住著七八戶人家,零零落落的分布在大路兩旁。
大多都是做山里人的生意,有收購藥材、山貨的商鋪,也有收山里人燒制的木炭,販賣到城里謀利的。
來此跑生意的人多,這處小山洼,居然還有人兼營一家小酒館。
無論是山里人送貨出山,還是外面的客商前來采購,都在這小酒館里打牙祭。
因此,倒也還算是生意興隆。
董家收購藥材的鋪子,就在大路盡頭靠里的位置,坐北朝南,順著大路修建了三大間門面房。
門面房的后面,是處寬敞的院落,院里曬著山貨、藥材……
趙苗氏正在院子里,忙活著翻曬藥材,董善政的騾車就駛進了院子。
趙苗氏還有些疑惑,不知這是哪路神仙,怎么直接將騾車趕進院子。
董善政和香椿先后下了騾車,趙苗氏這才回過神兒來,上前拉住表妹香椿的手,少不得一番親切問候。
見到表姐趙苗氏,香椿雀躍著奔了過去,如同山燕子般唧唧喳喳的,說個不停,全沒了在貴和堂里的拘謹。
董善政無奈的笑了笑,丟下一句;
“你們姊妹倆先嘮著,俺前面找大哥說話去了。”
這樣說著,往前面門面房走去。
趙大郎年長董善政幾歲,董善政叫他一聲大哥,他稱董善政兄弟。
倆人見面,少不得寒暄幾句。
知道董善政還沒吃飯,趙大郎就領他去了小酒館,要了幾樣山珍野味,燙了壺酒,倆人吃喝起來。
幾杯水酒下肚,董善政借著酒勁兒,含蓄委婉的說明了來意。
趙大郎沒有料到,婚事竟會這么急的,連個籌措準備的余地都沒有。
董善政尷尬著輕咳幾聲,都推到了老太太身上;
趙大郎自是知曉,貴和堂董家的現狀,對于董老太太的心思也能理解。
他也只能是盡力操辦,還得作為娘家人,負責將香椿嫁過門去,誰讓他是香椿的大表姐夫。
趙苗氏也在香椿那里得到消息,真心為表妹高興。
當初送表妹去貴和堂,她就有這個心思。
如今,事情發展,果然如她所預想的那樣,算了卻她一樁心事兒。
欣喜之余,找來了幾個婆娘,給小表妹香椿,趕制了兩床被褥。
幾天之后,董老太太就打發人,送來四季衣物,大紅喜炮等嫁妝。
又過幾天,接新媳婦的花嬌就到了。
因路途較遠,雇用的是兩班轎夫,輪流抬轎,趙大郎找來幾個相好的朋友,熱熱鬧鬧的送香椿過門。
貴和堂里大擺宴席,賓朋滿座,熱鬧了一整天。
董家上下也是喜笑顏開,大宅院內,充滿喜慶祥和的氣氛。
只有趙香心存芥蒂,早在正日子來臨之前,就領著孩子回娘家去了。
后來還是董善政,幾次親自去趙莊,才把趙香給接了回來。
第二年仲夏,香椿占房生了個兒子。
董老太太樂得合不上嘴,給小孫子取名——八女。
七女的弟弟,當然就是八女了。
八女滿月,董老太太請來戲班子,唱了三天大戲,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
老太太逢人就說,是改了貴和堂的布局,菩薩顯靈,董家又添了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