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貴和堂

第五章 對賬

貴和堂 天元日月山 2537 2021-05-30 20:47:09

  芒種三日見麥茬。

  今年風調雨順,麥子顆粒飽滿,長勢喜人。

  麥芒泛黃,麥穗還少許有些青色的時候,董善政早早打發工頭老李,帶著幾個長工,往趙莊親家那里幫忙收麥子去了。

  麥子是由南往北成熟。

  依照往年的經驗,這幾日趙莊的麥子,應該到了該收割的時候,等忙完了趙莊的麥收回來,剛好敢上收自家的麥子,時間上差不了個把兩天。

  只是,今年不知出了什么岔子,老李領著長工去趙莊,已經十幾天了,還不見返回,眼瞅著地里的麥子熟透,再不下鐮,就要掉粒減產了。

  董善政只好吩咐管家;

  “不等老李他們了,雇用麥客,時令不等人呢!”

  貴和堂用工,遠近有口皆碑的仁義,十里八鄉的長工、短工,包括外來趕收的麥客,都樂意到董家來做工。

  董家不苛刻不吝嗇,飯食好,出的工錢又多,而且完工臨走時,不管路途遠近,都要多給些錢糧做盤纏的!

  因此,董家用工,向來一呼百應。

  面對院門前熙熙攘攘的麥客,管家神色淡然,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隨手指點著,那些他看著順眼的麥客;

  “你、你……還有你留下,其他的都散了吧!趁著時候還早,可再趕一家。”

  沒有被點到的麥客,神情沮喪的離開。

  被留下的人一副興奮的樣子,不用吩咐,規規矩矩地領取了工具,按照管家的吩咐,麥地里細心勞作起來。

  地里的麥子收割過半,老李才領著長工們趕回。

  老李跟管家抱怨著,道:“原本能趕上這邊的麥收,誰知收完了地里的麥子,趙老太爺又吩咐侍弄麥場,這才回來得遲了。”

  雖說回來得有些晚,管家也不好多說什么。

  畢竟,那邊是舅老爺的本家,對于老李的抱怨,管家只是瞪了他一眼,吩咐他帶人去麥場打麥。

  麥子攤放在場上,牛拉著個轆轤,轉著圈地來回滾壓,直到麥頭上的麥粒,全部碾下為止。

  碾下的麥粒在場里曬干,揚麥去殼處理干凈,全部顆粒歸倉封存停當。

  長工們開始忙著播種秋收的玉米包谷,這個夏收,才算正式宣告結束。

  管家發放短工和麥客們的工錢,打發他們去趕下一場的麥收。

  七月初,夏收全部結束后,董善政和賬房吳先生便動身,前往各地的商鋪去對賬,第一站便是縣城。

  騾車出莊北行二十幾里的路程,轉過一片樹林,便可看到縣城的南門。

  進了有些破爛不堪城門,前行不過半袋煙的功夫,來到縣城主街。

  車把式也是輕車熟路,很快來到‘善緣典當行’的街門前。

  在此守候的當鋪伙計,見了董善政的騾車,撒歡地向店鋪旁的院子里跑,去給趙四報信兒。

  沒一會功夫,衣冠楚楚的趙四,快步迎了出來。

  趙四本名趙四郎,老爺子讀書不多,幾個兒子就是大朗、二郎、三郎、四郎這樣排下來的。

  家里人或是至親都叫他趙四,或是老四,那個郎字是去掉不叫。

  而外人卻是把他的名字,拆開來叫的,不同的人用的字也不一樣,達官顯貴,士紳商賈們,叫他趙老板、趙掌柜或是趙先生。

  而市井混混、道上走江湖之人,則叫他四爺、四哥或是四當家的。

  趙四可以說是被他的老子,逼來的貴和堂。

  趙老爺子是同治十二年,癸酉年間的武舉人。

  他覺得小兒子趙四,是個練武的坯子,希望老兒子長大以后,能夠超越他這個老子,考取武狀元光宗耀祖。

  因此在趙四懂事的時候起,趙老爺子就手里拿著根柳樹條子,逼他練功夫。

  從小到大,打爛了不知多少根的柳條。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趙四有了自己的主意。

  直到有一天,他偷偷跑來貴和堂找差事,此后便死活不肯回家。

  院子里迎出來的趙四,身穿質地精良的長袍馬褂,千層底的皂鞋,步履矯健。

  若是他和青褲白褂的董善政相比,反倒是更像位士紳商賈。

  而董善政給人的感覺,倒像個落魄的教書先生。

  笑容滿面的趙四,先是拱手問候了吳先生,這才轉而和姐夫董善政打招呼。

  謙讓著請董善政兩人,走進了當鋪旁邊的院子;

  “知道姐夫這幾天來,在家等的我心焦,三天沒出這個門了。”

  “你能三天不出門,鬼才信你。”

  董善政這般調侃一句,已是和吳先生一起,走進了正廳堂屋。

  正廳堂屋之內,董家政坐在太師椅上,吸著趙四遞過來的水煙。

  賬房吳先生也被拉到了上首,坐下喝茶,趙四則坐在下首陪著,伙計們上茶拿點心地忙活著。

  得到消息的當鋪管賬先生,快步來到廳外候著。

  吳先生見了,匆匆喝了碗茶,起身忙著去和賬房對賬,倆人一前一后,去了當鋪的賬房。

  吳先生是董老太爺使喚出來的人,在家行五,董老太爺讓兒子董善政喊他五哥。

  早年,吳先生是和董家人,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因年長董善政幾歲,董老太爺總是安排他,坐在董善政的上首。

  直到董老太爺給他娶了媳婦,生了兒子,吳先生才和妻小同吃。

  但依然住在貴和堂側跨院,伙食待遇和董家人一樣,由伙房做的一式兩份。

  董老太爺對吳先生很是器重,在貴和堂里的地位,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吳先生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是董老太爺收養了他,視如己出,送去學堂讀書,長大后便一直帶在身邊做事。

  經過多年的歷練,如今,已是董家商鋪的賬房總管。

  吳先生向來做事謹慎,性格剛正不阿,手里進出的賬目,從沒出現過差錯。

  董家各個商鋪的賬房管事,都害怕他前去對賬。

  曾經,有個賬房私自支用柜上一兩銀子,過后卻忘記了補上。

  不想,被吳先生對賬時查了出來,便立刻沉下臉來質問。

  那賬房支支吾吾的解釋,吳先生卻是一點情面都不留,吩咐人喊來商鋪掌柜,要他立刻辭退這個賬房。

  賬房嚇得臉色蒼白,立刻掏出銀子補上。

  吳先生卻仍然不依不饒,對于私自支用柜上銀錢之事,最是深惡痛絕,讓掌柜的必須辭退賬房,才肯罷休。

  掌柜的求情到董老太爺跟前,說:“賬房平時做事謹慎,從來沒出過岔子,這次純屬是個意外。”

  “況且,只不過一兩銀子而已,并非大錯,又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差錯,就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

  董老太爺也覺得,為了一兩銀子,沒必要這般興師動眾,便有意要饒他這回。

  吳先生一聽就急了,手里的算盤扔到了桌上;

  “讓我管賬,一厘一毫的岔子也不行,更不能開這樣的先例,要不就讓別人來管。”

  董老太爺臉上有些掛不住,但心里卻是贊許。

  于是,就問那位商鋪掌柜的;

  “離了這個賬房,你這生意還能不能做?”

  董老太爺這話里的意思,再愚蠢的人也能聽得明白。

  商鋪掌柜的不說話了。

  賬房滿臉羞愧,收拾鋪蓋離開了商鋪。

  這件事情,很快傳遍董家所有的商鋪,且反響強烈,有人暗地里給這位吳先生,起個了‘鐵面判官’的綽號。

  這件事情之后,商鋪里的所有賬房,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事關吃飯的營生,做事不敢有半點懈怠。

  董家在各地的商鋪,所有的進出帳目,任憑哪個來盤點,都找不出半分,可圈可點的地方,全部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這便是鐵面無私的吳先生,多年苦心經營的結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杭州市| 潜山县| 丰原市| 武功县| 灵台县| 贵溪市| 华池县| 乐清市| 中宁县| 平舆县| 通山县| 合肥市| 黄龙县| 当阳市| 长治县| 修文县| 佳木斯市| 民和| 唐海县| 碌曲县| 德安县| 洮南市| 四川省| 洛浦县| 奉化市| 中西区| 板桥市| 勃利县| 双峰县| 修文县| 民丰县| 酒泉市| 比如县| 金沙县| 华池县| 泾阳县| 囊谦县| 沽源县| 望江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