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豪華封賞(求投資!求收藏!)
“大業三年五月三日,大業皇帝,今有劉仕榮進獻造紙、印刷二術,功在社稷,一片丹心,甚得朕心。今特此冊封為楚文侯,賜居晉王府,著其即刻入京,欽此!”
宦者站定后便是面無表情的打開圣旨讀了起來。
其內的獎賞之豐厚,前所未聞,眾大臣聽到前面倒是無所謂,但是聽到賜居晉王府,在場眾人,無不色變,要知道當今圣上再未登基的時候便是晉王啊,現在......
“眾卿可有何異議?”
正當眾位大臣還在思索的時候,楊廣開口問道。
“吾等謹尊圣令。”
眾大臣趕忙回過神說道。
“如此甚好。”
楊廣看到眾人識相,點了點頭說道。
......
在后面就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的宣布,先是命令太府寺即刻開始照著楚文侯提供的圖紙開始生產,然后又是派人即刻將圣旨送往交趾,并且令大將軍賀若弼派兵保護楚文侯平安入京。
太府寺負責皇室及官府手工業,統左藏、右藏、左尚方、右尚方、司染、掌冶等署,編制七十四人。
宣布完成后便是結束了此次緊急朝會,楊廣先行起身離開,然后眾大臣也是一個個結隊離開了。
劉功成,朕對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啊。
楊廣在皇宮內走著的同時在內心想到。
如今的天下世家大族的勢力盤根錯節,楊廣想結束這個局面,但是一直無從下手,現在劉仕榮就是一個突破口,楊廣自然是極為重視。
......
“長孫大人,不知大人是否了解楚文侯?”
長孫晟與好友左武侯將軍吐萬緒一起離開的時候,突然背后傳來了一個聲音詢問道。
兩人回過頭來,詢問的正是內史令虞世基。
原來是虞世基看出楊廣格外重視劉仕榮,于是想提前了解一番,看看能不能拉攏一二,身為甚得帝心的官員,虞世基可是事事精打細算,唯恐失寵。
“原來是內史令虞大人啊。”
“如果我真知道,那么我肯定知無不言,但是本將軍箏不知曉此人。”
長孫晟這些官員生平最討厭的就是這樣的人,所以自然不會給他什么好臉色,于是臉笑肉不笑的說道,然后便是與吐萬緒一起離開了。
“你這樣可是可能得罪虞世基。”
吐萬緒走著對身邊的人說道。
“哼,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什么,不過是個弄臣罷了。”
長孫晟一點也不擔心的說道。
看到好友的神情,吐萬緒也是不再多說什么,然后便是轉移話題,談論了起來楊廣現在仍舊在執行的修建馳道的命令,可是令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就這樣,兩人一路談論了起來。
......
“可惡!”
看到長孫晟的表現,虞世基內心很是憤怒,生氣的一甩官袍便是離開了皇宮,嘴角漏出一絲不懷好意,不知醞釀著什么......
武衛將軍府內
“鵝王,可是發生了什么大事嗎?”
長孫晟一回到府內便是立刻進入了書房,盔甲都沒有卸下。沒人知道他在干什么,高氏擔心他發生什么事情,于是拿著糕點便是來到了書房,打開房門看著站在書桌旁的長孫晟問道。
“是娘子啊!”
聽到房門打開,長孫晟回過神看向高氏說道。
“并無壞事,相反,還是好事,只不過......”
長孫晟來到高氏身邊說道。
“好事?只不過什么?”
高氏一臉疑惑的重復道。
長孫晟看了看高氏,然后將房門關上后便是拉著高氏在茶幾旁坐下,然后說起來了今天楊廣冊封劉仕榮劉功成的豪華。
同時整個京城都是因為著楊廣的命令而動了起來,世家大族紛紛派人去查探劉仕榮的具體信息,甚至有的大族打著能拉攏就拉攏,不能拉攏就干掉的想法。
......
“啊,這么說,如果觀音婢和劉功成真能...那我們家會...”
高氏聽到長孫晟說的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后,大驚的說道,一時間竟有些恍若隔世一般。
“不錯,如果他們能成,那么肯定要比和唐國公二子李世民聯姻好上很多,畢竟不到弱冠就已封侯,如果不犯大錯,日后少不得是國公。”
長孫晟悠悠的贊同的說道。
“哼,但是圣上讓功成入京,恐怕是想讓他來攪局的,而那些大家族肯定會有所動作的...”
“那...鵝王,你可得派人保護好功成和無忌他們啊。”
聽到長孫晟的話后,高氏身為世家子弟,自然明白那些所謂的大家族的品性,于是趕忙囑咐自己的丈夫道。
“這是自然,娘子你放心,我一定會派人暗中保護他們的,而且圣上也是派了人保護他們一行人,他們的安全一定有保障的。”
看到自己娘子的神情,長孫晟趕忙安慰道。
“來人,將張副將叫來。”
“娘子,你就先回去吧。”
先是吩咐下人將自己的副將叫來,又看了看自己的夫人后,長孫晟說道。
“嗯,好。”
高氏自然知道自己丈夫在談論事情的時候,自己一個女子不應該繼續待在這里,然后點了點頭就是離開了。
......
一炷香的時間后,一個身穿鎧甲的中年男子來到了書房外。
“將軍?”中年男子對著書房問道。
“張和來了,進來吧。”
此時正在書桌旁書寫著什么的長孫晟聽到門外傳來的聲音,然后停頓了一下說道。
注:隋文帝置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煬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廢止。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于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
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其中晉王最為尊貴,稱帝數量最多,如晉王李克用,晉王楊廣等。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后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來源于這些封號。
著名的一字王有魏王曹操、秦王李世民等。
較一字王地位僅次的為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一、二字王的區別從晉朝延續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