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新材料制造
秦牧心中一喜,既然話都這么說了,那就說明有戲。
但是,有一個前提需要解決.......
“你們做這項目的基礎,必須要搞出‘高速鋼’來,這東西非常重要不僅僅是軍備生產還涉及到其它金屬切削的問題。”
“高速鋼?”
聽著秦牧說,柴興懷一愣,隨即拿起了資料仔細的看了看。
過程中,秦牧也沒有打擾。
好一會......
“賢王,這種材料制造難度很高,尤其是淬火、回火一些列過程,還要控制溫度,就我們目前的高溫爐連八百五十度都無法保證穩定,恐怕生產出來也會造成大量的殘次品!”
“不用擔心,既然有頭緒那就去做,只要能做出來能夠用就行,在慢慢的改良。”
能夠這樣支持科研的人,整個唐國恐怕也就賢王獨一份。
柴興懷很高興,自己能有這樣的氣運。
“賢王,我馬上回去組織項目討論做出方案。”
“你等等,你估計一下這項目需要多少資金?”
“一千萬左右!”
臥槽!
秦牧都傻了,這特么可是唐朝,現代一千萬做這種研發還嫌低了,但是這個時代一千萬就是一千萬白銀啊!
“那個.......最近財政緊張,能不能精簡?”
“需要調研才能得出結論,最多五天時間,我做好方案在找賢王審核。”
“好,你去吧。”
等到人應離開,秦牧嘆了嘆氣。
地盤越大,花錢的地方也就越多。
整個大唐最花錢的也就是靈州了.......
根據財政統計,每個月從靈州科研所等機構消耗的資金高達千萬!
有時候緊急項目,更是耗資恐怖!
想想看,一個普通工人現在的工資就按最高的來算,一個月一百五十塊,也就是一百五十兩白銀。
要多少年才能轉到千萬資金,而科研所一個月就能花光,而且還是精打細算!
秦牧腦子已經亂了.......
看著桌面上的船舶設計與制造,真開始建造軍艦和商船,那耗資!
無法想象!
.......
吐蕃的戰事越發的焦灼,岳飛大軍刻意控制進攻方向和速度。
壓根就沒有直接奪城的想法,甚至不斷的襲擾,讓吐蕃根本無法安寧。
吐蕃國內資源緊缺,外面貿易被封鎖,內部混亂。
二十個州瘋狂的輸入商品,甚至開啟了以物易物的做法。
在這么下去,整個吐蕃恐怕要被掏空!
工業化的力量,極其恐怖!
哪怕是這么順利的情況,秦牧也沒有閑著,立刻召集大臣開了一次會議。
目的只有一個,如同更大程度降低傷亡,讓吐蕃變得更慘!
“不知道各位,對于‘物質引誘’這個詞,怎么看待?”
他打眼掃過群臣,隨口問了起來。
一幫人微皺著眉頭,看起來并不是很理解這個問題。
“賢王,臣認為,物質就是指不依賴于人們的意識而存在,又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從民間消費上看待,那就是百姓有錢了,市場商品多樣化,會讓他們養成更加依賴和欣喜的狀態,長此以往會腐蝕本應該保持的態度。”
“說的很好,而我之所提出這個詞,也是對付吐蕃的第一步!”
眾臣依舊不解。
秦牧笑了笑,“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壯人員,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帝國君臣的心態,給他們制造對心底最瘋狂的興趣和機會。
然后,在鼓勵他們進行各種會讓民間陷入混亂的做法,讓這些國家中間底層力量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本該有的刻苦耐勞精神!”
嘶!
聽完,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這種做法,不亞于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入侵,那時候有好有壞,可以說只要一種成功就能毀掉整個國家的精神力量!
作為靈州的人,他們自然是不希望看到這種事發生,但面對敵人,絲毫不留情。
“賢王,臣認為,有必要降低貿易價格,甚至比二十州內還要低!”
說話這人就是林權,對于做這種事情可謂是心得頗深。
秦牧點點頭,“這也正是我在考慮的問題,要想從物質上壓垮他們,就要讓他們花得起錢,但是要限制商品種類,只要適合用于戰爭的全部禁止,具體價格討論放到后面再說。”
緊接著,他又提出了幾個觀念。
每一條,都讓群臣感到膽寒!
要是賢王是他們的對立面,那根本就沒有還手的機會!
第二條: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書籍、報刊、小道消息傳播等,讓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的方式。
最主要的就是,大力推行二十州禁止的“佛教、道教、喇嘛”等宗教信仰。
第三條:時常制造一些無風三尺浪的無事之事,讓他們的百姓公開討論。
這樣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種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別要在他們的少數民族里找好機會,分裂吐蕃地區,分裂他們的民族與感情。
在他們之間制造新仇舊恨......
說到這,秦牧面色嚴肅:“這一條,是必須要重視且不可忽視的策略,必須要盡一切可能做到!”
聞言,諸葛亮卻卻有些疑惑。
“賢王,雖然我們的戰略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同時以戰養戰培養新的戰士,但我們明明可以一舉殲滅吐蕃,這么做下去豈不是要大費周章和資金?”
“必須要這么做,而且這也是一次試驗,一次特殊戰爭的試驗,戰爭的模式不僅僅是道兵相見,更多的是暗中交戰,并且要保證自身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他繼續說下去。
“第四條: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傳揚“工業發展”,找準機會,無論是是大型小型、有形無形,要抓緊發動“商業變革計劃”,無論在什么場合,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要不斷地對他們朝廷要求注重商業自由發展與人權.......”
說到人權,不由得讓他想起了重生之前。
這個詞,好似一把軟刀子,時時刻刻都在挑戰各國的人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