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梁斌從歸墟之地回來一晃數月,此時的大宋王朝已是風雨飄搖,人們活著都是一種奢侈,北方大片領土早被金國吞并,大宋退于長江之南,金國繼續一路南撲,由于南方氣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宋將韓世忠、岳飛等主戰派拼力阻殺,南宋才以長江、淮河之險,得以殘喘。
江南小鎮恬靜清秀、朦朧古撲,一葉小舟穿梭于白墻青瓦、小橋流水間。
“小道長,到了,該下船下。”
劉梁斌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跳下船頭,扔下一塊碎銀,說道:“多謝了。”便失在人群之中。
北方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江南卻是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本該以武強國、收復失地的南宋王朝卻偏安一隅、重文輕武。朝廷崇尚儒術,雖說官學低迷,但用大量資金鼓勵民間辦學,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其中應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陽書院并稱為四大書院。書院學生不但不用交學費,每日還給米一升四合,錢六十文。
劉梁斌來江南就是想找一個書院靜下來讀讀書。在梁山時,為了收集和發布消息,梁山好漢們在各地開了大量的酒館,所以在這沒有地圖,沒有導航的時代,想要打聽消息,酒館無疑是最好的去處。
一壇米酒,一碟花生米,卻圍坐了四個人,都一副市井混混的樣子,他們的談話引起了劉梁斌的注意。
“是,我余玠出身低微,家境也窮,但不妨礙我報效國家,就我這天生神力,怎么都能做個將軍。”一個身穿灰白色圓領的長袍,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的青年混混,一只腳放在坐的長橙上,頭上一朵不知是戴了幾天的紅色芍藥花。
“余玠賢弟,小聲點,朝廷重文輕武,就你,靠天生神力,是做不了將軍,”另外一位混混小聲說道。
“其實我有一個主意,不知道三位哥哥意下如何。”這個叫余玠的混混說著,向另外三人招了下手。
“說來聽聽。”幾人將頭靠攏。
“咱們先去找個書院,讀幾天書,反正書院也不要學費,還發錢發糧,成了書院諸生后,再去投效朝廷,他們再怎么重文輕武,這軍隊總是要人的,我們又是諸生,當個將軍什么的,那就不在話下了呀,哥哥們?”余玠說的眉飛色舞。
“你總想做什么將軍,你看那些將軍,又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二哥說的有理,再說去讀書,我們幾個,就你上了兩天私塾,哥幾相大字不認一個,去讀什么書呀?”
“對對對,還有啊,這不要學費還發錢的書院,白鹿洞最近了,可也在江西呀,你有路費去嗎?”
“我看呀,這江南也不知道還能守多久,國家大事就讓那些大人物去管,我們就混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待來世。”
“哥哥們,這話不能這樣說,咱們現在是混子,不代表就成不了將軍呀,你們就看著吧,我一定會成為將軍的,帶著軍隊打得那些金人哭爹喊娘。”
“行行行,大將軍,這酒也差不多了,去把帳結了吧。哥幾個去城墻邊曬太陽。”說著三人起身出了酒館。
見三個走遠了,余玠也起身準備出去,店小二上前來攔住,說道:“兩文錢。”
“掌柜的,先欠著哈。”余玠也不管別人同沒同意,一把推開店小二,往外走去。
“兩文錢也欠呀,沒有請人喝什么酒呀。”店小二再次攔住了余玠,還招呼了另外兩位店小二過去。
“給你臉了,是不是?”余玠突然將兩邊的店小二一手一個抓住往兩邊扔出三丈許,然后又一把抓住中間的店小二的后脖,說道:“是不是給你臉了,掌柜都沒有說話,你在這嘰嘰歪歪。”說著正要將人扔出去。
“等一下。”劉梁斌站起身來,說道:“這位小哥,你的酒錢,我幫你付了,不要在為難店家了。”
“要你管呀,你錢很多嗎?”余玠還是把店小二扔了出去,這下足有四五丈遠,果然這家伙是天生神力。扔完還想來抓這多管閑事的小道士。卻被劉梁斌快速的鳳眼拳擊打住膻中穴,立即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跪倒在地。
“既然你都跪地認錯了,店家應該不是小氣之人,無量天尊。”劉梁斌一手搭在余玠的肩膀上,以免他倒地上了,一手抓出一把碎銀在桌上,說道:“這些錢就賠償店家了。”說完拎余玠走出酒店。
一個避靜的小巷子里,劉梁斌拿著一包五香豆嘎嘣嘎嘣吃著,這五香豆入口香氣濃郁,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這余玠半個時辰才慢慢緩過來,劉梁斌等得實在無聊,早知這么不經打,就不要用一分力了,半分或者三分之一分力。
“哎喲!”余玠終于能叫喚了,這一擊使他胸口好像有口悶氣,上不來,也下不去。一聲哎喲后,整個人才覺得舒展開來。看著眼前的小道士,被人一拳撂倒,天生神力的余玠哪受過這樣的氣。一個紙包扔了過來,余玠接住,沒有打開就知道這是一包糕團點心,好幾天沒吃飽了,中午就吃了幾粉花生米,早就饑腸轆轆。二話不說,打開就往嘴里塞。
“你邊吃,邊聽我說。”劉梁斌見他狼吞虎咽樣子,就知道有戲了,說道:“你們在酒館說的我也聽到了,你想去書院讀書,正好我也想去,你們說的那個白鹿洞書院還不錯,你帶路,我給你出路費。”
“讀什么書呀,我是說要做大將軍。”
“做將軍,不是要先去讀書嗎?”沒錯呀,是聽他們這樣說的。
剛剛買東西時,劉梁斌也打聽了一下白鹿洞書院,相傳書院創始人白鹿先生年青時上山修道,因此來白鹿洞讀書的無論是否修道,只要身著道袍,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都可以入院讀書。而且這書院不用整天上課,夫子上課時,或者有外來著名學者講習時,也可以去聽,主要靠自己研讀,有問題的可以去請教夫子或者山長、洞主。這種學習氛圍也是劉梁斌理想的讀書之地。但這路途遙遠,又不識路,找個人路上解悶,當當向導也是不錯的選擇。
余玠見小道士有錢有力,既然打不過,對方還出路費,去書院混個諸生又為償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