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有座竹樓,搭在山坡上。樓高三層,最上面露出一顆腦袋,往這邊張望。隨即縮回了頭,急急忙忙地奔跑下樓,其身影繞來繞去,援梯而下。奔出樓外,穿進(jìn)竹叢,又跑來跑去,沿傾斜的坡路拐了幾道彎,來來回回穿閃出沒,引得長利在路邊愣望。
那個人終于奔波下來了,看樣子像個小兵,一路飛跑,沖近跟前,持刀猛捅。長利嚇一跳,欲避不及,連忙用手扳住,兩相糾纏扭打,抬足互踹,皆掙不開。長利發(fā)腿撩襠,并沒踹著,那小兵回蹬一腳,著實踹還于他。長利吃痛叫苦:“唉呀我次奧……”
那小兵順勢甩翻長利,綽刀奔進(jìn)瞠望的人叢之間,一路亂砍,差點兒劈著我肩頭。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拉我避開,我剛退到囚籠旁邊,那小兵挺刀急戳而近。隨著鏈聲啷響,另一輛囚車?yán)锏哪贻p人掙出雙臂,探向柵籠之外,蕩鏈絞纏刀刃,唰唰交扭數(shù)下,拽那小兵跌撞囚籠邊,扯著鏈索勒脖之際,那小兵嘶聲大叫:“鄧將軍快逃,師纂一伙有埋伏在此。先前我從高處望見你旁邊那小妞兒在樹叢跟他在一起……”
“哪兒呀,”因見檻車旁邊眾士聞言紛惕而望,我怔然道,“剛才沒留意,藏在樹影里那大個兒家伙是他嗎?還纏著說要帶我去當(dāng)女徒,教我識破蜀山派的‘飛頭’伎倆,旋即就被一顆人頭飛過來打翻了,我便乘機溜掉……”
“蜀山的人沒那么好對付。”囚車?yán)锏哪贻p人扯鏈拽纏,勒住那小兵脖頸,低哼道,“況且‘飛頭術(shù)’未必便是蜀山伎倆,昔時張修因襲承五斗米教權(quán),在‘正氣山莊’開壇講道,招致橫禍。劉彰驅(qū)逐張魯門人之后,據(jù)說有人在米缸里發(fā)現(xiàn)神秘人頭出沒。那是五斗米教的伎倆,黃皓曾跟我提及,有一個死丫頭,不知是真死還是沒死,一直神出鬼沒,把譙周嚇得吃不下飯,撞見她便從此寢食難安。”
“譙周精研六經(jīng),頗曉天文,素為蜀地大儒之一,門下有陳壽這般了得的學(xué)生。我攻打成都之時,譙周力勸劉禪投降。”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嘆道,“譙周反對姜維北伐,著《仇國論》,力陳北伐之失。司馬相國認(rèn)為譙周有保全國家之功,封譙周為亭侯。又下書召譙周前往洛陽任職,他行至漢中,因為患病而停滯不前。不知為何突然病重,說話不清楚,傳聞?wù)Z如鬼咒……”
有樂從樹下伸出腦袋,訝覷道:“那是鄧艾嗎?據(jù)聞其有結(jié)巴,早年綽號‘口吃艾’,怎么說話又順溜了?”
囚車?yán)锏哪贻p人瞥他一眼,蹙眉道:“自從被司馬相國取笑后,我爹經(jīng)過多年苦練,平常言語已沒那么結(jié)巴,除非情急之下,一時激動才又那樣。你們是誰,為何跑來圍觀,還說這說那……”
有樂見那小兵已被制住,便從樹后搖扇而出,說道:“我們不是來圍觀,其實要幫你們對付師纂一伙,順便搶他們的丹回去救人。”
我在檻車旁邊纏藤束腰,顧不上多繞幾圈,喜忙奔向有樂,驚奇道:“真的是你嗎?怎么會找來這般快……”
“不是我,”有樂悄揭面皮給我看了看,隨即搖扇說道,“你看見的我,其實不完全是我本人。因為先前流太多淚,眼圈很腫,所以我就……”
“戴上瀧川一益給的薄皮面具。”我提著褲頭奔近其畔,側(cè)覷道,“以掩蓋你長得像你哥的事實嗎?其實你眼神并不像他,而且各方面都顯得比他嫩多了。要不然我真以為他扮成你。而你又跟我夢里那樣扮演全家人……大家可都來了么,找到一積沒有?”
“還沒。”有樂搖了搖扇,自顧納悶道,“幸好先找到了你,看見你在樹林里亂跑,并且濕身,似連褲子也掉落多次。這使我產(chǎn)生了疑問,三國時候的人已經(jīng)有褲子穿了嗎?”
“早就有了。”信孝趕著牛車緩緩下坡,抬著半棵茄子聞了聞,坐在車上說道,“褲子,泛指人們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通常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根據(jù)材質(zhì)、造型和穿者的不同,有多種分類。據(jù)史籍記載,中原地區(qū)的古人穿褲子至晚在西周便已經(jīng)開始,河南那邊出土過虢國時期的麻布褲,疑似向雄的祖先早就有褲子穿了。他們家族是很古老的中原人,至今相貌仍舊古樸,大致保持了原樣,而且其行為充分體現(xiàn)出這片土地之士民應(yīng)有的脊梁與骨氣。《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提及‘與子同澤’,澤為襗字。亦屬于褲類,意思大概就是說‘同穿一條褲子’。褲子這種服飾,原稱‘绔’或‘袴’。從出土古物及傳世文獻(xiàn)來看,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己穿褲。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起初僅有兩只褲管,其形制和后世的套褲相似,無腰無襠,穿時套在脛上,即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這種褲子又被稱為‘脛衣’。據(j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及《漢書·周仁傳》記載,滿襠之褲,在西漢昭帝時已為百姓普遍采用,為了區(qū)別開襠之‘绔’,滿襠之褲多稱為‘袴’,也有寫成‘裈’的。《汝南先賢傳》記述東漢袁閎死后,‘但著褲衫,疏布單衣。’那時候的‘袴’,就是指滿襠的褲子。里面明確提到了‘袴襠’一詞,‘袴’指的就是有襠的褲子。除下長過膝的長袴以外,漢代也有短袴,即褲襠縫合的短褲。這種短褲也為平民百姓所著。漢代畫像的農(nóng)夫,就穿著這種短褲耕作。從文獻(xiàn)記載來看,農(nóng)夫穿來耕作的那種三角短褲,在當(dāng)時叫‘犢鼻袴’。《史記》中就載有漢代大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當(dāng)年在成都‘自著犢鼻袴,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的史實。可見早在漢代,古褲至少有二種:一為褲;一為裈。《說文》稱無袴而有绔,稱為脛衣即袴褲。有襠之褲,或以為裈。先前我們經(jīng)過樹林,看到一個蓬頭亂發(fā)之人,腰以下僅著丁字裈。在那里裝神弄鬼……”
有樂轉(zhuǎn)頭惑問:“司馬遷為何寫書說司馬相如只穿三角短褲出現(xiàn)在成都街頭?”
“根據(jù)漢畫所示,犢鼻裈即三角褲。”信孝駕車說道,“司馬相如身為士人,而且還一度為官,按當(dāng)時習(xí)俗,不至于在眾人面前穿著這種短褲,只因他在出游之時,愛上了剛剛喪偶的富家之女卓文君,并攜其同奔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孫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當(dāng)他得知女兒私奔的消息后,立即斷絕了對文君的盤纏供給。一代才子司馬相如出于生活所迫,僅能買下個酒舍,靠賣酒度日,他讓文君親自掌爐,而他自己則索性脫去外衣,在大庭廣眾面前只穿一條三角短褲洗滌酒具,丟盡了老丈人的臉,弄得卓王孫非常尷尬,最后不得不承認(rèn)這門親事。”
“可見自古以來,喪偶的婦女也受歡迎。”有樂搖了搖破扇,在兵將環(huán)伺中向我投來勉勵的眼神兒,以鼓舞的語氣說道,“好女不愁嫁。不是好女也不愁,都有人要。婦女雖然喜歡穿裙,但褲子并沒有被廢棄。縛褲之制依然存在,唐代以來,褲管有明顯的收斂,尤其是女褲,與魏晉南北朝流行的大口褲恰好相反,通常做得比較緊窄;褲腳部分也明顯收束。我慢慢想起來了,褲子最初以脛衣的形式出現(xiàn),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后來又恢復(fù)到脛衣的形式上,宋代以后流行的膝褲,就是一種脛衣。只是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體穿著,而宋明時期的膝褲,還可加罩在長褲之外。從史籍記載來看,兩宋時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褲。《朱子語錄》記稱,南宋奸臣秦檜在朝為相,雖然得高宗皇帝的重用,但高宗對他也時有防范,秦檜死后,高宗不免松了口氣,對臣下說:‘聯(lián)始免膝袴中置匕首矣!’由此可見,連皇帝平常也穿膝褲。到了我們所出生的明代,男女穿膝褲已十分普遍。明代膝褲多制成平口,上達(dá)于膝,下及于踝,穿著時以帶系縛于脛。然而在我家鄉(xiāng)清洲那邊,不少男人仍愛穿魏晉風(fēng)貌的褲裙,尤其是秀吉。還愛把自己穿過的褲裙送給他欣賞之人,比如蒲生。禮品盒上寫有遵生,亦即古代神秘人物嚴(yán)遵之語‘以眼殺人’。秀吉也送過我一條,包裝盒上寫有‘與子同澤’的古詩,但我沒穿……”
“他最近也送給我一條,”信孝聞著茄子說道,“皺皺巴巴,毫無疑問亦是穿過的。但是包裝盒很古雅,請人畫有《拾遺記》中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中原戰(zhàn)國時曾先后出任秦、魏丞相的張儀和齊相蘇秦‘同志好學(xué)’,外出時見到什么故典,就馬上將它記下。”
“那是因為我哥聲稱要退休。”有樂轉(zhuǎn)面說道,“秀吉想跟你混,送條褲子表示他有這個意思。你若不收他一塊兒干,他就改跟信雄混。效法古代蘇秦與張儀,一個策劃合縱,另一個就去連橫。給后世留下氣勢磅礴的‘合縱連橫’典故……”
“你們是哪兒的人呀?”囚車?yán)锏哪贻p人拽鏈勒住小兵之脖,轉(zhuǎn)頭惑覷道,“言語使人如墜云霧里,卻到此有何貴干?”
信孝駕著牛車在路口張望道:“我們來尋師纂的晦氣,看樣子你們已經(jīng)打過了是嗎?”
“師纂一伙不是敵手。”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緩言道,“我兒子的部下先前趕到,攔下囚車,已殺了一撥。其余逃入樹林,你們可要當(dāng)心,他本人還未露面。”
“田續(xù)要來了,”信照從樹后綽刀轉(zhuǎn)出,在眾兵士惕戒之間蹙眉說道,“他帶的兵馬很多。我們別留在路邊,趕快找地方防御突襲沖殺……那輛牛車太慢,不要坐它。”
長利憨問:“牛車從哪兒找來的?”信孝甩鞭趕車轉(zhuǎn)轡,忙活兒道:“山坡上有片竹籬,車停在那兒。我追一匹白馬沒追到,看見牛車沒主,就順便坐上去趕著玩兒。”我不安道:“車主很厲害,你別坐人家的座駕。萬一被他看到就糟了……”
信照俯按路邊,留心聆聽動靜片刻,催促道:“似有許多騎兵往這邊過來了。咱們快退往高處!”
那個遭鏈索勒脖的小兵不顧呼吸艱難,勉力說道:“那邊有座竹樓,可往一避……”囚車?yán)锏哪贻p人拽鏈不放,問道:“你是誰的兵?”
小兵嘶聲回答:“我是魏國的兵,吃老百姓的飯。明白誰冤屈,不會跟著禍害人……”囚車?yán)锏哪贻p人扯鏈勒頸,低哼道:“你還沒回答我的疑問。聽你口音,不像隴西兵……”
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緩聲說道:“不論哪里人,大家都是百姓家里養(yǎng)的,鄧鄧鄧……鄧忠,你放開他。就算是蜀兵,眼下也和咱們一樣,處境不妙。”
待得氣息緩過來,那小兵撫脖說道:“我并非蜀兵,曾經(jīng)是反叛的琣陵國人。蜀將鄧芝率軍征討,將我們渠帥梟首。我隨家人北逃,父子皆先后在九江當(dāng)兵吃糧,追隨虞松大人帳下遠(yuǎn)征遼東。繼而轉(zhuǎn)戰(zhàn)淮南,抵抗吳國大將軍孫峻率領(lǐng)號稱十萬之眾渡江北伐,家父陣亡,我們殘余的士兵被雍州刺史諸葛緒大人收留,跟他一起征蜀……”
“此后的事情我們知道了,”信孝轉(zhuǎn)到我后邊聞著茄子悄謂,“當(dāng)時哄傳魏軍五路伐蜀,其實只有三路而已。鐘會先吞并諸葛緒一路人馬,拿走他三萬之眾。諸葛緒曾任泰山太守,后遷雍州刺史,參與魏滅蜀之戰(zhàn),負(fù)責(zé)牽制姜維退路,此后其部眾被時任鎮(zhèn)西將軍的鐘會收編。鐘會想獨攬軍權(quán),向朝廷密報說諸葛緒畏縮不進(jìn),于是諸葛緒被押進(jìn)囚車運回京城。這樣一來,諸葛緒所率部眾全歸鐘會統(tǒng)領(lǐng)。鐘會率主力魏軍經(jīng)由劍閣進(jìn)軍,鄧艾卻選擇走陰平。姜維為鐘會的東面攻勢所驚,調(diào)遣所有在陰平的蜀兵去阻止鐘會進(jìn)軍。鄧艾乘虛由陰平迅速行軍,很快抵達(dá)成都,使得劉禪投降。鄧艾和鐘會在攻蜀期間彼此襯托,都登上了他們平生的頂峰,然后一齊摔落。鐘會自認(rèn)為能力足以戰(zhàn)勝司馬昭,進(jìn)可以爭奪天下,退也能占據(jù)蜀漢,遂陷害同僚鄧艾,并且圖謀反叛。這場起事最終導(dǎo)致鄧艾被殺,謀反也因為鐘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
“原來是虞太常的舊部,”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示意其子松脫鏈索纏勒之勢,向那憋苦著臉的小兵溫言道,“虞松大人乃九江太守邊讓外孫。他二十四歲時隨司馬懿太傅征戰(zhàn)遼東,從而在太傅帳下與我共事多年。有虞太常在,數(shù)十載一洗制度廢馳之風(fēng)。”
我聽到信孝在后面悄言道:“從魏景初至?xí)x元康,時隔五十余年,因為有一個虞松在,才給曹家又續(xù)命了這么久。但又由于魏明帝曹叡與親信劉放、孫資一伙的目不識人,召用司馬懿輔佐曹爽而留下心腹大患。曹魏之滅亡,其實是始于魏明帝之手。司馬懿后來以曹叡老婆郭皇后名義發(fā)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掌控朝廷大權(quán)。昔因郭家宗族在西平郡反叛朝廷,郭氏遂被沒收入宮。這位涼州來的郭夫人受魏明帝寵幸,曹叡對皇后日益淡漠,廢過一個老婆之后,又將毛皇后賜死。魏明帝在患病之際,立郭氏為皇后。魏明帝去世,她被尊為郭太后。司馬懿長子、權(quán)臣司馬師又借郭太后名義廢黜曹芳,‘甘露之變’發(fā)生后,司馬懿次子,司馬師之弟司馬昭借郭太后名義追廢遇弒的曹髦。郭氏在魏末之時頗具影響力,史稱明元皇后。毌丘儉、文欽舉兵淮南,反抗司馬家族是借她名義,鐘會在蜀地反叛亦稱是奉其遺令。誰都抬她出來,用她名號用得最好的還得是司馬父子。這位后妃雖是曹魏的太后卻助司馬懿奪權(quán),身居后位二十六年,在亡國前一年病故。司馬懿父子能得到天下,多虧了這個女人的暗中幫助。”
“當(dāng)心這個女人暗中幫助衛(wèi)瓘一伙使壞。”那憋著臉的小兵拾刀朝我一指,惕覷道。“先前我在竹樓上望見她跟師纂他們在一起混,其中有個神氣的家伙很像文鴦。不知衛(wèi)瓘把他找來對付誰?”
“還能有誰?”我在兵刃環(huán)伺之間提醒道,“大家趕快跑罷。那個神氣的家伙好象很厲害……”
“文鴦怎么會在這里出現(xiàn)?”囚車?yán)锏哪贻p人晃收鏈索,目有疑色,搖頭說道,“天下沒誰能駕馭得住他這種人,司馬相國也未必行,衛(wèi)瓘憑什么?我看不一定是文鴦?wù)娴膩砹耍l看見過那人什么樣子?”
檻車?yán)锏纳l(fā)大漢轉(zhuǎn)面朝我投來探詢般的目光,緩聲問道:“有何顯著特征?”我回想道:“他頭上有個螳螂。”有樂伸扇從我衣領(lǐng)后輕輕一撥,沾了只螳螂,抬到我眼前問道:“是不是這一只?”
我連忙退避,并且點頭稱是。囚車?yán)锏哪贻p人蹙眉道:“要看他拿什么兵器,是不是腰佩鴛鴦刀?”我搖頭說道:“沒看清,當(dāng)時我被他一路罵,心里憋悶,并未留意到帶了什么兵刃。但我覺得他煞氣很重,自稱曾驚嚇?biāo)抉R師的眼珠暴眶迸跳出來……”
“是不是這樣?”樹后探出一張焦額污頰之臉,瞪著兩只大眼朝我逼視,有個眼珠突然“嘣”一下暴出,嚇我一跳,那人咧開嘴笑道,“爆眶蹦出一顆眼球兒。”
有樂摘下那人臉上戴著跳來晃去的大眼玩具,訝覷道:“一積,你怎么會在這里?”長利也覺奇怪,忙拉那穿條紋衫傻樂的小子出來,憨問:“是啊,他怎么也在這兒?”
穿條紋衫的小子拿起一個黑溜溜之球,說道:“當(dāng)時我返回那輛草料車去撿這顆沒爆的滾雷,然后跟你們失散了,卻遇到她……”隨其反手所指,我望見他身后跟著個滿頭秀辮的白衫女子。她朝信照悄眸投覷,面色顯得蒼白,卻又泛起紅暈。有樂納悶道:“你那些同伴呢?”
白衫秀辮女子從樹后快步走出,神色不安的回望林間,說道:“我那些同門隨鞠覚亮師叔半路遇到一個仇家,悄跟其后,找到機會正要狙殺,不料樹林里面鬧鬼了,有些蓬頭散發(fā)的人頭飛來飛去……”穿條紋衫的小子在她旁邊咋舌兒道:“是啊,那情景真的很瘆人。我們一驚慌就跑散了,急找不著她那些同門,卻在這兒遇到你們。”
那憋著臉的小兵撫脖轉(zhuǎn)望道:“未必當(dāng)真鬧鬼,想是神秘而可怕的‘飛頭術(shù)’又出現(xiàn)了。我聽句安提起過,譙周有個學(xué)生會玩這手,還把譙周嚇出毛病。句安將軍似乎認(rèn)識那廝,可惜句安大人死得太快,不然他若在此定能揪出那個搞鬼嚇人的家伙……”
囚車?yán)锏哪贻p人蹙眉道:“句安死了嗎?他曾是姜維的舊部,在蜀任牙門將。跟隨大將軍姜維攻打魏國,句安與李歆守城遭遇郭淮和陳泰圍困。郭淮率多路兵馬進(jìn)軍洮水,使姜維感到懼怕,逼其遁走,句安成為孤軍,因見姜維棄之不救,城中糧缺,句安讓李歆突圍后回蜀,又聞李歆舍命殺出求援不成已降魏,句安遂歸降魏國封為將軍。去年魏國發(fā)動大軍攻蜀,句安隸屬鐘會統(tǒng)轄。為阻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遁,句安率軍斷其后路。平定蜀國后,有功封列侯。”
我聽到信孝在后邊聞茄說道:“史載句安在鐘會反叛時死于混亂中。至于譙周那個愛嚇人的學(xué)生,我懷疑是陳壽。諸葛亮昔于五丈原病逝,譙周當(dāng)時在家,聽聞這個消息,隨即趕去奔喪,時有后主詔書禁止大臣前往奔喪,但因為譙周行動迅速,得以到達(dá)。同年,蔣琬領(lǐng)益州刺史,譙周轉(zhuǎn)而從事典學(xué),為益州學(xué)者之首。陳壽拜同郡人譙周為師,順便出仕。那時宦官黃皓專橫弄權(quán),蜀漢眾臣大都極力逢迎黃皓,唯獨陳壽不愿依附他,因此多次被貶謫。適逢陳壽父親去世,他守喪期間,因為生病而讓婢女伺候自己服藥,被來客看見,鄉(xiāng)黨因此對他頗為議論指責(zé)。其實陳壽頗有魏晉名士之風(fēng),不受假正經(jīng)的人歡迎。陳壽文筆出眾,但他名聲不好。唐朝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陳壽傳》,收錄了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xiàn)的一則傳聞,說的是丁儀、丁訥在曹魏時負(fù)有盛名,陳壽對他們的兒子說:‘送我千斛米,我就為令尊大人寫好傳記。’丁氏不答應(yīng),陳壽果真不為他們立傳。陳壽父親曾做過馬謖參軍,馬謖兵敗被諸葛亮所殺,陳壽父親也被牽連受罰,諸葛瞻又輕視陳壽。因而陳壽寫《三國志》及校定《諸葛集》便說諸葛亮軍事謀略非其長處,又無臨敵應(yīng)變之才;還說諸葛瞻只工于書法,名過其實。議論的人因此而輕視陳壽的為人。”
長利憨問:“陳壽是誰呀?”信孝瞥他一眼,聞茄回答:“史學(xué)巨著《三國志》作者。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xí)x初近百年間分分合合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但也有論者認(rèn)為他載筆之兇人,肆如豺虎。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漢滅亡后,他沉滯多年。后受張華薦舉,在西晉歷任長廣太守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番受人非議。”
樹林里有個川腔之語悲憤道:“一本正經(jīng)就好?那班假正經(jīng)的家伙四處說我愛跟丫鬟廝混,我每天在家里除了寫東西和讀書以外便沒事干,我就不能跟自家丫環(huán)廝混么?”
有樂搖扇轉(zhuǎn)望道:“陳壽很有名呀,怎么會是這個腔調(diào)?”信孝聞茄說道:“他是巴西人。屬于川蜀土著,其實比他更愛跟婢女廝混的名士也還不乏賢者,例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世稱阮仲容,早就寵愛著姑姑家那個鮮卑族的婢女。在給母親守孝期間,他姑姑欲遷到遠(yuǎn)處,起初說要留下這個婢女,起程以后,卻又把她帶走。仲容得知姑媽把婢女帶走了,急忙借了客人的驢,穿著孝服親自去追她。因為那個鮮卑婢女已懷上他骨肉,姑家只好讓阮仲容把她領(lǐng)走。兩人同乘一驢回來。仲容說:‘人種不能丟掉。’所謂人種,這里指鮮卑婢已懷孕。那個婢女就是阮遙集的母親。”
“這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樂不由贊嘆,“魏晉音樂家阮咸,字仲容,河南人。他是阮籍之侄,跟阮籍并稱‘大小阮’,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同稱‘竹林七賢’。而他祖父阮瑀早年便是‘建安七子’之一。阮咸為人曠達(dá)不拘禮節(jié)、尚道棄事、好酒而貧。擔(dān)任散騎侍郎時,山濤多次推薦阮咸,但沒有得到晉武帝認(rèn)同。阮咸曾質(zhì)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記恨,最后任為始平太守,直至壽終。阮咸善彈琵琶,精通音樂,他玩過一種形似月琴而頸較長的古琵琶,相傳因他善彈而被命名為‘阮咸’,此樂器簡稱‘阮’。身為道家名士,他從來蔑視禮法,當(dāng)時講禮義法度的人都譏諷他的所為。阮家同族人一起飲酒,當(dāng)阮咸到來時,就不再用酒杯斟酒,改用大盆裝酒,圍坐一圈,開懷暢飲。有一群豬也來喝盆中的酒,阮咸直接湊上去,與豬一道喝。叔伯兄弟莫不認(rèn)為阮咸這種放任曠達(dá)為德行,惟獨阮籍不贊同這種做法。阮咸年輕時在居母喪期間,還作出了身穿孝服、騎驢追趕私戀的鮮卑婢女的這種鄙視繁文縟節(jié)的事情。‘騎驢追婢’的故事并非虛構(gòu),因為那是他其中一個有名兒子的媽媽,此婢女懷上的骨肉將會成為飲酒史上‘兗州八伯’之一的阮孚,字遙集,曾任廣州刺史,官至吏部尚書。阮咸在母喪期間,放縱越禮。一向與姑姑的婢女私通,姑姑要出嫁,起初說好留下婢女,后來婢女又跟著他姑姑去了。家里正有客人,阮咸聽說后,立即借客人的坐騎去追那婢女,趕上以后,與婢女共騎而回,評論的人為此很責(zé)備他。”
“他也未能免俗,”信孝聞著茄子說道,“阮仲容和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姓住在道北;道北阮家都很富有,道南阮家比較貧窮。七月七日那天,道北阮家大曬衣服,曬的都是華貴的綾羅綢緞;阮仲容卻用竹竿掛起一條粗布短褲曬在院子里。有人感到奇怪,他說:‘不能超脫世俗,姑且如此而已。’這就是成語‘未能免俗’的典故出處。即便如此,世俗眼里他亦屬出格的異類。阮渾長大之后,風(fēng)采、氣度像父親,也想學(xué)做放浪的人。其父親阮籍對他說:‘仲容已經(jīng)入了我們這一流,你不能再這樣做了!’”
“有什么不好?”有樂搖著破扇嘆道,“我也想做他們那樣不拘泥的人。竹林文風(fēng)之影響源遠(yuǎn)流長,人物風(fēng)骨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的風(fēng)骨已成為漢士精神的重要部分,我要將其融入獨具一格的茶道之中。”
“漢魏早已影響了我們很多方面。”信孝趕車說道,“包括美食。有些笨蛋以為我們那邊深受唐代影響,那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舉例說生魚片這種我們那邊愛吃的佳肴,其實來自魏晉時候的生切作膾習(xí)慣。他們愛吃‘膾’,此即細(xì)切的魚,也就是生魚片。《世說新語》記載,車騎將軍桓沖任荊州刺史時在江陵鎮(zhèn)守,當(dāng)時張玄任侍中,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經(jīng)陽歧村,忽然看見一個人拿著半小筐活魚,逕直走到船旁說:‘有點魚,想托你們切成生魚片。’張玄就叫人拴好船讓他上來。問他的姓名,自稱是劉遺民。張玄一向聽到過他的名聲,就非常高興地接待了他。劉遺民知道張玄是奉命出差以后,問道:‘謝安和王文度都好嗎?’張玄很想和他談?wù)撘幌拢瑒⑦z民卻完全無意停留。等到把生魚片拿進(jìn)來,他就要走,說:‘剛才得到這點魚,估計先生的船上一定有刀具切魚,因此才來呢。’于是就走了。張玄跟著送到劉家。劉遺民擺上酒,酒很濁,酒味也很不好,可是張玄敬重他的為人,不得已喝下去。剛和他一起對飲,劉遺民先就站起來,說:‘現(xiàn)在正是割荻的時候,不宜停工太久。’張玄也沒有辦法留住他。除了生魚片以外,又比方說‘絕叫’這個咱們那邊愛用的詞語,亦來自魏晉。據(jù)《世說新語》所載,桓溫賭輸,求救于袁耽,袁耽正居喪,卻答應(yīng)桓溫的請求,掩飾了‘賭神’的身份,引得債主認(rèn)不出其乃袁彥道,后來賭注一擲百萬,袁耽‘投碼絕叫’,傍若無人,摘下布帽擲向?qū)κ郑呎挂鈿饪癜粒枺骸昃棺R袁彥道不?’”
“我也曾聽聞此段逸事,”信照在車旁說道,“那時的士人多好賭,名臣謝安當(dāng)初到西郊去賭博,輸?shù)袅塑囎雍婉{車的牛,只好拄著拐棍走回家。半路上碰見丹陽尹劉惔,垂頭喪氣的謝安就搭他的車回去。而袁耽逢賭常勝,少遇敗績,其字彥道,年輕有才氣,倜儻不羈,受當(dāng)時士族中人稱許。袁耽多才多藝,更長于賭博,時有‘賭神’之稱。而且也十分放達(dá),不拘小節(jié)。桓溫未滿周歲時,便得到名士溫嶠的贊賞,因此以‘溫’為名。其先祖是三國時期在嘉平之獄中被司馬氏誅殺的曹魏大司農(nóng)桓范。桓溫年輕時家貧,又愛賭博,曾經(jīng)輸了很多,還被債主追討欠債。桓溫要自救,但想不到辦法,只好去找袁耽幫忙。其時袁耽居喪,桓溫也怕袁耽拒絕,只是姑且一試。但袁耽卻沒有為難的樣子,很爽快就答允,于是換了衣服,脫下布帽并收在懷里,跟桓溫出去找債主對賭。當(dāng)時債主也知袁耽的名氣,但并不認(rèn)識他,只說:‘你應(yīng)該不可能是袁彥道吧。’袁耽搖頭入局就座,與債主對賭,每局賭注都達(dá)十萬,但一直贏,贏到過百萬。袁耽每次投下骰子后都會大叫,時稱‘絕叫’,旁若無人,更對債主擲出懷中布帽,說:‘你終于見識過袁彥道了?’又一次桓溫和袁耽賭博,袁耽手氣不好,于是發(fā)怒將骰子擲去。溫嶠嘆道:‘看見袁生遷怒的樣子,便知顏子之好。’此后溫嶠賭輸,讓庾亮贖身,其在袁耽面前困窘次數(shù)之多,又使人解其死不改悔之意,妙趣橫生。袁耽年輕時已官拜建威將軍、歷陽太守。司徒王導(dǎo)正要給他大任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五歲。袁耽英俊豪邁,桓溫年輕時家里很貧困,每一次賭博輸?shù)煤軕K,債主催他還債又催得很急。袁耽賭博的技巧一向出名,桓溫去向袁耽求救,他隨口就答應(yīng)了,沒有絲毫的不滿意和為難。袁彥道有兩個妹妹,一個嫁給殷淵源,一個嫁給謝仁祖。有一次他對桓溫說:‘遺憾的是沒有另一個妹妹許配給你!’或許他早就看出桓溫不尋常了。然而他過于早逝,沒活到桓溫成為東晉宰相三次出兵北伐之時,一代權(quán)臣桓溫生前受制于王謝勢力阻礙,雖然廢黜皇帝司馬奕,終還未能如愿加九錫,其子桓玄篡位稱帝,追尊太祖。司馬家族的晉朝也就走到了頭……”
“咱們的路似也走到了頭,”信孝在牛車上轉(zhuǎn)顧道,“已臨岸邊,要轉(zhuǎn)頭就跟隨鄧艾那伙舊部爬上斜坡,或者返回林間之徑。”
信照再次手按道邊,搖頭低言:“恐怕怎樣都遲了。”
樹蔭里有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在坐騎上問道:“所謂‘怎樣’,是咋樣?”信照收回俯按地面的手,投眼而覷,說道:“你說咋樣就咋樣。”我正要轉(zhuǎn)望樹下,但見對面的洼洲有個人急奔而近,跳來躍去,穿過蘆叢,蹦越岸邊,兜繞數(shù)圈,跑了過來,長利兀自愣立,不意那人倏已沖至跟前,突然操刀猛戳。
長利猝為驚跳,勢已欲避不及,倉促扳住刀背,兩相扭打糾纏,腳下踩滑,齊翻下水。有樂見又有人穿出葦叢,持刀砍殺而至,忙拉我后退,咋舌不已的說道:“三國時候真是太危險了!隨時有人突然奔來砍殺,不管多遠(yuǎn)都一路跑到跟前拼命亂捅……”
信孝甩出軟鞭,啪的一抽,打偏劈向有樂的單刀,撩翻沖近跟前的一人,隨即蕩鞭甩去勒纏水邊那人的脖頸。長利起腳踹襠,總算踢著痛處,便趁水邊那人叫苦而倒,掙身得脫,轉(zhuǎn)頭急爬上岸。那人不甘欲追,被信孝甩鞭拽跌。長利拔劍朝水花撲濺之處亂戳幾下,未待看清有沒刺中那人,聽聞信孝迭聲驚叫:“又有更多散兵游勇沖過來了,風(fēng)緊扯呼!”
長利綽劍欲迎,被一個盾牌打翻,他懵爬而起,又遭一面盾牌撞跌。兩個持盾之人齊掩上前,揮刀亂砍。我忙揮一拳,欲助長利解除危困之勢,不料揚臂又沒動靜,低瞅一眼腕間,朱痕似未顯現(xiàn)。穿條紋衫的小子在旁急點不著手上的煙花,眼見長利被盾牌壓倒在地,穿條紋衫的小子撲向其中一人,左手抱軀勒頸,右手掏出解腕尖刀,疾戳那人脅下,分別扎在腋窩、腰脅,以及肋畔,那人吃痛甩翻穿條紋衫的小子,轉(zhuǎn)身欲砍,白衫秀辮女子顧不上悄瞅信照那邊,提劍從背后削抹喉脖,頃間放倒一人。
另一人仍拿盾牌壓住長利,強按其軀,拿刀割喉。長利忙用一只手扳腕推刀,正較勁之際,聽到有樂叫道:“快用你那支利劍搶先戳他的盾!”長利依言用劍急戳,扎穿盾牌,貫透壓軀之人前胸后背。連扎幾下,那人終失氣力,歪倒在旁。長利推軀而起,猶未緩過勁來,又一人持盾猛沖而至,長利轉(zhuǎn)身就跑,追在后邊的人由一變倆。長利繞著樹跑了幾圈,身后已有數(shù)人在追著砍他。
長利大呼小叫,奔上斜坡。隨即又驚叫而返,我看見山坡上有更多人追逐在后,長利跑去信照那邊,白衫秀辮女子亦去應(yīng)援,但見信照拔刀橫伸,只撩一下,追近跟前的數(shù)人瞬即喉濺血花而倒,其余紛皆剎足不前,便只挺矛環(huán)伺。稍有躍躍欲試者,剛往前跨近一步,便被信照撩刃削喉,濺血而倒,摜軀撞跌其旁之人。
“好快的刀!”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不禁低嘿一聲,微抬笠沿而覷,刀芒映頰一爍,不由目光收縮,勒韁遏止坐騎驚退之勢,聽到信照說道,“只是尋常之刀,隨手撿來用著,其并不快。”
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抬起手中連鞘之刀,問道:“你可認(rèn)識新亭侯刀?”
信孝顫茄轉(zhuǎn)望道:“十大名刀之一,古今刀劍錄記載:漢末名將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打造而成,刀銘‘新亭侯’,隨身佩帶。日后關(guān)羽戰(zhàn)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征東吳,發(fā)兵前夕,酒后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侯刀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xùn)|吳。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曾告誡張飛:‘你經(jīng)常鞭打健兒,但之后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飛沒聽進(jìn)去。終因暴而無恩,被部將殺害。”
“此是取禍之刀,”信照眺目訝看,問道。“傷害過主人,怎么會在你手上?”
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低嘿道:“刀的主人換了好幾撥,最終讓我奪獲。你若殺得過我,此刀便歸你如何?”信照搖頭說道:“我從來不要這些。名刀不吉利,還是尋常好。”信孝在牛車上甩著軟鞭投覷,羨慕道:“可是它很有名,我好想要。你快去幫我奪來!”
有樂嘖然道:“別讓信照去搶人家的東西,恐怕那人不好與。枉搭上條命多不值得?”
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微嘿道:“慫了?我看很值,富貴險中求,此刀價值連城,外加我這顆腦袋,白送也不敢要?”長利憨問:“你是誰呀?”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冷笑未語,先前從竹樓跑下來的小兵在斜坡上驚訝地叫喚道:“句安大人,你怎么還沒死呀?”
樹蔭里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低哼道:“嚷什么嚷?就算你死了,我也不會死。此刻城中大亂,有名有姓的死了很多。留在這里恐怕結(jié)果不妙,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正想乘亂離去。你們不想死就退開,那輛牛車歸我。不退也沒關(guān)系,我直接殺過來,照樣能搶到手。”
信照招了招手,說道:“若不想活,便過來搶。”有樂見那人緩騎欲前,連忙搖手說道:“不要過來……”
樹后轉(zhuǎn)出一襲大個兒之影,臉面籠罩在幽蔭里,沉聲說道:“句安,我也以為你死了。”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正要策騎向前,聞言惱哼道:“師纂,別以為我認(rèn)不出你的聲音。你死了我還沒死呢!要想活命,大家各行各道,誰也別妨礙誰……”
信孝尋聲轉(zhuǎn)望道:“師纂露面了,孫八郎和恒興怎么還沒趕來?”名叫師纂的大個兒家伙在樹影里低哂道:“新亭侯刀哪里弄來的?”信孝聞茄說道:“有誰不知?蜀將之刀,最厲害有四把。關(guān)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敵。關(guān)羽敗亡之際,猶自惜刀,投之水中。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測。其刀名‘無相’。黃忠隨漢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漢中擊夏侯軍,一日之中,手刃百數(shù)。名曰‘赤煉’。還有一把就是‘新亭侯’。張飛被范強以此刀殺死,范強將此刀帶入東吳。”
“鐘會也有一口寶刀。”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微哼道,“他克蜀之時,于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鐘會給他侄兒帶著,其皆死難,刀歸帳下王伯升,先前王伯升渡江之時,刀遂飛入水。我聽鐘將軍說,鄧艾也有寶刀,其年十二歲時,曾讀陳太丘碑,不意從碑下掘得一刀,黑如漆,長三尺余。刀上常有氣凄凄然,時人以為神物。鄧艾卻覺不祥,從未攜其隨身……”
“其刀名‘鬼泣’。”名叫師纂的大個兒家伙在樹影里微喟道,“倘若死到臨頭,他必出此不祥之器。還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因而我要借你那口新亭侯刀試御之,你不介意借給我一用罷?”
“介意,”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按刀之手一緊,低嘿道。“我為什么要幫你?新亭侯刀本來就是蜀將之物,我身為蜀將時,姜維命我秘潛入?yún)牵粨袷侄螌か@此刀。要用以還贈張遵,好讓張飛的后人領(lǐng)他情,不跟諸葛瞻瞎搞一氣。然而他們?nèi)妓懒耍烤拐l瞎搞,已說不清。眼下只須搶到牛車,然后逃離此地,追隨王伯升渡江,避開這場禍亂。死里逃生之余,我不想跟你們有任何糾纏,誰礙路就殺誰!”
聽到此處,我暗覺殺氣漸盛之時,信孝顫著茄子悄言道:“句安起意來搶這輛牛車,而我想要他的刀。看樣子師纂也想要那把刀,咱們要不要先等他們打完,塵埃落定之后,再搶那個贏家?”有樂嘖然道:“你要刀干什么?咱們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師纂身上為好,須趕緊搶丹回去救高次。這輛牛車又不是我們的,句安想要就給他好了,讓他幫著對付師纂……”
信孝聞著茄子猶仍不甘道:“可我好想要那把張飛的寶刀拿回去收藏……”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緩騎說道:“世上哪有這么多兩全其美之事?你們殺了我,便有刀了。沒把握就把牛車讓給我,至于師纂,且由他一邊涼快去!他沒寶刀,殺不過我。所謂三國爭鋒,打來打去,爭到后邊,蜀亡并非因為蜀將不行。單憑打斗而論,我身為蜀將未必比誰弱。師纂若自恃本領(lǐng)不低于‘固陵’與‘安國’這兩口名刀的主人,盡可來試!”
師纂在樹影里顯似眼瞳收縮之時,信孝嗅著茄子說道:“吳將潘璋為擒關(guān)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另一吳將朱治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此二位皆非好與之輩,聽這話的意思,不僅讓師纂暗自納悶,亦引起我好奇的揣摩。看來這個句安不簡單……”
“想起來了!”白衫秀辮女子在信照旁邊小聲說道,“我記得他以前常扮作買賣刀劍器具的收藏商人,帶個五斗米教的道士,到我們東吳那邊遍訪名刀寶劍主人。有時當(dāng)場切磋,擺出‘以缸會友’的小擂臺,贏過不少人……”
長利憨問:“什么‘以肛會友’呀?”有樂在旁搖著破扇,亦自納悶:“以肛會友是指啥?沒想到三國時候有這樣的擂臺玩法……”
“以缸會友。”白衫秀辮女子瞥他倆兄弟一眼,低聲說道,“通常在五斗米道場屬于比試近身短打的互搏擂臺。往庭院里擺出五六個米缸,里面是空的。讓切磋技藝的人站上去比試一通,先摔下來的算輸。他們?nèi)|吳擺缸比試最激烈的那一場,打到其它的空缸都碎掉了,最終僅剩一個將裂之缸。買賣刀具的家伙搶在缸裂之前,硬是從對手那里奪下‘安國刀’,隨后奉還安國將軍府,為表感謝,朱君理的兒子幫他尋到其打聽已久的另一把寶刀下落,據(jù)說就是蜀大將新亭侯刀……”
有樂搖了搖破扇,恍然似悟,說道:“原來朱缸裂……啊,不對。應(yīng)該是朱君理的兒子在‘以缸會友’之后,幫其覓著了夏侯淵次子夏侯霸的堂妹夫張飛那把遺失的寶刀。夏侯霸的女兒夏侯葩嫁給羊祜為妻,而羊祜的姐姐就是司馬師第三任妻子羊徽瑜,司馬師元配妻子夏侯徽的哥哥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的母親是曹操原配妻子丁夫人的妹妹,嫁給夏侯淵并且生下夏侯霸。夏侯徽和哥哥夏侯玄的母親是曹真之妹,魏武帝曹操與側(cè)室環(huán)夫人所生兒子曹沖同母兄弟曹宇迎娶五斗米教主張魯?shù)呐畠簭堢麋鵀槠蕖堲斊鸪醮蛩惆褟堢麋藿o馬超,但其部下勸說:‘馬超這樣連自己的親戚都不愛惜,焉能愛護別人。’張魯便沒再堅持,后來曹操將張琪瑛許配給兒子曹宇。傳聞張琪瑛仍暗戀馬超,婚后沒兩年就去世,死后還葬漢中。張琪瑛剛過門不久就以繼承祖?zhèn)餍拚嬷g(shù)為由出家入道,是五斗米教的傳人。她丈夫曹宇的兒子曹奐,便是魏國末代皇帝,史稱魏元帝。其爺爺曹操跟五斗米教早有瓜葛,據(jù)聞張魯有一個姑媽許配給他第二子……唉呀,你看這輩份全弄亂了,而張飛跟夏侯霸的堂妹所生的兩個女兒全嫁給了劉備的兒子阿斗,生下的女兒又分別嫁給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關(guān)羽之孫兒關(guān)統(tǒng)。所謂三國一家親,到頭來幾乎都是親戚。還打來打去?”
帽笠低遮面額之人聽得煩躁,策騎上前,按刀說道:“休多廢話!快把牛車讓給我,不然張飛的刀就會要你們的小命……”信照綽刀轉(zhuǎn)覷,目中竟似透出銳不可當(dāng)之氣,使得坐騎驚而止蹄。
“但那只是尋常的刀。”帽笠低遮面額之人低哂道,“看樣子再平常不過。我有新亭侯刀在手,你真敢強攖其鋒?”
“不敢。”信照看他抬起手上連鞘之刀,晃露半截在外,頓感寒氣侵迫凌然,不由后退一步,背靠車旁,蹙眉說道,“你有快馬,何必又搶牛車?”
這時我看到坐騎后邊跟來幾個年小的女孩兒,驚慌之色難掩,亦步亦趨地緊跟在帽笠低遮面額之人后邊。聞聽林間馬蹄聲驟,揚塵卷涌而近,帽笠低遮面額之人握刀的手一緊,沉聲道:“快上那輛牛車。有我在這兒,誰攔殺誰。”
便在信照抬刀之時,新亭侯刀先即出鞘。只唰一下,信照手上僅余殘柄。帽笠低遮面額之人伸刃臨頸,低按寒鋒抵脖而覷,凜然逼視道:“別說我沒警告你。”
長利似是想起什么,不顧沾泥,轉(zhuǎn)身到岸邊撿了把臟刀,拎甩幾下,擻落泥巴,朝信照投去,說道:“先前我掉水時順手撿到一把臟刀,快拿去用!”
不待信照抬手去接,帽笠低遮面額之人急揮空鞘,先將擲至之刀打飛了去。名叫師纂的大個兒家伙從樹影里探手接綽在握,擻掉所沾之泥,漉然拔出鞘外,眼為之瞇,覷辨紋銘古篆,頃即動容道:“東皇太一!”
帽笠低遮面額之人詫異而望,訝然道:“這不就是鐘會帳下王伯升渡江之時,竟自掉水之刀么?”師纂握刀一伸,從樹影里森然走出,隨刃凜迫而近,沉聲說道:“我也有寶刀了,現(xiàn)下倒要看誰殺誰?”
有樂忙道:“幫我們一起打他,牛車就歸你。”帽笠低遮面額之人轉(zhuǎn)顧身后,微一凝目,向那幾個驚慌無措的小姑娘說道:“大家萍水相逢,我能幫的不多。趕快上那輛車,能逃多遠(yuǎn)走多遠(yuǎn),不要回頭!”
師纂伸刀凜迫,看他護著那些小姑娘后退,便作勢要砍,瞅見一個小女孩惶呼匆避不迭,師纂繞行其畔,似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不時揮刀虛劈,口中冷哂道:“句安算什么?我在‘泰山會’就沒聽說過你,蜀將僻處邊陲,無非夜郎自大而已。我們奉相國之命伐蜀,用的多屬泰山派的人。后邊馬蹄揚塵,看見沒有?往這邊趕來的也皆是泰山派的人馬。你和鄧艾一樣,既屬異己,遲早要玩完。”
“來的都有誰呀?”因聞有樂悄詢,信孝顫著茄子告知,“鐘會帳下諸將,時有監(jiān)軍衛(wèi)瓘,護軍胡烈,大將田續(xù)、龐會、田章、爰青衫、丘建、夏侯咸、王買、皇甫闿、句安等八十余員。據(jù)說其中有很多猛人出自泰山郡,他們私下里弄了個‘百人會’,秘密幫司馬炎演練‘封禪’,牽頭的是羊玄之。其女兒羊獻(xiàn)容出身泰山羊氏勢力,先后為晉惠帝司馬衷和前趙昭文帝劉曜的皇后……”
“她怎么會成為兩個人的皇后呀?”長利憨問于旁,“不是說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是賈南風(fēng)嗎?”
信孝聞茄感嘆:“晉惠帝司馬衷第一任皇后賈南風(fēng)被趙王司馬倫廢殺,司馬倫寵臣孫秀便商討為晉惠帝再立一位新皇后。孫秀遂立羊獻(xiàn)容為皇后。羊獻(xiàn)容給晉惠帝生下一個女兒清河公主。這位西晉時期最傳奇的美女從此成為人生最坎坷的皇后,嫁給兩國皇帝卻做了六次皇后,女兒被掠賣為奴。在‘八王之亂’以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國之亂’時期,她自己也被擄來奪去。東晉的白癡皇帝司馬衷和他的兩個皇后賈南風(fēng)和羊獻(xiàn)容際遇足夠傳奇,引人唏噓不已。晉惠帝的兩位皇后賈南風(fēng)丑而惡、端麗的羊獻(xiàn)容被俘并成為另一朝的皇后。這就是皇后命,找個老公,當(dāng)了五次皇后;換個老公,又當(dāng)了皇后。嫁了兩個皇帝,卻當(dāng)了六次皇后,原因令人無可奈何。她在本國遭遇四廢五立,亡國后成為敵國皇后,先是嫁給白癡,繼而被匈奴族人擄去關(guān)在籠里,日后為奴,侍奉前趙將領(lǐng)劉曜。他是漢光文帝劉淵收養(yǎng)的干兒子,本乃匈奴人。發(fā)現(xiàn)西晉皇后羊獻(xiàn)容被擒,匈奴人劉曜強納為妾。劉曜雖掠奪士女八萬余人,卻專寵她一個。史書載稱羊氏恃有特寵,外參朝政。劉曜即位后,立羊獻(xiàn)容為皇后,深受寵愛,先后生下三子。羊獻(xiàn)容的兒子劉熙被劉曜立為皇太子。羊獻(xiàn)容去世后,漢趙末代皇帝劉曜為石勒所俘,被殺身亡。跟前夫一樣下場,兩任丈夫全都橫死。”
“再不趕快離開,”信照望著馬蹄揚塵的方向,不安地提醒道,“大家都要橫死。”
塵霧中旌影密集,烏煙濃霾般涌近,眼見勢大,有樂忙道:“快跑去山坡上避一避!”怎奈四周亂兵阻礙,穿不過去。信孝趕車沖突,反陷刀戈圍困之間。長利仗著手中之劍銳不可抗,退到車旁亂削紛搠而至的鎗戈,砍裂一面厚盾,順勢斫翻拿盾之人,驚退幾個逼近的魏兵。有戈欲戳拉車的牛,長利揮劍削斷,聞聽師纂嘿然道:“你小子手中的家生看來不差,莫非從劍匣里拿出來的?且接我一刀試試看孰更犀利……”其聲未落,一刀急臨。長利抬劍招架,震得手顫失綽,握劍不住,向后便跌。
信照提醒未及,剛叫一聲:“不可硬抗!”長利猶未聽清,頃遭師纂催勁殛倒,所持之劍縱未摧折,他的手卻吃不消,震裂虎口流血,失劍飛落。師纂抬足踢劍飛戳其軀,我見勢危急,伸手推開長利,腳下急使記憶里小僧景虎所授的步訣,矯轉(zhuǎn)避劍。
但聽嗖一聲響,長利所失之劍穿過肩畔,貫越牛車欄板,扎在剛爬上車的一個小女孩腰脅上,去勢尤劇,將她帶跌翻墮車下。其余女孩發(fā)出驚呼,有樂從車下鉆竄而過,伸手慌欲接住中劍的小姑娘之軀,一個黑袍人倏從樹上縱落,從她身上拔劍而出,提腳將那小姑娘踢飛,伸著血淋淋的劍刃,逼抵有樂鼻梁。
有樂一怔忘動,師纂揪著長利,在牛車另一邊投眼而覷,沉哼道:“師弟,怎么就剩你一個了,其他同門呢?”黑袍人伸劍指住有樂,轉(zhuǎn)望林間,似自驚猶未定的說道:“遇上了扎手的家伙,都完了。咱們趕快拿了東西就走,休再停耽……”有樂在劍梢忙問:“何等樣扎手的家伙,是不是一幫禿子?想是向家的人趕來接應(yīng)了……”
“什么禿子?”黑袍人伸劍戳他鼻頭,皺眉說道,“林子里面就一個扎手的家伙,瞬間放翻了我那些同門,誰知道什么路數(shù)?還沒看清楚就被他追過來要殺,卻有個流鼻涕的酸溜溜之人以及一個臉裹碎花土布的家伙跑來跟他廝打,我才得隙撿回條命逃脫……”
我從牛車上急翻而過,往劍前拉開有樂,聞言心念一動:“說的是不是恒興和孫八郎呀?他們卻在樹林里跟誰干上了……”黑袍人顧不上追戳有樂,一刺不中,收劍自走,惶然道:“那家伙殺氣忒重!一拳就把五師兄眼珠子打爆出來,咱得趕緊溜,別讓他追上……他說跟我們‘泰山會’有舊帳要算,不知是什么意思?”
師纂揪著長利,不安道:“想是咱們樹大招風(fēng),宿敵多。光是鄧艾就難以對付,又來了這么多莫名其妙的家伙,害我壞了一只眼睛。小子,你把我們要的劍匣藏在哪里了?”長利指著山坡方向,憨然告知:“東西都留在我們騎來的馬那邊,坐騎栓在山坡上。”師纂不耐煩地推搡道:“還不趕快帶我去拿……”他那黑袍同門驚覷道:“可是我剛從那邊逃過來,又要回去挨揍,那可不行!”
有樂張望道:“看來樹林那邊果然好危險,你看恒興和孫八郎也匆匆忙忙跑出來了。不知被誰追著打……”話未說完,恒興后股挨了一踹,從林畔跌飛,沿著斜坡翻滾而下。信孝吃驚道:“沒想到他也中招了,看來樹林里面真有高手……”我咋舌而望,只見恒興表情嚴(yán)肅地滾落坡下,面色凝重地起身,不顧摔得頭發(fā)蓬亂,跟孫八郎爭先恐后地跑來,黑袍人欲避不及,被他倆揪住亂打,奪劍扔還給長利接住。
師纂忽覺陷入不妙境地,孫八郎一腳踩暈黑袍人,隨即與恒興齊掩上前,各綽刀劍朝他逼近。恒興見我在牛車之畔,眼似一亮,揮刀進(jìn)擊,作勢虛劈,欲將師纂逼退,師纂旁移一步,伸刃抵臨長利頸后,眼卻覷向?qū)O八郎所持之劍,忽問:“章武劍?”
孫八郎垂涕點頭,棹劍旁略,斜指師纂之影,說道:“識相就拿丹來,不然跟你沒完。”師纂眉頭微皺,面頰映芒,爍目稍瞇而覷,恒興抬刀以示,在旁說道:“此乃佩刀‘筱雪’。”
師纂并未聽完,轉(zhuǎn)身就跑。恒興綽刀忙追,著惱道:“這樣很不禮貌……”眼見孫八郎攔截在前,仗劍橫狙,章法精嚴(yán),不留可乘之隙,師纂將長利推去擋刃,搶在恒興砍至之前,突竄入林。孫八郎提足踢開長利,借勢縱掠,堪堪追近師纂背后,師纂回身反撩一刀,孫八郎急以劍擋,震軀跌退。師纂正要再撩一刀,帽笠低遮面額之人策騎忽撞向前,揮刀斬落。師纂抬起手上之刀,剛要招架,不意恒興搶步從側(cè)翼欺近,佩刀出鞘削劈,寒鋒迅如風(fēng)催飛雪,疾臨其畔。
長利著地翻滾,搶到黑袍人之旁,見欲爬起,忙用劍柄敲暈,乘機蹦上前壓軀,探手搜索其衫內(nèi)。有樂從車下爬出來問道:“你為何撲在他身上用手亂摸?”長利按住那黑袍人,摸索著說道:“找丹。這廝也是泰山派的人,看他有沒有……”
我望見坡上竹樓著燃,似要傾塌,火矢穿梭漸密,有人沾焰燒身,從樓上墜落。信孝駕車轉(zhuǎn)避不迭,在混亂中叫喚道:“竹樓要從斜坡上坍倒砸落了,還不趕快避開?”我冒著紛墜的燃燒之物,急去拉起長利,跟有樂一起跑離坡下。長利掙手說道:“我還沒搜完身呢,說不定還有……”轉(zhuǎn)身只見一大塊著火之物從坡上砸落,挾著濃煙掩沒了黑袍人的身影。
孫八郎搶身上前,拉開恒興。兩人穿過濃煙彌漫之處,兀自團團亂轉(zhuǎn),信照拾起別人丟棄路邊的一把刀,尋來探問:“師纂去哪里了?”恒興搖了搖頭,以碎花土布遮鼻,走避煙嗆之處,惕目覓覷道:“剛才差點兒劈著他,山坡上卻有東西滾焰亂砸紛落,一時焦煙彌漫,看不清他突然閃身溜避何處……”
語未及畢,突然揮刀越距疾臨,迅即劈向我身后。我驚眸轉(zhuǎn)望,陡見身旁倒了個面額砍裂的烏衣人。另有數(shù)名同樣著束的家伙退避不及,便被恒興從煙霧中穿竄出沒、一刀一個了結(jié)。不遠(yuǎn)處還有一個哭喪臉的烏衣家伙見勢不妙,沒敢再次侵近我背后,轉(zhuǎn)身欲溜,卻被孫八郎從煙霧里閃身擋住去路。孫八郎伸劍橫在烏衣家伙喉前,不待其抬起兵刃便先打掉,那哭喪臉的烏衣家伙傷手叫苦欲退,孫八郎晃刃迫喉抵頷,逼問:“你們的同伙師纂跑去哪兒了?”
烏衣家伙反手從腰后悄拔短鉞斫擊,嘶聲道:“招惹了‘泰山會’,你們在這片天下沒活路!”孫八郎隨手晃劍打開飛鉞,順勢撩刃抹喉,郁悶道:“我在哪片天下都沒活路。拿這個來威脅沒用!”有樂避開摜軀而跌的烏衣家伙,過來安慰道:“別這樣沮喪,人家桓溫曾經(jīng)比你過得還慘,自幼家境貧困,還整天被債主追債,熬到最后不是也混出頭來了?日后他把司馬家族欺侮得更慘,其子桓玄甚至滅了晉朝,取而代之。據(jù)說此人堪稱史上最胖的皇帝,這個戲份不多的巨肥角色我懷疑也是幸侃友情客串。有一些事跡特別能夠說明他們的類似之處,桓玄擅寫文章,酷愛書畫藝術(shù),他看到別人藏有書法名畫,都想據(jù)為己有,他篡位以后,更把晉朝皇室收藏的書畫全部收入囊中。桓玄小時候與一眾堂兄弟斗鵝,但桓玄的鵝總是不及堂兄弟強,十分不忿。于是有一晚悄悄到鵝欄挨個捏死了堂兄弟們的鵝。天亮后家人都驚駭不已,以為發(fā)生了怪事,向桓溫的弟弟桓沖報告。桓沖心知是桓玄作的,一問這肥崽,果然如此。一代梟雄桓溫生有六子三女,昔娶晉明帝之女司馬興男為妻,幼子桓玄并不是她生的。雖然這胖子心狠手辣,卻不跟桓溫其他兒子那樣總想謀殺叔父桓沖。尤其是桓濟娶公主司馬道福為妻,仗家勢與桓熙謀殺桓沖失敗,被徙至長沙。桓溫有四個弟弟,老三桓秘與侄子桓熙、桓濟謀殺老四桓沖,事敗后被家族廢棄。他們家比你家更亂糟遭,因而你也別太難過……”
孫八郎聞言更加萎靡道:“他們下場都不好,你就別提這些了。三代人出一個皇帝,僅用一年就敗光了。桓家父子歷來好賭,最終遇上劉裕這樣的豪雄武人,還不是得一把輸光?桓溫從小擲骰子,他就喜歡這樣‘去到盡’。桓溫素懷野心,曾躺在床上對親信說道:‘如果一直這么默默無聞,將來死后定會被從曹魏手里奪得天下的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所笑話。’他隨即霍然坐起,又道:‘一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yīng)該遺臭萬年。’這位東晉狂人由而留下典故,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遺臭萬年。可他想不通,北伐中原驅(qū)逐胡虜,收復(fù)國都飲馬黃河,一代英雄又怎會遺臭萬年?他的名字溫情滿滿,權(quán)力大到嚇?biāo)阑实郏Y(jié)果卻把自己郁悶死了。桓溫北伐功敗垂成,果真是因為東晉朝廷在竭力拖后腿么?或許答案早就在當(dāng)年意氣風(fēng)發(fā)之時有所啟示,桓溫北伐經(jīng)過淮泗時,與僚屬登上船樓,遙望中原,曾經(jīng)感嘆道:‘神州淪陷,中原化為廢墟,王衍等人難逃罪責(zé)。’袁宏卻道:‘國家命運本來就有興有廢,又怎能說是王衍等人的過錯呢。’桓溫聞言色變,將袁宏比作劉表家里所養(yǎng)那匹大而無用的母牛,并稱:‘魏武帝進(jìn)入荊州,就把它殺了犒勞軍士。’滿座賓客無不駭然。桓溫雪天出行,碰到名士王濛、劉惔等人在閑聊。劉惔見桓溫一身戎裝,冷然而問:‘老賊欲持此何作?’桓溫說:‘我若不做這些征伐之事,你們這班文人哪得坐談?’此前桓溫去探望名士劉惔,看到劉惔躺在床上,呈現(xiàn)所謂‘高枕無憂’之態(tài),便用彈弓打他的枕頭。結(jié)果彈丸迸碎在褥子上。劉惔勃然大怒,起身質(zhì)問:‘這樣你就能在戰(zhàn)斗中獲勝嗎?’他是在譏諷桓溫當(dāng)兵出身,做事不離本行。桓溫臉色非常不滿,他無法理解,人們?yōu)槭裁床荒芾斫馑<幢阒皇请S口所言,也會讓別人曲解。曾經(jīng)有人向桓溫請教謝安、王坦之二人的高下。桓溫剛想說,又后悔了,道:‘你喜歡傳別人的話,我不能告訴你。’桓溫曾經(jīng)識破諸葛亮留下的八陣圖,為何卻說不敢破?他越來越?jīng)]自信,既不接受帝召輔政,仍舊辭讓加封進(jìn)爵,拒不入朝。”
“他屬于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有樂嘆道,“其實不夠心狠手辣。桓溫?fù)?dān)任荊州刺史時,一心想在江漢之地施行德政,不愿靠酷刑威懾百姓。有人受杖刑,木棒只是從衣服上擦過。桓式對桓溫道:‘剛才我從官署門前經(jīng)過,看到有個人受刑,木棒舉起時拂過云彩,落下時掠過地面。’他是在譏諷根本沒有打到。桓溫卻道:‘我還擔(dān)心打得厲害了呢。’其實他骨子里還是當(dāng)年那樣窮酸的文人,雖然投筆從戎,桓溫仍屬于書法家,長于行草,字勢遒勁。但他似乎缺乏自信,而且追慕虛榮。桓溫自認(rèn)為雄姿英發(fā),常以劉琨自比。他曾在北方得到一個老婢,曾是劉琨的家伎。老婢一見桓溫,便潸然淚下,拜道:‘將軍長得很像劉司空。’桓溫大喜,連忙整理衣冠,問她哪里像。老婢答道:‘臉龐很像,就是薄了點;眼睛很像,就是小了點;胡須很像,就是紅了點;身材很像,就是矮了點;聲音也很像,就是雌了點。’桓溫悵然若失,史籍稱其‘褫冠解帶,昏然而睡’,好幾日都悶悶不樂。這方面也跟你很像,所以最終他郁悶而死,并沒篡位。比起文人風(fēng)骨猶存的父親,其幼子桓玄才是狠人。斗鵝不贏,殺之。”
“會捏鵝又怎么樣?”孫八郎越發(fā)郁悶道,“桓玄又名靈寶,先后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除掉執(zhí)掌朝政的司馬道子及其兒子,把持晉朝大權(quán)。進(jìn)位相國、大將軍,晉封楚王。隨即威逼晉安帝禪位,建立桓楚帝國取代晉朝,由于北府兵叛亂,這個夭折的王朝僅存在百余天便滅亡。他終歸也是個文人,還擅長作詩文,史載桓玄‘哀樂過人,每歡戚之發(fā),未嘗不至嗚咽’,頗具詩人氣質(zhì)。其在敗走過程中自撰《起居注》,傳為佳話。由于桓玄專心寫《起居注》,所以都沒閑暇時間和群臣商議對策。他遭到北府兵將領(lǐng)劉裕討伐,試圖進(jìn)入益州,被益州督護馮遷殺死,年僅三十六歲。當(dāng)時桓玄在船上遭遇進(jìn)攻,箭矢如雨,桓玄寵信的丁仙期、萬蓋等人紛為他擋箭而死,益州將領(lǐng)馮遷跳上桓玄座船,抽刀向前,桓玄抱鵝坐等刀落被害。當(dāng)時有童謠:‘長干巷,巷長干,今年殺郎君,后年斬諸桓。’門閥家族桓氏則因桓玄敗死而遭誅殺。桓玄在位時,頒布改簡為紙的命令。自蔡倫改進(jìn)造紙術(shù)以來,紙張雖然不斷推廣使用,但官府公文仍采用簡牘。桓玄下詔以后,紙張才完全代替簡牘,從此紙張廣為流行,竹簡退出歷史。”
信孝聞茄說道:“東晉末年,佛教的勢力已相當(dāng)強大。桓氏仍信奉天師道,桓溫內(nèi)心仰慕曹操,總想成為那樣的人。最終也如曹操那般,不敢邁出那一步,到死也沒篡位。桓玄卻未汲取王敦的教訓(xùn),走得太遠(yuǎn),竟輕易地取代東晉,獨占權(quán)力,使自己陷于孤立,招致失敗。桓玄尊崇其父桓溫,故在篡位稱帝后就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太廟都只供奉他,卻沒有追尊祖父桓彝或以上的祖宗。故而及至桓玄遭受劉裕率軍來勢洶洶的進(jìn)攻時,人們稱其觸怒神明,令桓玄很是恐懼忿怨。后世史家認(rèn)為,桓玄的祖上似是三國時被司馬懿誅三族的桓范,其漏網(wǎng)之子孫桓楷、桓顥等到風(fēng)頭過后,才出仕晉朝,一直小心做人,仍家道衰弱,淪落得赤貧如洗。桓玄代晉之后,亦不愿揭示桓氏家族歷史的真象,依舊諱莫如深。昔時桓彝被叛軍殺害,桓溫是桓彝長子,不顧年少,枕戈泣血,喬扮尋仇,手刃仇家,并追殺余人,終報父仇,由此為時人所稱許,便連公主也垂青于他。桓溫為人豪爽大度,誓如曹操那樣匡濟天下。年方三十歲就進(jìn)入荊州協(xié)助好友庾翼北伐,并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出征之時,吟誦曹操《短歌行》,慨當(dāng)以慷。”
“毫無疑問曹操有夠偉大,”有樂邊跑邊望,見我隨信孝亦奔在林間,不禁訝問,“你們怎么也都跟著跑進(jìn)來了,那輛牛車呢?”
長利憨然而至,在旁說道:“就在你們忙著聊天之時,信孝讓那個帽笠低遮面額之人趕下來,牛車被搶走了。”有樂剛嗐一聲,便給信照拽避樹后。我伸眼瞧見一撥人馬穿霧飆近,前邊有兩個打鼓的家伙,篤篤擂響威壯之音。
風(fēng)動林梢,蒼涌如濤,獵獵飄揚隴西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