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戰況不明,而此時大夏太傅染龍攜座下五玄大將二十二萬大軍,首平勾龍國與昆吾兩軍,幾日長途跋涉不作停留,抵達之日直接包圍兩國領土,宣桀王圣旨,時不待勢,九州之亂由小人挑撥,安撫兩軍主將,并派來使前往二國告知兩國國君,如此才將勾龍昆吾二國平定。
而商丘近況正是蓄勢待發之日,武王成湯高臺立誓,并加以宣判桀王七宗大罪,告知天下。
武王成湯站上高臺,臺下文官之首,六御統官終古憤筆而起成湯之言。
臺上武王成湯高聲立判:“天皇愛民,篤命商湯,為民除暴,還九天之下各州太平。御統九州諸侯起義討伐桀王無道,豈伐桀王苦虐生靈,沉與荒淫,亂絕臣綱,炮烙良將,懲良拒諫,殘忍暴虐。以上七罪并行不加,足以另天下蒼生百姓寒心,眼今九州戰亂,各州百姓茍且偷生,離家搬遷,四海漂泊,居所不定,實乃天子之大愧。如此,商湯便以上蒼之意,奉天討伐,率九州諸侯共伐夏桀,解萬民之倒懸,救生靈之性命。”
“況吾商武即日,四海通知,欲進斟郇,擒桀以泄萬民之恨,如今九州烽火四起,正是人神共憤之征兆,待吾統九地諸侯共伐大夏,拯民之苦,還九州黎明蒼生之公道!”
話說,商丘城墻臺下軍民父老等鄉親感慨不已,皆議:“商主良德,傳與四海皆知,關龍逢大元帥棄暗投明,倒戈吊伐,誠志為公。吾等黃土半淹,深入骨髓,若不奉獻,實乃逆民也!~”
商地百姓群議,屆時滿城哄然。
嵩山五俠也是立與商湯身后暗自心驚,此刻他們披甲上陣,仿佛五位天兵神將一般威風凜凜。
此時,城外九州合軍共抵商丘毫地,三十萬大軍鋪天蓋地整齊劃一,如此規模絲毫不弱于如大夏百萬雄獅之勢。
至時,商丘百姓哄然愿啟城門,百姓大呼:“吾等一心,愿獻斟郇,同迎共伐吾主之圣德!”
城墻之上,右相伊尹大喜,如此聲勢如那長虹,還未宣戰,軍老百姓皆是士氣如虹。
于是,左相仲虺見狀忙傳令眾將們:“各位止許進兵十萬,其余俱在鳴條駐扎,不可邁步斟郇陽城三關十里境內,未入三關者,不可妄行殺戮,若是擅闖三關,違者定按軍閥伐首處置!”
武王親穿戰甲,披肩上陣,嵩山五俠墊后替其護法,是乃武王左膀右臂。待左相仲虺立下軍令后成湯一摔眾軍之頭,領兵十萬兵馬直奔斟郇陽城三關而去。
夕陽西下時,十萬大軍便是過了嵩山,渡黃河,越南澤,達鳴條、
商丘大元帥關龍逢,則留與二十萬大軍留守鳴條河畔后,整軍待命。
武王成湯十萬雄兵一路上所過之處,聲勢浩蕩,大夏震驚!
大夏陽城三關不死關邊城傳兵加急傳令進宮,夏王夏桀一聽稟報商湯摔九州諸侯共同起義討伐而來,來勢如同神兵降世,殺聲震天,十萬大軍一路狂奔,聲勢極其浩蕩駭人。
夏桀得知,甚覺商湯如此之舉,全然是公然造反之勢頭,而眼下斟郇內僅有二十萬大軍,太傅染龍率領三十萬大軍前往四雄定亂,留守陽城兵馬不足以壓倒性應對商丘現行兵馬。
于是,夏桀坐于傾宮內勃然大怒,憤然推開身邊兩名美姬,并即刻下旨號令三關大將,死守三關,待太傅回朝再聽調遣;并附加圣旨加急僵邊四侯,以及平定四雄之亂的太傅,待鎮國太傅染龍平定四侯歸國,號令大夏傾國之力將商逆之黨,全部清剿殆盡。
若是大夏太傅染龍成功平定四雄,大夏便是坐擁百萬大軍,如今大夏未能平定四雄內訌,則不能調動百萬大軍,如此局面著實另那夏桀惶恐不已。
反觀陽城內百姓們,皆是群民恐慌,眼下桀王按兵不動,陽城三關大將麾下兵馬不足二十萬,一關五萬雄兵,見商丘如此聲勢,皆是虎視眈眈怒望。
三關大將此時首聚不死關前,上官婉兒卻未現身,只留六耳大將,鄔七公前來觀望。
而陽城內七星樓,首次閉門不開,整座七星樓燈火未點,好似空中樓閣,無人住之。
接連反常之勢,另得桀王以及陽城百姓惶恐不安,生怕三關不保,眼下太傅染龍不在城內,如此商丘逆黨破城而入,可謂是絕佳時機。
但是,如此乘虛而入之絕妙時機,商湯卻是選擇在三關方圓十里止步不前,并派來使前往陽城,進三關,覲見夏桀。
而隨同進城的一并百姓,有伊門之客隱藏與百姓之中,兩國宣戰之際百姓只進不出,也給了伊門之客有機可乘,他們進城目的之一,便是告知陽城百姓,武王成湯仁德兼備,不愿陽城百姓受苦戰亂,便愿與大夏百萬雄獅正面交鋒。
如此一招,本就讓得大夏軍民不同一心,此時此刻陽城內民心大亂,恨不得此時便要將武王成湯迎進陽城之內。
而此時,商丘來使進宮途上遭遇桀王御林半路截殺,如此之舉算是右相伊尹失算,沒想到夏桀如此果斷狠辣,想必武王成湯兵臨城外之后,惹怒圣顏,不甘被伐,以殺來使泄憤!
正在這時,遇上了邊疆信兵急進宮,只見那信兵連爬帶滾的跑到桀王面前,跪拜道:“啟稟陛下,邊疆四國已經戰合,太傅染龍正在回朝途上,還請陛下息怒圣火!”
“哈哈哈!甚好!如此甚好!~此朝堂之上,也唯有鎮國太傅不讓朕失望過!”夏桀聞言放聲大笑,如此以來,眼下危機便是不再是危機。
此刻,夏桀也終算是醒悟了一番,心中不斷反省自己。
‘或許,當初朕確實不該沉迷荒淫,若非本國有太傅支撐,國難當頭,國師消匿,太傅獨戰四方,朕實乃有愧與他!’
作為一代人間帝王,夏桀心懷大志,可至此已是無力施展大志,桀已是悔不當初引異入東土,如今內外憂患,內忌國師,外防諸侯,眼下大局已是危在旦夕,若是此時還不清醒,怕那時商湯統九州諸侯共伐大夏,空有鎮國太傅,也難以獨自抵擋九州聯軍。
怒步回到龍德殿后,桀王連下圣旨,一旨傳國師,眼下國之大戰一觸即發,望國師率領七星樓一眾女巫前往三關支援;
二旨,傳與九州諸侯,令三關之外九州諸侯解散聯盟,天子斬殺逆黨后不予追究!
三旨,傳令九夷諸侯,命令九夷出兵討伐商丘聯軍。
這一刻開始,夏桀也算是徹底清醒了過來,靜心分析目前局勢,不亂分寸,合理調動各方勢力為己所用。
可惜事態并非他能夠完全掌控的,時勢早已不復以往。
三關外,不久后便是傳來夏桀圣旨,可惜九州諸侯早已共同宣誓討伐夏桀,不死不休。
不知此時夏桀若是知曉,三道圣旨未有一道起效,會有何做想。
待夏桀圣旨宣讀完畢后,商湯陣營直接安札軍營鳴條河畔,不進半步。
算算時日,太傅染龍回朝還需一日之久可回。
所以,雙方大戰今日不會展開,三關大將未接夏桀圣旨,不敢妄自進攻。
...
與此同時,九夷戰況尤為激烈。
蘇蘇與蘇漠然前往陽夷途中,接到鳳夷金雀傳遞的消息,原來五族之中并非是夷王叛變,而是受到七星樓女巫伽羅控制,而金雀還傳回了更加準確的消息,玄夷丹王并非正在被女巫伽羅操控,而是假裝被其控制,暗中接近獅王,收集陽夷作戰情報,了解了獅王作戰部署。
如此一來,蘇蘇更有信心對戰陽夷,雖然明面上兵力不敵陽夷,但是實際上其他五位夷王并非真正叛變,一旦將女巫伽羅擊敗,五位夷王便能得到解脫。
二族聯軍兵臨陽夷,穿過山河,進入草原后,蘇蘇號令兩軍列陣,犬夷狼將分別排兵布陣,并列三方隊伍,作為先鋒隊陣,一排排狼兵威風凜凜臨陣長嘯。
鳳夷鳳王率領五萬大軍排列狼將后方,雁翅展開形成五排方形隊伍以作后盾,這一列列隊伍各自為營,上方觀看不由驚嘆,經過長途跋涉之后的隊伍還能這般氣宇軒昂,不得不贊嘆!
蘇蘇為首,蘇漠然與鳳王并排蘇蘇兩邊而立,此時蘇蘇望著前方十里營地,大聲呼道:“獅王叔父,侄女蘇蘇在此,等叔父來戰!”
遠方,陽夷陣營早已等候多時,同樣對面陣營三十萬大軍整整齊齊,弓箭方隊,騎兵方隊,步兵方隊,投車方隊,戰車方隊,共六大方隊皆屬六大部族夷王方隊,獅王方隊屬于騎兵方隊,列陣與五方隊正中央,陽夷獅王赫奇烈站與六大方隊前處,見他金獅鎧甲披上身,頭戴金獅玄霸盔,要掛揚天虎首刃,昂首坐于金赤雄獅坐騎之上。
而七星樓女巫側臉伽羅同樣坐于一頭金色雄獅之上,優雅自如嘴角含笑望向兩軍陣營。
今日大戰,恰逢時日。
草原之上,地形優勢并非對蘇蘇陣營有所影響,反而對于雙方來說,皆是最佳地段。
如此一戰,確實公平。
只不過,獅王赫奇烈,策騎向前幾步,揚聲說道:“叔父念及過往恩情,不愿與女帝交戰,還請青丘蘇十二,上前迎戰!”
而這一切,蘇漠然早已料到,前幾日獅王赫奇烈見識了蘇蘇修為有所突破,心中并無勝心,于是挑著蘇漠然修為并不過己的來作對手,如此也能有足夠信心不在雙方陣營前丟了顏面。
雖然,蘇蘇已經做好萬全準備,可惜昨日昊單離別,如此蘇蘇則是未有后手,唯有迎難而上。女巫伽羅實力高深莫測,就算蘇蘇以弱勝強,想必也要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才能夠勉強有所勝算。
蘇漠然聞言一笑,高聲回應道:“叔侄愿同獅王叔父一較高下!若叔侄勝之,還望獅王叔父將五族兵馬遣散歸族,莫要繼續作繭自縛。”
獅王赫奇烈不怒反笑,大喊道:“此戰叔父便不手下留情,生死由命,刀槍無眼!”
說完,獅王赫奇烈便是策騎向前狂奔,猶如‘昨日坐騎被雷劈,一路疾馳帶閃電’一般,策騎一路急如雷霆,蘇漠然則是淡淡一笑迎面飄然飛往前方,獅王赫奇烈見蘇漠然不騎坐騎,如此則抽出腰間揚天虎首刃,跳下金色雄獅迎面便是對著蘇默然狂砍而去。
面對獅王如此招數,蘇漠然冷漠一瞥,隨之喚出隨身法寶,百羽風神扇,一道紫金白色光芒急速劃出一道精美弧線,巧妙的落在了蘇漠然手中。
此扇,乃是紫金大鵬,天涯白鶴,北海青鸞,鴻蒙禿鷲羽毛混合煉制而成,羽扇如鋼似鐵,扇上更是印有仙法銘文加持,其寶若是配合法術更是用夠施展無與倫比的威力。
如此,兩人身形剛好正面對上。
‘砰砰砰~!’
獅王赫奇烈接連施展刀刃狂砍對方,由于蘇默然法寶并非凡間法器,自身擁有較強防護力,獅王赫奇烈手中寶刃則是完全對其造成不了過多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