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5日毛澤東、中共中央先后發出準備在最嚴重形勢下堅持華中敵后斗爭的指示。
1943年1月9日日本與汪偽政府發表《共同作戰聯合宣言》,簽訂所謂《關于交還租界及廢除治外法權之協定》。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簽訂《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1943年1月18日國民黨軍山東新編第4師師長吳化文等率部投敵。山東偽軍達18萬人。
194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慶祝中美、中英間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決定。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決定中央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同時,決定劉少奇任軍委副主席,并負責管理華中黨政軍民工作。
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調動部隊準備進攻陜甘寧邊區,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于此同時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爆發,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云南的反攻,并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云南的反攻,并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托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余人。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戰役部署:
日本方面
1943年夏,日軍第11軍實施鄂西會戰后,已進至江陵、監利間長江右(西)岸宛市、石首、華容之線,對洞庭湖西側地區構成威脅。1943年10月,日軍第11集團軍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師,集結華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區,并從安慶、九江、南昌等地區調第39、第3、第116、第68師,分別集結于江陵、郝穴、石首、監利等地區,并在監利、沙市問江面,泊集艦船30余艘,濱湖河議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漢地區集中飛機約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戰準備。中國方面
中國軍隊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會戰計劃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并于 10月27日,電令中國空軍對岳陽、沙市地區集結的日軍進行轟炸,并致函第14航空隊,準備配合常德會戰。
中國軍隊常德會戰的部署是:
第6戰區以第10集團軍之第79軍及66軍一部,守備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線;
江防軍以第30、第18、第86軍守備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區;
第29集團軍以第44、第73軍守備甘家廠、宮墻、南縣之線;
第6戰區直轄部隊第87軍、第94軍集結于秀山、建始地區;
軍事委員會直轄第74軍及其所屬第51、第57、第58師,集結于常德、桃源地區待命。1943年11月1日,日軍五個師團兵分三路,依原訂計劃全線出擊。第39師團與第13師團為左翼,直取第10集團軍主力陣地,第68師團居中,準備自兩個集團軍交界中間穿過,徑攻慈利;第3師團則在第29集團軍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纘緒集團軍主力。日軍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師團(巖永汪)則水運渡過洞庭湖,在第29集團軍的右翼澧縣一帶登陸,一面包抄第44軍,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軍這個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結了所有華中方面能動用的兵力將近九萬人,除了五個師團的2/3外,再加上獨立第17旅團、第34、32、58師團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師團協攻牽制第九戰區,規模遠遠超過國軍預期,第11軍在規劃上,希望能一舉殲滅國軍第一線兵團兩個集團軍,并以兩個善打攻城戰的主力師團鉆隙。第68師團由中境切入,第116師團則籍舟艇在洞庭湖面進行“水上機動”。參加常德會戰之第六戰區將軍名錄:搜詞條
常德會戰期間,日軍竟使用“火牛陣”襲擾我軍,遭失??!02:06
戰至最后一人!常德會戰8千勇士譜寫了中國抗戰史上的英雄篇章03:47
堅守到最后一刻!常德會戰余程萬57師犧牲8000余人,最后僅剩83人02:35
日軍常德會戰“大敗”,雖占領此地,卻被中國后續部隊全殲于此03:52
常德戰役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云南的反攻,并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托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余人。
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戰役部署
日本方面
1943年夏,日軍第11軍實施鄂西會戰后,已進至江陵、監利間長江右(西)岸宛市、石首、華容之線,對洞庭湖西側地區構成威脅。1943年10月,日軍第11集團軍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師,集結華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區,并從安慶、九江、南昌等地區調第39、第3、第116、第68師,分別集結于江陵、郝穴、石首、監利等地區,并在監利、沙市問江面,泊集艦船30余艘,濱湖河議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漢地區集中飛機約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戰準備。
中國方面
中國軍隊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會戰計劃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并于 10月27日,電令中國空軍對岳陽、沙市地區集結的日軍進行轟炸,并致函第14航空隊,準備配合常德會戰。
中國軍隊常德會戰的部署是:
第6戰區以第10集團軍之第79軍及66軍一部,守備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線;
江防軍以第30、第18、第86軍守備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區;
第29集團軍以第44、第73軍守備甘家廠、宮墻、南縣之線;
第6戰區直轄部隊第87軍、第94軍集結于秀山、建始地區;
軍事委員會直轄第74軍及其所屬第51、第57、第58師,集結于常德、桃源地區待命。參加常德會戰之第六戰區將軍搜詞條
常德會戰期間,日軍竟使用“火牛陣”襲擾我軍,遭失?。?2:06
戰至最后一人!常德會戰8千勇士譜寫了中國抗戰史上的英雄篇章03:47
堅守到最后一刻!常德會戰余程萬57師犧牲8000余人,最后僅剩83人02:35
日軍常德會戰“大敗”,雖占領此地,卻被中國后續部隊全殲于此03:52
查看更多視頻
常德戰役?
常德會戰一般指本詞條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云南的反攻,并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1][2]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托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余人。[3]
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4]
名稱
常德會戰
發生時間
1943年11月2日- 12月20日
地點
湖南常德及周邊市縣
參戰方
中國、日本
結果
中國獲勝
快速
導航
戰役部署戰役經過戰爭結果兵力對比戰爭評價戰役影響后世紀念
戰役背景?
世界背景
鄂西會戰之后,國際形勢對日本越來越不利:蘇德戰場上蘇軍正在全線發起反攻,已推進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聶伯河一帶;美英聯軍在突尼斯擊敗德意聯軍和在西西里登陸后,墨索里尼被迫下臺,意國繼之投降;美軍在阿留申群島、新喬治亞島登陸后,正在新幾內亞等地進擊日軍。[5][6]
共2張
常德會戰爆發時的亞洲局勢圖
日軍不僅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其海軍及航空兵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日軍大本營“從戰爭全局要求出發,不允許中國派遣軍進行任何進攻作戰”,所以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在鄂西會戰結束后的4個月內沒有向周邊的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和第六、第九戰區進攻,而這3個戰區的部隊也沒有對日軍進攻,雙方形成“和平”相峙。[6]
郭永潔抗戰歷史系列之《常德會戰》
國內背景
1940年9月,日本與德、意兩國簽定了“軸心國協定”,英美等國開始了對“軸心國”的物資禁運,日本便加速了在中國掠奪的步伐,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7][8]。常德當時屬于重慶蔣介石國民政府所轄的第六戰區,毗鄰的宜昌、武漢、岳陽等城市均處于嚴密控制之下。此時,常德處于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最前沿。[6]
國民政府為了與盟軍協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從第六、第九戰區陸續抽調7個軍轉用于云南及印度,準備反攻緬甸。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不再向印、滇轉用,以策應其南方軍的作戰,再次組織進攻。
日軍情勢
1943年秋,太平洋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軍已被迫轉為守勢。在印緬戰區,盟軍也在計劃反攻緬甸。日軍為了策應太平洋戰場和印緬作戰,牽制中國軍隊由四川、湘南調滇、印,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向日軍大本營提出:“必須割斷重慶同英美的關系,為此,除了付諸于武力,別無其它方法可尋”。日軍杉山參謀總長認為,對中國采取攻勢,“殺出一條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決中國事變的唯一重要方策?!盵9]
日軍“中國派遣軍”總部根據大本營的指示精神,圍繞當前的戰爭全局形勢,特別是緬甸方面盟軍的反攻、中國軍隊的策應和美國駐華空軍的加強趨勢,并針對派遣軍自給情況以及華北八路軍的狀況等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于1943年8月28日制訂了《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后中國派遣軍作戰指導大綱》。其作戰方針是:“派遣軍努力確保和平定現有占領地區,特別是在華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軍及第13軍主力分別進行常德作戰和廣德作戰。來年春季,以華北方面軍及第11軍進行打通京漢線作戰?!盵10][11]
日軍大本營根據戰場形勢,同意其中國派遣軍進攻常德的作戰計劃。日軍認為:“湖南素有‘湖南豐收,四川饑饉’之稱。而常德則是HUN省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與東部的長沙相對,為重慶軍補給命脈所在。我軍將該地占領,東南可監視長沙、衡陽,西方可顧及四川東部,成為足以威脅重慶的戰略要沖。”[12]
常德會戰戰略示意圖
日軍第11軍按照總部的命令,擬訂了進攻常德的作戰計劃,并于同年10月6日召集各參戰部隊的參謀長進行圖上作業。計劃將整個會戰劃分為3個階段進行。其主要內容的方針為:首先以一部殲滅安鄉附近之敵,以主力消滅王家廠周邊地區之敵,繼而攻占常德,同時追索該方面集結反攻之敵,予以殲滅。作戰目的一經完成,即按另行下達之命令開始返還,擊滅殘敵,恢復原態勢。[9]日軍希冀通過一次勝利戰役提高士氣、壓制國內厭戰反戰情緒,取得在大陸戰場的優勢。
1943年10月下旬,日軍以其第39師團,第13師團,第3師團,第116師團,第68師團,及第58師團之一部,共約10余萬兵力,分別集結華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區。[13]
中方情勢
中國第5、第6、第9戰區,于1943年夏鄂西會戰中止后,與武漢方面軍日軍形成對峙狀態。此際,國民政府先后由第6、第9兩戰區抽出兵力轉移于云南及印度,準備打通中印公路。迄至1943年9月,日軍開始頻繁調動,第6戰區根據情報,判斷敵企圖對本戰區發動進攻。立即修訂防御計劃。規定作戰方針是:“以鞏衛陪都為目的,兵力重點配置于石牌、廓河兩要塞,先以第一線兵團依縱深據點逐次打擊敵軍,最后固守常德、石門、漁洋關、資丘、石牌、廓河等地區,再以第二線兵團,協同第一線兵團對敵實施機動作戰,殲滅進攻之敵?!背5聲鹬袊?戰區第10、第26、第29、第33集團軍,江防軍及王耀武兵團,第9戰區李玉堂兵團、歐震兵團,總共30個師約20萬人參戰。[9]
戰役部署?
日本方面
1943年夏,日軍第11軍實施鄂西會戰后,已進至江陵、監利間長江右(西)岸宛市、石首、華容之線,對洞庭湖西側地區構成威脅。1943年10月,日軍第11集團軍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師,集結華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區,并從安慶、九江、南昌等地區調第39、第3、第116、第68師,分別集結于江陵、郝穴、石首、監利等地區,并在監利、沙市問江面,泊集艦船30余艘,濱湖河議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漢地區集中飛機約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戰準備。[9]
中國方面
中國軍隊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會戰計劃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并于 10月27日,電令中國空軍對岳陽、沙市地區集結的日軍進行轟炸,并致函第14航空隊,準備配合常德會戰。[9]
中國軍隊常德會戰的部署是:
第6戰區以第10集團軍之第79軍及66軍一部,守備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線;
江防軍以第30、第18、第86軍守備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區;
第29集團軍以第44、第73軍守備甘家廠、宮墻、南縣之線;
第6戰區直轄部隊第87軍、第94軍集結于秀山、建始地區;
軍事委員會直轄第74軍及其所屬第51、第57、第58師,集結于常德、桃源地區待命。
戰役經過
日軍進攻
戰役路線
1943年11月1日,日軍五個師團兵分三路,依原訂計劃全線出擊。第39師團與第13師團為左翼,直取第10集團軍主力陣地,第68師團居中,準備自兩個集團軍交界中間穿過,徑攻慈利;第3師團則在第29集團軍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纘緒集團軍主力。日軍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師團(巖永汪)則水運渡過洞庭湖,在第29集團軍的右翼澧縣一帶登陸,一面包抄第44軍,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軍這個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結了所有華中方面能動用的兵力將近九萬人,除了五個師團的2/3外,再加上獨立第17旅團、第34、32、58師團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師團協攻牽制第九戰區,規模遠遠超過國軍預期,第11軍在規劃上,希望能一舉殲滅國軍第一線兵團兩個集團軍,并以兩個善打攻城戰的主力師團鉆隙。第68師團由中境切入,第116師團則籍舟艇在洞庭湖面進行“水上機動”。戰役結束
日軍第11軍接到派遣軍恢復原態勢的命令后,下達命令(包括對在漁洋河以東仁和坪、暖水街一帶的第39師團、古賀支隊及宮脅支隊等部隊):“軍于19日夜開始行動,準備向松滋河右岸地區轉進?!比哲娪?2日分別到達松滋河右岸地區,在第13師團掩護下,于23、24日先后渡過長江,分別返回原駐地。第六戰區及第九戰區部隊緊隨日軍之后實施跟蹤追擊,僅與日軍后衛掩護部隊發生小的戰斗,至1943年12月25日,全部收復了失去的陣地,恢復了會戰前的態勢。常德會戰至此結束。中國獲勝,我們知道后高興不已說老蔣有長進了,這是國軍臺兒莊之后又一次勝仗。是啊!小鬼子在太平洋戰場上失利,我們又打了一個常德會戰,他們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他們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