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鬼王宗前宗主鬼王引獸妖入毒蛇谷,導致萬毒門險些被滅,是以秦無炎在圣殿五老主持的那次煉血堂、萬毒門、鬼王宗、風鈴派這四個分支聚在一起議事的會議上,對鬼王宗一派不敬。
及圣殿五老離去之后不久,鬼王門人夜襲萬毒門,幸好有守山靈獸黃鳥在,這黃鳥及時地將眾人沖散,這才避免了一場大戰。
因青云門的約束,再加之守山靈獸黃鳥的厲害,是以萬毒門與鬼王宗不敢大打出手。
于是雙方都放出話來,只要出了青云山,一旦發現對方的門人,必除之而后快。
圣殿五老聽聞野狗道人是個難得的人才,再加上他和張小凡關系非同一般,和云亦嵐打過交道,和天音寺眾多僧人也都熟識,這才在來青云山的途中,順道把野狗道人硬是從周一仙那里給弄了回來。準備把他培養成圣殿派的使者。
自打來到圣殿,圣殿中的那五個老家伙和合歡派的那些老姑奶奶,中姑奶奶,還有小姑奶奶們,就總是支使野狗道人拿東拿西,做這又做那,弄得一天到晚都沒個清閑的時候。
對此,野狗道人是絲毫的怨言都不敢有,別說是怨言,就是連一絲絲的不快,他都不敢有。生怕惹惱了誰,自己這腦袋啥時候丟了,被人當球踢,自己都還不知道。
對于這幫殺神,他可是知曉,真的是惹不起。
天天苦大力,日日沒休息,如此過有半年,圣殿五老暗中對野狗道人進行的忍耐力測試,才告結束。
對野狗道人的表現,相當滿意,一致認為,比起舒暢和布金陽要強上百倍。
就在野狗道人正揮汗如雨的幫合歡派一個不知名的小丫頭搬東西,也不知那些箱子里都裝的是啥,一個個死沉死沉的。
“道長,休息一下吧,不急的?!闭f著送上一碗特制的好茶。
有道是人熟為寶,你還別說這半年多的苦力,野狗道人還真沒白當。
最初合歡派還是很在意他的這個煉血堂堂主身份的,不過煉血堂只有野狗道長一人,且本事不濟,合歡派當然不會拿他當回事。
為了折辱他,合歡派有意讓小輩們來支使野狗道長,沒想到這野狗大大竟然會有求必應,無論是誰指使他,他都沒有絲毫的怨怪,總是樂呵呵的。
時間一久,這敵視之心也就瓦解,大家都視野狗道長是自己人,縱使他是煉血堂堂主,那煉血堂也是合歡派的。
既然是自己人,人家又是煉血堂的堂主,當然要好生招待了,因此才能喝上這種特制的好茶。
野狗道長喝完茶還沒等放下碗,就有人來叫他去見五位長老,
過了一會兒,野狗道長返回來,說是大長老讓他去青云山一趟,立刻動身。
他回來是要幫著把剩下的箱子搬完再走,免得把小丫頭累壞了。
這么好的一位苦力,你們說那合歡派能不喜歡嗎?是以當十年之后,野狗道長把他的三個小徒弟帶到圣殿時,這三個孩子立刻受到了合歡派的歡迎,使得這三個孩子產生了回到自己家里的那種感覺。
奉圣殿五老之命,野狗道人通知碧瑤:“圣獸燭龍的借期已到,圣殿要求及時歸還。”
碧瑤一聽,這心里就犯了嘀咕。因為碧瑤的救命之恩,四大靈獸對她鐘愛有加。
因小灰和饕餮的關系,在當日于血池之上,小凡在和伏龍鼎爭斗時,雖然猶豫是否要和鬼王撕破臉,沒有及時出手破陣。
但他畢竟表現出了要破除陣法,救護四大靈獸的那種意向,雖然最終因張小凡的一時猶豫而錯失良機,致使乾坤鎖被解開,四靈血陣大成,不得不退走,但張小凡的這份心意,終歸是被四大靈獸感知到了,同時也記在了心里。
因此,燭龍和黃鳥對張小凡也是非常喜愛。
除了這兩人之外,整個青云山上除了林驚羽能憑本事接近燭龍外,其余人等別說護送了,就是離得太近,都不行。
也就是說,這次的護送任務只有碧瑤和張小凡兩個人能勝任,換個人,即使是林驚羽都不行,那燭龍可厲害了,非林驚羽這等大能之士所能控制。
因合歡派鎮守圣殿,所以碧瑤依命去圣殿送還燭龍,那必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事情。
你道為何?原來這碧瑤在世外高人眼里只比墊底的生靈高出那么一點點,同樣也是屬于小豆包級別的存在。那蕭逸才以九成的法力,僅僅一個照面,就能輕松的小挫碧瑤。
若是換成陸雪琪來的話,這一個照面雖僅用了九成法力,碧瑤的命依就沒了。
自打金瓶兒離開合歡派,合歡派也就沒有了達到陸雪琪這一境界的高人,但是像蕭逸才、齊昊這樣的高人,合歡派并不缺乏,少說也得有十余位之多。
縱使合歡派看在圣殿五老的面上,不為難碧瑤,那她們也會放出風去,讓天下正道修士知曉,碧瑤已然離開青云山。
一想到正道中刻意想要自己小命,同時也真的有能力拿走自己這條小命的那300多位正道人士,碧瑤這心里就發毛。
若是一個兩個十個八個的,也就無所謂了,憑自己的法寶和幽姬的保護,完全不成問題。
可是一兩百三四百個像蕭逸才、齊昊這樣的高手,任誰也受不了。
鑒于碧瑤本領低微,無力自保,張小凡決定自己代碧瑤走一趟蠻荒圣殿。
先是饕餮被帶離秘境,接著是黃鳥,這回是燭龍,僅剩夔牛老哥一個,這下夔牛不干了,變得暴躁不安,于是碧瑤決定送夔牛回東海流波山,讓他去找他的伙伴。
依照碧瑤的想法,流波山荒無人煙,自己到了那兒,也沒人知道。故地重游,何樂而不為呢?
經空桑山,走小池鎮,直達流波山。
這去的時候順風順水,一路平安。不想在這流波山上確是出了意外。
十多年前,正魔兩道齊聚流波山,雙方都把這流波山翻了個底朝天。
在查看流波山的過程里,正道這方中有一位叫劉喜良的真文派長老,他相中了這地方,遂把真文派遷移到遠離中州大陸的這座島嶼上。
真文派也叫真文書院,有內門弟子200余人,外門弟子近300人,總總共有這么500多人。
這一派的主修功法,高行真文很有意思,只是能度低了一些,乃低價道法。
按道理講,憑借低階道法是無法同魔教中人對抗的,不過真文派這一代的長老劉喜良卻是個例外。
此子在早年間,曾經救助過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世外高人,這位高人見劉喜良為人厚道,樂于助人,就傳了他“團團轉、忙里偷閑、無影決”,這三式高階道法。
正是憑此三式法決,劉喜良才得以與名門大派弟子比肩而立,從而為真文書院拿到了許多好處。
若非是劉喜良的這三道法決都含有禁制,不能再傳的話,真文派憑此三道法決,早就躋身重要門派之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