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清明》上讀了鄧洪衛的短篇小說《好好活著》,掩卷之余,一時不解其意。于是分享給好友,看看好友如何解讀,同時又回頭把小說再讀一遍,特別對其中的部分章節細加梳理,以期搞明白作者的意圖所在。
m君很快就有了回復,但解讀的內涵與我的想法有些偏差,于是m君換個角度二次解讀,我覺得后一次的解讀,基本契合我意。
這里把m君的解讀和我的回復一并貼出來,事先沒有跟m君打招呼,還請m君諒解。考慮這是一種對文學閱讀的探討,也不是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想必m君不會怪罪的。
m君的解讀:
再說說這篇文章吧,一個胡秀才自傳體的白話敘事。好吧,換一種理解。如果都沒死的話,有人說丁老怪死了,因為他太難處了,沒酒品,沒人品,出爾反爾,孤僻,悶騷,心思迥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閉的一個人,所以在別人的眼里,他已經死了……
有人說一軍死了,因為他離婚,他的前妻肯定四處要說他前夫死了。因為拋棄了她,我就不出軌了一次嘛,至于嗎,高調的離婚,拋下我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掙扎求存,所以要四處吹風生事,前夫死了……
有人說孫大廚死了,因為他有自己的秘方,餐飲經營的有聲有色,還娶了那么漂亮的媳婦。。可自家的親戚沒落到什么好處,嫉妒,他有我無,所以在親戚的眼里,孫大廚死了……
有人說大帥死了,因為他高升去了省城,扶搖直上九萬里,一夜看盡長安花,再沒有回來,他的得意他的倨傲,就當跳樓死了吧,就當沒遇到過這個人……
一軍活著,打電話去詢問才知道,沒死啊。原來他當初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與難過,只是他沒有選擇對人訴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是就如同魯迅說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是是非非,到頭來都不重要了,好好的活著吧,就如同一代女皇,上下五千年來的唯一女帝,武則天,只給自己留下一個無字碑,是是非非留給后人評說吧……
我的回復:
這么一通闡釋,說的就很周全了,也貼近了我的想法。這樣做雖然令人絞盡腦汁,但也是必要的。你不把它的深意弄明白,浮光掠影地看個大概,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離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差距深遠,或者曲解作者的意思,這樣閱讀,除了浪費時間,也沒有什么意義。更不要說提高文學鑒賞力了。
我想,只有帶著思考去閱讀,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在此基礎上,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去補充作者字面沒有直接述說的東西,這樣對于今后更高層次的閱讀和寫作,才有裨益。當然,這是從我個人情況而言,沒有要所有人都這樣讀的意思。每個人的理解水平不一樣,認識深度也不一樣。有的人閱讀是探究式的,細細把玩,有的人閱讀是消遣式的,純粹為了打發時間。目的不一樣,閱讀的方式也就截然不同。
20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