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路電車很有名。
因為103路車隊是電車公司非常有名的工人先鋒車隊。
78年的BJ103路電車跟現(xiàn)在的路徑并不同,從BJ站出發(fā)的話,沿途還需要經(jīng)過,崇文門、臺基廠、美術(shù)館、西四,最后才是動物園站,全程12.3公里,并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站點。
但車次少,人多,顯得尤為擁擠。
這個年代,公交車少,私家車幾乎沒有,浩浩蕩蕩的是自行車隊伍,但路面的交通卻顯得井然有序。
擠上公交車的體驗,比前世好了不少,里面還是皮質(zhì)的雙人座,遺憾的是,蘇亦擠上車的時候,別說座位,能站穩(wěn)已是不易。
蘇亦擠上電車的時候,還有些好奇地瞟了幾眼年輕的售票員。
很質(zhì)樸的姑娘,笑容充滿感染力,這種嬌艷的花,如果繼續(xù)嬌艷下去該多好。
全程12.3公里并沒有在電車上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橋段,卻讓蘇亦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年代北京城的美。
對于學歷史的人來說,復古就是永恒的美。
動物園站到了。
北大站,卻還沒有到。
還需要轉(zhuǎn)車。
“小亦,332路,不要坐錯車了。咱們復試通知書上寫著,從BJ站乘坐103路車到動物園再換乘332路就可以到北大了。很快的。”
陳飛確實是一個很合格的監(jiān)護人,一路上,事無巨細地跟蘇亦交代各種注意事項。
真的把蘇亦當?shù)谝淮纬鲞h門的鄉(xiāng)下少年。
也挺好。
蘇亦就喜歡這樣,啥時候,都不用操心。
約莫等了一刻鐘,一股熟悉的柴油發(fā)動機的轟鳴響徹在動物園站的大街上。
一輛車體下半部涂裝絳紅色的斯柯達柯巴士公交出現(xiàn)在蘇亦的視線之中。
車身上的白色大字“北京人民汽車公司”尤為醒目,而藍色水牌也有很明顯的標注:332路,動物園-頤和園。
這是從城里去頤和園的唯一線路,從動物園到終點站全程2角錢,服役的是北京人民汽車公司從捷克進口的最好車型,乘客中不少是游客。
跟103路公交一樣,332路公交,同樣有著自己的歷史。
陳飛繼續(xù)充當講解員,“咱們現(xiàn)在乘坐的332路電車,也很有名氣的,開通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算是北京城歷史最悠久的公交了。”
蘇亦有些好奇望向陳飛,“飛哥,以前坐過?”
陳飛點了點頭,面露回憶,“嗯,坐過,當知青前,我就在北京城里讀的書。”
得,又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難怪,縣里的領導會讓對方當自己保姆。
然而,一路上,陳飛都沒有透露他是北京人的事,真能瞞。
興許是感受到蘇亦情緒上的變化,陳飛才解釋,“我不是北京人,只是以前父母工作調(diào)到BJ才在這邊讀書的,不過高中剛讀完,考不上大學,卻碰上上山下鄉(xiāng),被迫當知青了,沒機會讀工農(nóng)兵大學。”
蘇亦點頭,“現(xiàn)在挺好。”
陳飛感慨,“是啊,現(xiàn)在挺好。”
說完,陳飛顯現(xiàn)不想多談這些,就繼續(xù)說,“332路南邊起點在動物園,往北經(jīng)過民院、京工、農(nóng)科院、人大、北大等多個著名學府,最后到達頤和園。大部分都高校,以后小亦你在北大讀書了,有時間可以在到處逛逛,挺好玩的。”
其實不用陳飛介紹,蘇亦對于332路電車也不陌生。
他前世三戰(zhàn)北大,就在BJ混了好幾年,對這條公交路線,再熟悉不過。
332在公交迷眼中是“學歷最高”的公交車。在地鐵四號線開通之前,也是游客去往頤和園的首選路線。
以前擠這條公交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學生,現(xiàn)在嘛,其實也是。
蘇亦目之所及,基本上都是學生裝扮的乘客。
這不,就在陳飛跟蘇亦聊天的時候,旁邊就有人搭腔了,“真巧,哥們也在北大讀書啊?”
搭話的對象是陳飛,而搭話的人,則是一個穿著灰色的確良襯衣的青年,斯斯文文,戴著眼鏡,很質(zhì)樸。
陳飛搖頭,“同學誤會了,我們過來參加復試。”
“復試?”
對方的聲音立即提升一個高八度,“好巧,我們也是。”
說著,就指著身邊的幾個同伴,“我們都是。”
說著,率先說話的青年就開始自我介紹,“你好,我叫錢立群。”
錢立群?
這個名字,成功引起了蘇亦的注意力。
“錢教授?”蘇亦下意識說。
原來這位仁兄就是大名鼎鼎錢立群,只是這個版本的錢教授太過年輕,完全顛覆前世的認知。
也難怪對方就坐在旁邊,而不識。
得知陳飛也是過來參加北大研究生復試后,倆人就聊嗨了。
此時的錢教授,已經(jīng)39歲,應該是78級北大年齡最大的研究生了。
蘇亦的話,讓人中一陣哄笑,一臉戲謔的打量著錢立群。
錢立群滿臉尷尬,“小朋友,不要誤會,我也是考生,不是老師。”
大名鼎鼎的錢教授,蘇亦還是知道的。
考研,要考文學專業(yè)的現(xiàn)當代文學方向的話,錢教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就是必考書籍。
前世,蘇亦考研,在文史哲徘徊的時候,沒少翻看這本書。
對于錢教授的生平,多少有些了解。
如果是文學愛好者的話,不知道錢教授也沒有關系,北大大名鼎鼎的孔慶東孔大和尚,就是錢教授的弟子,并且還是被寄予厚望的文脈傳承人。
被蘇亦一叫,大家就開始起哄,“老錢,你這副裝扮,人模狗樣,確實是像大學教授,以后不當教授了,天理不容了。”
另外一個同伴也開始打趣,“老錢,要不,以后我們就喊你錢教授吧。
一時之間,眾人三言兩語之間就聊起來。
蘇亦則躲在一旁打量著眾人。
332路的乘客打扮,確實跟103路的乘客有了很明顯的分割,滿滿的確良穿搭記憶。
女乘客除了傳統(tǒng)的灰黑藍的棉衣外,還多了的確良碎花裙子,就算擠在公交上都能裙角飛揚。
而男乘客,大部分都是白色的確良襯衣,不少人還將下擺扎在褲腰里,一水的公狗腰,很是讓人羨慕。
實際上,除了不扎腰外,蘇亦的裝扮跟這個時代的青年也沒事有什么區(qū)別。
332路公交,確實比102路更加的熱鬧。
誰讓同車的乘客,大部分都是赴京準備研究生復試的學生呢。
這些來自于天南海北的共和國天之驕子肆意地高談闊論,下車的時候,還依依不舍的相互交互聯(lián)系方式。
蘇亦很好扮演著路人的角色。
就他一個小屁孩,誰會理他。
蘇亦想要躲在背后觀察著眾人,深藏功與名,陳飛卻不讓他如愿。
或許是覺得不應該零落他,所以在跟眾人聊天的時候,陳飛就把話題放到蘇亦身上。
陳飛對著錢立群說,“真巧,如果不出意外,咱們北大這屆最大跟最小的學生,都在我身邊了,好榮幸。”
得知蘇亦也是過來參加復試的時候,錢立群的臉色精彩極了,“原來傳聞都是真的啊。”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8-05-26/5b083e94eca71.jpg)
莫韃
標題跟正文沒啥關系,只是突然想起來這首歌,想起來以前在武漢讀書的時候,很合適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