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皇帝也有些犯難了。
調(diào)動一位州牧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這關(guān)乎到一州軍政的平衡與牽制。
正如盧植所說,劉虞深合漢朝推行的王道,教化為主,使他們內(nèi)附朝廷。
而公孫瓚所為,卻比霸道更霸道!
因為,沒有哪個官吏施行霸道是直接不給人說話的機會,見面就對著他們稱呼為蠻夷,喊打喊殺的!
突然,皇帝道:“袁氏乃當世望族,加安國亭侯袁基為幽州牧,不就解決了?”
袁隗面皮一抽,心中仿佛憋著一口深深的怨氣,不吐不快!
皇帝這招高明么,當然高明,只是有點太缺德了!
公孫瓚怎么說也在幽州待了那么多年,得不得民心暫且不說,但必然是得軍心的,毫不客氣的說,他袁基算哪根蔥啊,憑什么敢擔(dān)任幽州牧這個職位?
別說區(qū)區(qū)一個安國亭侯,就是個鎮(zhèn)國縣侯,只要手里沒兵,就不可能讓公孫瓚那群丘八們乖乖俯首!
明面上看,袁氏多了個州牧,自然是更加強大,但是如此一來,袁氏就要為了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州牧位置,去給袁基費心費力的搭班子。
還不能有絲毫怨言!
就不能換個人嗎?
當今的天下,比袁氏強的家族數(shù)不勝數(shù),薅羊毛都的知道不能逮著一個人薅,怎么堂堂皇帝,做事情就這么黑心呢?
“袁公奉詔否?”
皇帝笑瞇瞇道。
絲毫沒有強迫的意愿,但是這卻讓袁隗無從拒絕。
正如皇帝所預(yù)料的,袁氏不會拒絕。
因為幽州,涼州,并州,是大漢的兵源地,州牧,是可以有自己的私部的。
袁氏如今什么都不缺,唯獨就缺這個!
袁隗無奈起身,行大禮,道:“臣,代安國亭侯基,叩謝圣恩!”
這事情的敲定,意味著袁氏的接手幽州事務(wù),這也讓皇帝松了口氣。
別看公孫瓚如何如何,但是現(xiàn)在的他還玩不過袁氏也是真的。
這才是望族們的本事!
接下來就是另外的一件事情了。
皇甫嵩字義真,涼州安定人,前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的侄子。曾以郎將持節(jié),討平黃巾,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后與董卓西征羌亂,中平六年,破王國于陳倉,駐兵于扶風(fēng)。
此人給皇帝的印象最初來自于三國演義中征討黃巾的三大將,但在這一世細細查看了他的功過對比著歷史中對他的記載以后,才知道皇甫嵩不過是一流的軍事謀略,二流的政治才智,三流的人品。
這話一點兒沒有貶低他的意思,皇甫嵩的軍事謀略這自不用說,無論是平黃巾還是剿羌亂,皇甫嵩毫無疑問是東漢有數(shù)的名將。
至于說政治才智,無論是史書中,還是演義中,董卓初入雒陽,關(guān)東四處烽煙,為防當時統(tǒng)兵三萬駐守扶風(fēng)的皇甫嵩、蓋勛,與袁紹等人東西呼應(yīng)。
特意征蓋勛與皇甫嵩二人入朝,蓋勛秘密與皇甫嵩商議起兵,卻被皇甫嵩拒絕,奉詔前行,手下長史梁衍勸他對抗,依然被其拒絕。
最后蓋勛因自己兵力弱小,孤掌難鳴,也不得不跟著去雒陽。
到達雒陽后,董卓忌憚皇甫嵩在軍中的威望,想借機除掉他,期間被皇甫嵩的兒子以及眾人搭救。董卓顧忌軍心,徒斬皇甫嵩會引起動蕩,于是借坡下驢,將皇甫嵩調(diào)任虛職。
若是皇甫嵩當初聽從謀士之言,發(fā)兵東向,又何至于被董卓坐大?
但他也足夠能忍,跟蓋勛剛直耿介,與董卓硬剛不同。
皇甫嵩在董卓面前裝了三年孫子,就連董卓回長安讓他率眾臣跪迎,這樣的侮辱他都能以笑迎合。
直到王允殺死董卓,讓皇甫嵩帶兵族滅董氏,他才得以報仇雪恨,將董氏百余口人全部處死,就連董卓九十多歲的母親在當時走至塢門求饒過一命都沒應(yīng)允,而是被斬首。
正所謂‘君子不禽二毛’,漢代以孝治國,對高齡老人一向優(yōu)待,哪怕是犯了罪也是從輕發(fā)落。
皇甫嵩不分老幼盡皆處死,可以說是假公濟私,人品已經(jīng)不消多說。
當然,好的是皇甫嵩唯詔命是從,效忠朝廷,有不爭權(quán)奪利的本性,并且夠謹慎,這是作為皇帝心目中大將的基本素養(yǎng)。
皇甫嵩經(jīng)歷事故,多次政壇跌宕起伏,數(shù)次從死亡邊緣走出來的他早已習(xí)慣了服軟認慫,絲毫沒有將領(lǐng)的獨斷性。
在皇帝與皇甫嵩的書信中,皇帝第一次品嘗到了老虎咬刺猬—無從下口的滋味。
蒸不熟煮不爛,響當當一粒銅豌豆?
不,他就是個墻頭草,碟中諜而已。
“廉頗老矣啊!
當年黃巾蛾賊被剿滅之后,皇甫嵩領(lǐng)冀州,為民請命,上表陳辭、勸諫共達五百多次,都對朝廷有所補益,還奏請蠲免冀州田租,以贍養(yǎng)饑民。
中常侍趙忠家宅規(guī)格逾制,仍不懼權(quán)勢,奏疏彈劾,抄沒家宅。
這是何其忠直,何其賢能!但是現(xiàn)在的老將軍,著實讓人有些無從下手??!”
即便是皇帝,對這樣一個將領(lǐng),也感到有些無奈!
盧植俯身行禮,道:“陛下息怒,皇甫嵩于朝廷之忠心,昭彰可鑒。只是畢竟經(jīng)歷數(shù)多變故,有這樣的性格也是好事,臣與他有些情誼,請陛下應(yīng)允臣去勸皇甫嵩。”
“晾他一晾吧,老將軍畢竟老矣,此番應(yīng)對北方的兵馬,恐怕也是身心俱疲,朕也不為難他?!?p> “加第五儁,魏杰,杜楷入北軍,任越騎,步兵,射聲為校尉,加蓋勛食邑五百戶?!?p> “臣等,謹奉詔!”
......
椒房,是皇后所居殿名,亦稱椒室,處于前殿之北,是名副其實的后宮。
它與前殿、崇德位于同一條中軸線上,兩側(cè)去羽翼般分布著數(shù)十個尚且完好的宮殿,這些宮殿宛如臂腋,環(huán)抱椒房殿,這整片宮殿群便稱之為掖庭。
如今中宮未立,皇帝身邊僅有一個貴人:唐美人。
椒房殿東閣中,唐美人正與皇帝說說笑笑,看著這個花兒般年齡的女子被自己的一個笑話笑得花枝招展,皇帝心里沒來由的一陣舒適愜意。
自從穿越以來,總是忙于應(yīng)付接二連三的大事,很少有這么全身心放松的時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