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兒外來了新人,王娟本科碩士畢業于濱江科技大學仁華醫學中心,當然,她本科考入的時候還叫仁華醫科大學,那三年一邊帶女兒一邊在玉蘭F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讀博士。據說畢業的時候有很大的機會留在玉蘭,只是這些年和老公兩地分居承受了太多。當得知老公轉崗到嶼霖市S局時,沒有太多猶豫她就往濟慈醫院婦兒醫療中心投了簡歷。面試團隊中有朱曉怡,她總覺得,這姑娘,有一種韌勁,有一種執著。作為一畢業就留在濟慈醫院的老同事,曉怡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各大醫科院校的優秀學生愿意選擇濟慈醫院。只是那時曉怡還不知道,王娟的老公,轉崗到了SWAT隊,沒錯,就是和老孔是同事。
后來漸漸熟悉了,老孔和曉怡都了解了些許。那年暴雨一場又一場,水位一天高過一天,濱江省成了全國的焦點,與作為省會城市擁有一千一百萬市民的江漢,更是焦點中的焦點。最難的時候,江漢消防局4000消防隊員幾乎不是在守大堤就是在運沖鋒舟,江漢市S局26500名PL全員在崗,人手一件救生衣輪流巡視江堤和市內各條河流。
那年王娟大一剛結束,選擇留校的她每天趴在窗臺,真的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也是那些日子,AF直屬跳傘隊數萬隊員上了一線,哪里有險情哪里有他們,他們還有一個讓人敬重的名字,15A,幾十年前那首一條大河波浪寬,幾十年后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那年魏振華是跳傘隊的一位初級指揮員,他已經記不清帶隊支援了多少地方,從省會江漢到甚至一線年輕隊員都叫不上名的縣城甚至鄉鎮,幾百隊員,哪里有需要,無論酷暑暴雨,無論是扛沙袋打樁,甚至是直接幾十幾百號人直接跳入江水中堵口只為減緩水流速度,他們都義無反顧。
一切回歸安寧,作為代表之一的魏振華到江漢各高校演講,那年王娟留在了仁華醫科大學的校學生會,負責接待工作,算是有機會和心中英雄近距離接觸。魏隊長比王娟年長五歲,不過如果真的彼此打動年齡不是太大的問題。二十三歲畢業那年兩人正式戀愛,次年結婚,第二年兩人有了女兒……當時導師問她問她為何這么早要孩子,她還有些靦腆地說:“我老公年紀不算小了,他喜歡小寶寶。”
王娟的到來讓老同事們輕松許多,與此同時她的體貼善良甚至有些單純也讓科里的氛圍輕松不少。和許多年輕同事一樣,王娟叫曉怡也叫朱老師。曉怡比王娟年長十歲,不過兩人工作中合作很默契,或許也部分得益于同門,兩人的縫合習慣病歷書寫風格都差不多。下了手術臺兩人也會聊子女的教育,聊為人母親的不易,當然,曉怡打內心也很羨慕王娟,畢竟,她有一個完整的家,而王娟,看看自己才四歲多的女兒也會羨慕朱老師家的琳琳都上高中了。
老孔和魏振華在工作上的磨合也很順利,小魏做的訓練策劃,老孔基本只看個大概,因為真的很放心,盡管小魏總是說自己算是個新人,好友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有那么幾次行動行動現場,兩人只是一個眼神交流,彼此都明白了對方的打算,其實他倆真的剛搭檔沒多久。得益于魏振華跳傘隊的經歷,嶼霖SWAT隊的機降、索降訓練亦有他負責。
老孔年紀大了,同時考慮到他的工作能力,他被提為處級指揮官,作為整個嶼霖SWAT隊副隊長之一,開始更多的負責大型行動組織與全隊訓練策劃的工作,SWAT隊,交給了程學明和魏振華兩名隊長。簡單介紹一下程學明,1996年S部直屬大學畢業后加入嶼霖S局,進入巡邏隊RP處前在市S局直屬CI隊工作。那年同樣作為RP處骨干隊員他和老孔一同參加了第二支赴比拉國的FPU,年初帶隊上了嶼霖火車站廣場,一站就是十一天,這年五月和老孔一同參與了西南區大規模跨區救援,一起啃壓縮餅干呡礦泉水干嚼泡面……工作中叫他孔隊,下班了就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