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改組朝堂
劉辯回到洛陽,荀彧等人出城迎接。
他把幾人召到北宮,商討朝堂改制。
“朕去并州之前就曾想過,廢黜三公。”他對荀彧等人說:“任命左右丞相,輔佐朕匡復大漢。”
眾人目光都在他臉上,沒有一個吭聲。
每個在場的人都想知道,皇帝究竟會任命誰為丞相。
“荀彧為右相。”劉辯看向荀彧:“主持朝堂政務。”
“謝陛下。”荀彧起身,向劉辯道謝。
“郭嘉為左相。”劉辯又說:“協助右相,操持軍國大事。”
原本只是太常,位列九卿,郭嘉竟一躍成為除皇帝和右相之外,權柄最重的人物。
每個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賈詡任太尉,李儒任太傅。”劉辯繼續封官:“荀攸繼任太常,徐庶不在這里,差人告知,由他任光祿勛。陳宮,接任衛尉。”
在場的幾個人,劉辯都做了安置。
他問眾人:“有沒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眾人齊聲應道。
朝廷大權已被皇帝牢牢把持,他做了決定,誰敢還有異議?
“官員任免,交由左右丞相負責。”劉辯對他們說:“荀彧、郭嘉留下,其他人可以退下。”
劉辯封官,不僅考慮到眾人的才干,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朝廷的忠誠。
考量忠誠,有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他曾經對這段歷史的認知。
荀彧忠于漢室,直到曹魏時代,他仍不贊同曹丕篡權。
右相的人選,除他之外,再沒有更合適的。
郭嘉智慮過人,雖有些小毛病,對他也是忠心耿耿。
左相當然由他來做。
至于李儒,才學是有,可惜對朝廷沒什么忠誠。
自從董卓伏誅,他只忠于皇帝,朝廷在他眼中,反倒沒那么重要。
這樣的人物,做事絕無問題。
讓他做丞相,確實不合適。
“知不知道朕為何把你倆留下?”劉辯問荀彧和郭嘉。
荀彧問:“陛下有事要交代?”
“從今往后,你倆就是大漢朝的左右丞相。”劉辯說道:“手握大權,可得用好。”
荀彧和郭嘉都是聰慧絕頂,哪能聽不出皇帝在敲打他們。
“陛下放心。”荀彧回道:“我二人愿為大漢肝腦涂地。”
“前次去并州,朕非常不爽。”劉辯對他們說:“沒住多久,你等就屢屢催促。那邊的好些事情,也沒能親眼見著做成。”
“朝堂雖已穩,并州卻還不穩。”郭嘉對他說:“陛下萬一有個閃失,朝廷也就完了。”
“張揚能耐有限,朕已令他任職并州都督。”劉辯問:“楊勛做州牧,你二人有何看法?”
“臣以為,各地州牧可撤。”荀彧說道:“改由刺史主持政務。”
“刺史?”劉辯點頭:“官爵較低,由朝廷直接管轄,確實好過州牧。”
“自荀攸回朝,青州政務一直無人主持。”劉辯說:“朕想要王允去那里,兩位丞相認為怎樣?”
“王允合適。”荀彧回道:“此人穩重,若往青州,必可穩住大局。”
“那就讓他去。”劉辯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