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天啟元年。
夕陽西下,余暉與晚霞慢慢被到來的黑夜所吞噬,都城長安里的光明黃昏也漸漸被到來的黑云所遮蓋,黑夜的世界頃刻之間降臨到了這個世界,唐國都城長安隨之也迎來萬家燈火之夜,家家戶戶一時間都燃起縷縷微微的光明照耀自家。
當然能夠點亮黑夜世界里都城長安的除了萬家燈火以外,還有那被人為燃燒起的火把,就比如此時宣威將軍府外那些圍在外圍的羽林軍手里所執的火把。
然而今夜羽林軍手里的火把給這個世界,這座都城所帶來的可不僅僅是那微弱的光明,還有一件奇案,一件讓一個少年無法忘卻,誓死要為其翻案的奇案——“宣威將軍叛國案”。
寒風蕭蕭地刮動著“噗嗤噗嗤”燃燒著的火把,府中人們慌亂害怕的呼喊聲,羽林軍急促且有節奏的腳步聲以及那刀刀入骨肉的“咔嚓”聲接連在眼前這座莊重嚴肅的宣威將軍府中飄蕩著,直到羽林軍統領最后確認府中無一活口為止。
因為羽林軍統領所接到的上面的命令是“因宣威將軍犯叛國罪,滿門抄斬”。
無數烏鴉嘎嘎地在宣威將軍府上空盤旋著,俯瞰著場間的一切,還有的直接落到了宣威將軍府的屋檐之上,遠遠眺望著場間的一切,它們皆是被此間散發出來的血腥氣息吸引而來的,但是現在的它們卻都不敢去親密接觸那些已經失去溫度的尸體,因為它們被那些在空中飛舞的锃亮刀光給嚇住,不敢靠前。
直到羽林軍們的離開,它們才敢從夜穹上,屋檐上來到場間,享受起今晚這頓來之不易的晚餐來。
一只紅眸金眉烏鴉此刻正站在府門瓦檐上望著此時此間所發生的一切,當然之前發生的一切也被其盡收眼底,因為它就是跟著離開的羽林軍來到這里的。它望著場間那些互相爭食的烏鴉們,滿眼皆是嫌棄鄙視之意,當然其中也夾雜有些許絲絲的悲哀之意。
隨后它便不再去在意那些在庭院里覓食的“螻蟻”了,而是直接扇動著自己的黑羽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此間,徑直朝都城長安外而去。
它悄然飛過幽暗冷清的都城街道;穿過矗立著朱雀繪像的朱雀門;掠過放眼望去皆是青山密林的平原,最后它飛到了一座黑山的面前,飛到了一黑袍老者跟一八歲撐傘孩童的面前。
夫子望著眼前扇翅停留在半空的紅眸金眉烏鴉滿眼笑意,隨后微笑著用自己右手的筷箸敲擊了食盒的邊緣橫木一下,讓其停在此處休息。
烏鴉見狀并沒有直接飛過去,而是抬眼向夫子身旁為夫子撐傘的孩童望去,征求其意見。
八歲撐傘孩童對此沒有說什么,只是用自己嘴角翹起的微笑和輕輕地點頭來以示對烏鴉詢問的回應,表示了自己的同意。
紅眼金眉烏鴉見到自己主人的點頭后便直接收翼降落到了夫子所敲打的食盒邊緣橫木之上休息起來。
夫子見烏鴉落下以后便持箸從食盒里捻起一片不大不小的羊肉片朝它的嘴喙遞去,烏鴉見此并沒有猶豫而是主動張開自己的尖喙將其接了過來細細品嘗起來,真是味美呀!
撐傘孩童望著眼前已經開始緩緩飄雪的世界,特別是都城長安的某處,心中不由升起一絲感慨之意,沒想到自己竟然在病魔的折磨下沒有死去,而是重生到這個世界,這個由貓膩大大構造出來的世界——《將夜》世界,而且還在這里足足生活了八年,并且在今夜見證了“宣威將軍滅門案”的開始,經過和結束。
他知道今夜的滅門案并未滅門,因為宣威將軍府內還有一個不屈服命運的靈魂活著,它不屈服管家給他規定的命運,不屈服這個世界給他的命運,不屈服夏侯給他的命運,所以他要復仇,他要向那些造成“宣威將軍滅門案”的人復仇,向夏侯復仇,而這些便成那個不屈靈魂活下來的唯一目的。
“小蘇呀,走,我們回書院。”夫子捋著自己下顎花白的胡須望著撐傘孩童說道。
“是,老師。”蘇暝聽到夫子的話語后便立即從自己的世界里脫離而出一臉敬意地應答道。
然后便從夫子身前的地面上提起了夫子早已收拾規整的食盒,而與此同時夫子也從他的手里接過了油紙傘。對于這件事,蘇暝沒有去推辭,因為夫子很高,高到就算他坐下,蘇暝為他撐傘都要將手臂伸得很直,猶如長槍般,所以當夫子站起去拿他手里的油紙傘時他沒有去阻止。
夜雪簌簌地在天地間飄落著,黑山上之前原本吃食的高大黑袍老者和撐傘孩童開始他們的下山之旅,而從長安都城飛來的烏鴉此刻正于孩童懷里安然入睡。
蘇暝看著自己懷中已經裹成一團的紅眸金眉烏鴉,嘴角再次洋溢起欣慰的笑容。
…………
同年某日,西陵神殿迎來一渾身皆是光明的神秘孩童,神殿教眾見之將其奉為西陵光明神子,后其拜入西陵不可知之地“知守觀”中學習修行,也在這一日光明神官衛光明被下西陵神獄。
同年又一日,瓦山爛柯寺也迎來了一位渾身皆是禪意的白衣孩童佛子,他一入爛柯,萬千果位皆頌佛音迎他進寺。
…………
時間宛如青山峻嶺間溪澗里奔流向西的溪水般不可挽回地流逝著,猝不及防間流到了大唐天啟十年,而在這年期間不可知之地內發生了三件大事。
其一,西陵現任光明神座西陵神子蘇薪于西陵神殿主殿內化為無數光明神蝶朝遙遠的天地間飛去,唯留下一只神蝶在桃山中,隨后天下三癡中的“道癡”葉紅魚突破洞玄境戰裁決司主教,以半勝落下帷幕。
其二,懸空佛子金蟬于懸空寺荷花池內英年坐化,然其彌留之際,也不忘給這懸空寺,給這月輪國,給這天下世間以及后來者留下一只時常低鳴且不動時如山般的薄翼金蟬。
其三,書院那位久未現世的小先生突然出現于世間,出現于唐國,出現于鑒天司,他持劍而來,又持劍而走。若說來去有何不同,那便是離去時書院小先生所持劍上染了血,欽天監變成廢墟,鮮紅染滿欽天監的地面。
唐皇于御書房內聽聞此事時,心中唯有無可奈何的嘆息和止不住的懊悔,若不是因為自己當時的不堅持,她也不會離開唐國遠嫁草原,而他也不會在出山后聽聞她去往草原消息后勃然大怒,一劍讓鑒天司染上血色。
夫子坐于后山崖間飲著酒吃著食,望著少年書生離開唐國的蕭瑟背影唯有搖頭感嘆。
“像,他跟你真的很像,比他還像。”
…………
這日都城長安老百姓們皆知書院的那柄劍并未歸山,而是向唐國外不知名地界而去。
慢慢地,在時間流逝的作用下,都城長安老百姓的腦海里因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早已忘記那人離開時的身影和去向,唯一記得就是茶館小巷里說書先生口中關于那人那時的傳奇故事,當然還有街里街坊間的小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