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話說完,誰贊成,誰反對
準備些干糧,又換了六匹駿馬,劉庇與司良臣沒有耽擱時間,馬上就準備出發,前往景東關。
幾天的奔波,劉庇竟沒有感覺絲毫的疲軟。
他也曾特別注意過司良臣,發現他同樣堅挺依舊,沒有勞累過度的樣子。
他是下三流的武夫,故而持久力強,這可以理解。
那劉庇為何也如此呢?
劉庇已有猜測,肯定與系統有關。
如果猜測正確,那系統的簽到功能就是個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只希冀能存出個好東西了。
如若不然,有系統還要靠自己,那我要它何用?
我要它何用!
而且這次離開,劉庇還將廚房里研制出的所有味精全部帶走了。
這么長時間的研制,味精仍然是粉狀的,不是細小的長棱形,看來離真正成功還任重道遠。
劉庇在拿味精時,還特意問了句,這味精有沒有給秦文正食用過。
廚師搖頭。
劉庇點頭。
做的不孬。
然后命他將所有的味精都拿出來。
六馬兩人奔馳在天地間。
依舊是風餐露宿,渴了喝露水,餓了啃干糧,三天后,又回到了景東關。
到了景東關已是夜晚。
這是劉庇離開后的第六天。
看見迎接他的是顧繼業。
劉庇眉頭微蹙,問道:“孫將軍呢?”
劉庇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孫將軍帶兵兩萬,已與一個時辰前,出景東關,夜襲韃?大營。”顧繼業恭聲道。
“夜襲?”
劉庇又開口道:“為何不繼續固守景東關?”
雖然顧繼業的想法從來都是主動進攻韃?,即便五萬漢兵對六萬韃?,我大漢仍不輸韃?,引用劉庇的話來說就是:我大漢,何懼外戰。
此次夜襲他也強烈要求去,但卻被孫知策硬性要求留下來守關。
這讓顧繼業有些擔憂。
一開始接到圣上手諭時,他還正興奮著,想著要迎頭痛打韃?了。
可景王與孫知策卻對手諭上的命令不為所動,然后他才了解到,有可能是韃?哪位能人的手段,就是要逼著他們主動進攻。
所以,即便九道手諭后,景東關仍按兵不動。
但是情況發生了變化。
“殿下六天前,前腳剛走,后腳就有傳旨公公領圣旨而來,讓孫將軍親自接旨,令其出關決戰。”顧繼業說道。
只不過,他心里仍覺得,即便韃?真的布有陷阱,以孫將軍之武略定然也能化險為夷。
“圣旨?”
劉庇沒想到皇上竟然明旨強令孫知策出兵,他之前還以為會是秦文正帶著圣旨來強令他出兵,對孫知策只是再下一道手諭而已。
“是,而且傳旨的公公就留在景東關,一直催促孫知策出兵。”顧繼業點頭道。
“傳旨的公公還沒走?”劉庇問道。
要知道以前傳手諭的公公可是傳完旨就走的,看來皇上還給這個公公安排了監軍的任務。
“是,孫將軍已戰機未到為由,拖了五天,才于今天夜晚出關襲擊。”顧繼業再次點頭道。
顧繼業有些話沒說,其實在孫知策以戰機未到不出兵時,傳旨公公則多次說到皇上讓將軍趁賊無備,速戰速決,不可拖延。
可如今將軍猶豫不決,遲而不戰,實在是有負皇上厚恩。
還說會將此事告知陛下。
即便今夜偷襲韃?,傳旨公公仍心有不滿。
因為這雖是主動出擊,卻不是正面與賊決戰。
劉庇想起六天前,他讓孫知策若再接到皇命,要求他必須主動出擊,便拖延五日。
于是又問道:“孫將軍此次夜襲,可有援軍?”
“援軍?”
顧繼業道:“孫將軍帶的兩萬士兵,有五千永州兵和五千代州兵。”
顧繼業以為劉庇所說的援軍是指永州與代州派的援軍。
劉庇遙遙看了眼西邊,然后轉回目光,對顧繼業道:“召所有留守景東關的將領,到大廳議事。”
大廳里,劉庇坐于主位,等到留守的將領全都到齊,他發現甘興也在這里。
他也沒有跟隨孫知策去夜襲韃?營。
他可是孫知策的近衛。
劉庇面無表情道:“本王決意盡起景東關留守之兵,親自帶兵出關接應孫將軍。”
“不可,萬萬不可啊殿下!”司良臣立馬阻止道。
司良臣并不反對劉庇盡起所有士兵前去接應孫知策,只是反對劉庇親自前往。
“殿下,若是接應,我等前去即可,殿下只需坐鎮后方,統籌指揮。”顧繼業也跟著說道。
他是希望與賊決戰,但也不希望劉庇親自上戰場。
在座的所有人當中,只有甘興一人不做此想。
他想的反而是上次景東關大捷的情形,雖然劉庇沒有親自殺敵,還被眾多護衛保護著,但只要劉庇在軍隊中,他就信心倍增。
劉庇那閑庭信步、胸有成長的模樣,總讓他覺得面前之敵的一切行動,都在他掌握之中。
那些燒殺淫掠,逞兇好斗的韃?,在劉庇面前不過是土崩瓦狗。
彈指可滅。
特別是在圍住伏渾后的那句“我大漢,何懼外戰”,以及一句淡然的“剮了”二字,即便此時回想,仍然讓甘興止不住身體的顫抖,血脈的噴張,心情的激蕩。
他無比希望劉庇能親自上戰場,去主宰戰場。
他必誓死追隨,舍命保護。
劉庇看了眼司良臣,又看向顧繼業,他當然知道自己沒必要親自去戰場,他留在景東關會很安全。
但古代皇帝為何有時要御駕親征,難道只是因為好玩有趣?
不就是可以提升士氣嗎?
當然,皇上御駕親征無疑是把雙刃劍。
用得好就能讓軍隊士氣大漲,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順風可揚國威,逆風則可絕地求生,一轉攻勢。
可若沒用好,所導致的后果也是相當嚴重。
輕則國家威嚴掃地臉面無存,如劉邦白登山被圍。
重則君王被俘動搖國本,如朱祁鎮親征瓦剌。
這也是很少有皇帝會選擇御駕親征的原因。
可劉庇自信是前者。
況且,“跟我上”總是比“給我沖”,讓人聽得要暢快。
“本王決意,留兩千人守關,剩下三萬人全部出關接應,本王親自率領。”
劉庇環顧在場的所有人后,淡淡地說道。
“本王話說完,誰贊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