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早會的梁建平,坐在辦公室里,心情低落的看著手機,淚水在眼睛里打轉。在護士站的王霞見梁建平坐在椅子上久久未動,便走到梁建平身邊問道:“梁教授,您這是怎么了?看樣子好像哭了一場呢。”梁建平擦了擦眼淚說道:“沒事,突然想起之前救治的一個小病人。上周二還和我有說有笑的,一同走出住院部,周五小孩就不在了。一條生命啊就這樣,哎......,有的時候,這種事情說起來很無奈”
說完,梁建平起身走出醫生辦公室,護士王霞看著梁建平遠去的背影,心里和梁建平一樣,都有一些說不出的心酸與無奈。而這種心酸與無奈,在心外科常常發生。也可以說在心血管疾病當中常常發生。
下午,梁建平和往常一樣在門診大廳坐診,當一名十三、四歲的男孩,向他描述病情和翻看之前的檢查結果時,梁建平的內心不經又發出長長嘆息,回想他初高中的時候的場景,并問道:“你在學校上體育課嗎”
“不上”
“你知道自己心臟不好是吧”
“知道”
“什么時候知道的”
“也就是一年半”
梁建平撓了撓頭,對一旁的家長說道:“讓他到外面坐一會兒”因梁建平知道該男孩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也很慶幸自己患如此嚴重的心臟疾病,父母沒有放棄和錯過最佳時機。使自己能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專家教授。
男孩走出診室,梁建平并和男孩家長說道:“先講一下這個病,這個病是‘巨大動脈導管(合并)肺動脈高壓’癥狀就是‘腳紫、手不紫’,我們把這個叫做‘差異性紫紺’,并拿過一旁的小模型,對男孩家長講解:“看在這個里有個小啾啾,我們把這個叫做‘動脈導管’,出生的時候應該是閉著的,有一部分孩子不閉,一兩毫米、兩三毫米(可能)自己能長上,他這個現在看(太大了),十七毫米,并問道:“你孩子多大了?”
“十四歲”梁建平聽后,撓了撓腦袋,說道:“唉,他這個年齡太大了,他的肺血管硬化得很厲害。”
男孩的家長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問道:“不能做手術了?”
梁建平,看出男孩家長的不放棄,長出一口氣說道:“不能做手術,但可以靠藥物維持。”
“我建議你帶著孩子去找肺移植的醫生,讓這個左側的肺好一些,把這個管給它閉上”
“小時候去縣里面的醫院他說沒事”
“所以告訴你一定得要到專科醫生,為什么要這樣大力的宣傳,就是希望孩子們,不要漏診,得到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