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揭開金爺不可告人生意的秘密,就必須從古玩交易入手,而打探消息的第一步,王峰將眼光放在了那個誘人的玉像上。
作為文物回歸的慶祝,玉像正在月壇公園展覽,這里新修了一座文化館,環境條件倒是不錯。
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放在一個小公園里展覽,還是有些太過小家子氣,不利于觀眾到訪參觀。
為何沒有選擇戒備更為森嚴的博物院、或者藝術館,這已經引起了王峰的懷疑。
在追查下去之后,他便明白了對方的意圖。
肯定是金爺做了手腳,以新文化館開業為由,爭取到了這次展覽。
那么選擇這里的原因,顯然不言而喻,就是要制造出掉包的機會。
王峰拜托了葉全修的下屬老白,老白是個老京城人,地皮子更為熟稔,很快打聽到了這家文化館的情況。
這里本來的主題是宣講皇家祭祀文化,和紅山玉像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可新館有位名譽館長,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
說起這位名譽館長,可是大有來頭,他叫做濮壽同,是京城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在文史研究方面是響當當的人物。
濮壽同有著無數的頭銜,教授、專家、學者、作家、電視節目嘉賓,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光環中,王峰卻發現了特別的一項。
“濮壽同,京城收藏研究慈善總會常任理事。”
“京城收藏研究慈善總會”,這個別扭無比的名字,一下子就敲響了回憶的警鐘。
還記得魏寒霜曾經提到過,這個協會的會長,正是自己的目標金爺。
以協會內的理事出面,將文物展覽安排在僻靜之處,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
監守自盜!
作為文化館名譽館長的濮教授,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到藏品,準備一件假貨將其掉包,應該不算難事。
想通了這個關節,金爺的違法脈絡漸漸清晰,他們就像張開大口的大魚,必定會咬上這個餌料。
離展覽開幕只剩三天,王峰必須要作出應對,以這次難得的契機,釣上水中狡猾的大魚。
他首先做了一件事,先找到葉全修,請他加強月壇公園、特別是新文化館周圍的警力。
老葉不明所以,只是聽說和國寶級文物相關,便重視起來,安排了一整個小隊,共計8人輪班執勤。
這樣做的目的很顯然,是為了給對手制造難度,讓他們沒辦法輕易得手,只能露出更多破綻。
但王峰還是不放心,他有了個大膽的主意。
在展覽開始之前,想要進一步了解這位主管濮教授。
濮教授的履歷中,赫然陳列著諸多學術著作,其中最為特別的一本,是叫做《奸詐還是忠德,李忠德生平事跡考證》。
看著這位歷史專家的研究領域,正是覆蓋了李公公前后世紀的朝代,甚至網上有人評價,這位濮教授是研究李公公領域的第一人。
王峰好奇此人做出了怎樣的評判,找來此書一看,才發覺異常難得。
不同于以往的論調,濮教授對于李公公有著別樣的研究結論。
他認為李忠德排除異己、大搞恐怖政治、私下瘋狂斂財,這些惡名當然有事實依據,但與此同時,李公公主政時政令清明、民生安康,也算是少有的盛世。
況且李公公的很多惡行,都是幫助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建立權威,他一生衷心為皇室服務,這點無從質疑。
直看到書的最后一章,濮教授以多年的研究,為李公公寫下了判詞。
“無可否認,他是一個權臣、苛吏,他極度愛財、掌握東廠、控制輿論,是人人可畏的首腦,但他卻也是可敬的,他對內善于管理內政、充實糧庫、國富民安,對外恩威并施、廣泛和親、操練新軍,在位時期再也戰亂,國家繁榮富強。”
“一個可畏又可敬的老人,甚至可以得出如此結論,皇族的命運、乃至我國的國力,都在李公公死后,開始走向了下坡,最終遠遠被西方超過。”
合起此書,王峰不禁有些感嘆,在幾個世紀之后,有如此人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前世一生,也算是相隔百年的知音。
有此知音在世,心里難得十分欣慰,但想到他居然是金爺的幫兇,心里又是不停的來氣。
本著這樣雙重復雜的心態,王峰暗下決心,他想要親自會一會這位可疑的教授。
這是京城的名人,只需稍加打聽,便得知了對方的住所。
從他忙碌的副業中猜想,濮教授的收入應該不菲,可卻住上和身份全然不符的地界。
那是南城的胡同,這一片居民區是后來漸漸興起,王峰也不算太過熟悉。
但他知道一點,這片南城胡同的條件有限,住的大多數平頭百姓,還有很多困難戶。
以濮教授的名譽地位,住在平民區當中,可以說十分低調,而他家的住址,更是坐落在最偏僻的胡同里。
這里叫做狗皮胡同,傳說當年有個賣狗皮膏藥的商販在此居住,后來覺得狗皮胡同太過難聽,才改成了溝皮胡同。
這條溝皮胡同,窄得無法行車,王峰也為了低調,讓司機停在遠處,自己下車步行。
本來地圖上看得好好地,可是這其間錯綜交替,就如同走入了迷魂陣,愣是繞得失卻了方向。
幸好在快要迷路之時,看見胡同對過有兩家小飯店。
說是飯店,其實最多算是小吃攤,賣的都是京城老百姓自家的吃食,看來老板肯定是本地居民。
一家叫做小腸張,另一家寫著鹵煮張,兩家店緊挨在一起,老板是看來一對兄弟。
能一眼看出他們的關系,是因為這兩位長得實在太像,都是大臉盤子,圓鼓鼓的大眼,有著高聳的鼻梁。
這二位多半有少數民族血統,但早就漢化,在京城的小胡同里做著自家生意。
王峰走了上去,和老板們寒暄了幾句,忍住下水強烈的刺鼻氣味,順道問起了溝皮胡同的位置。
“咳,您真就問對人了,就在前面左轉便是。”
這兩位大漢身形魁梧,到了冬季也只穿單衣,不停在灶臺前忙碌。
他們頭也不抬,便指出了小胡同的方向。
難怪自己剛才找不到,這溝皮胡同的唯一入口,就在兩家下水店的側面,被冒著熱氣的鍋臺擋住一半,只留下不到一米的空隙。
謝過兩位壯漢之后,王峰這才順著墻根一路向前,所幸胡同并不算長,走了十來米后,便看見了要找的門牌號。
再穿過一條堆滿雜物的通道,才走入了這個小四合院之中。
看得出來,這里少有生人來訪,當王峰剛走到院子里時,便聽到西屋里傳來了沙啞的質問。
“是誰啊?”
“想請問濮教授是否住在這里?”
又聽到一陣腳步聲響起,西屋的木門打開一道縫隙,里面有個禿頂的中年人,帶著厚厚的眼鏡問道。
“找我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