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紙張制作很簡單的!
是夜,大雨傾盆,雨水瘋狂地從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來。風追著雨,雨趕著風,風和雨聯合起來追趕著天上的烏云,整個天地都處在墨色雨水當中。
渤海海岸位置,上千秦兵臉色冰冷,神情難看。就在剛剛,大將軍王翦朗聲宣布,待得明日天明雨歇,將要出海尋蹤撈物。
至于撈何許物件卻無人解釋,軍營上下籠罩著壓抑氣息,似乎將要有大事發生!
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鋪天蓋地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狂風卷著暴雨像無數條鞭子,狠命地往秦兵臉上抽。
稍頃,
遠處盔甲碰撞、抨擊作響,王翦虎步生風,來到崖邊,面對狂風暴雨卻是臉色鐵青得可怕。
陛下消失多日毫無蹤影,已是派人出海尋找,卻沒有任何消息。
王翦第一時刻,直接下令跟隨秦王出海兵員一律斬殺,護主不周使得秦王失蹤,這些兵員豈能安全茍活?
有將士從身后靠近,跪在王翦身后,激動說道:“大將軍!”
“說!”
王翦看著天頂上裂開了一道道的縫,一條條銀蛇在云端里直竄,白色的閃電照亮了海面,轟隆隆的雷聲緊跟著響起來,狂風從四面八方吹來,呼呼地咆哮著,仿佛要把海水翻了個底兒!
將士剛剛開口,就有風雨灌了進來:“稟報大將軍,我等已發現部分船舶殘骸!”
王翦突然轉身,急聲問道:“陛下呢?”
將士臉色蒼白,小心說道:“沒有發現陛下蹤跡。”
王翦稍稍沉默,說道:“此事不可聲張,陛下主船被漩渦席卷,如今未曾發現主船蹤跡,還需繼續搜尋下去!待得這邋遢雨停歇,這后邊千員兵將會一同出海搜尋。
有關陛下失蹤之事,切記不可亂嚼舌頭,否則你們……都得跟著消失!”
將士低頭領命,此等大事,關系國運,自然不敢亂說。
若六國余孽聽聞秦王消失,定是舉全員兵力大肆叛逆,而且北域匈奴伺機舉兵,恐怕大秦國勢將受到威脅,整個天下也會跟著大亂!
王翦轉身面對風雨,臉色鐵青難看可怕,面對天地雷霆爆驟,說道:“圣上乃天地之子,受萬民擁護愛戴,擁有大秦氣運在身,定是不會出事!
待得明日出海搜尋,定是能夠找到陛下!”
——轟!
九天之上,雷霆炸響。
王翦臉色忽明忽暗,幽幽森然說道:
“若是找不到陛下的話,我等都要跟隨圣上,葬身這泱泱渤海之下。”
……
天漸漸破曉,小島朦朦朧朧。萬籟懼寂,突然有了一聲鳥叫,劃破了整個山林寂靜。不會一會兒,東方天際浮起一片魚肚白,大地也漸漸地光亮了起來。
天際光亮照在秦王嬴政臉上,也照在大將軍蒙恬的臉上。
兩人皆是徹夜難眠,頗有幾分‘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的思緒。但是,秦王沒有纏綿的心思,蒙恬沒有婉轉的心,所以昨夜兩人失眠主要緣故,就是見到的百畝稻田,以及滿山遍野的奇珍異果。
蒙恬神色復雜,恭敬說道:“陛下,無論此人是否是傳聞中的仙人,若是大秦能夠擁有如此大才之人,且不說滿山遍野奇珍異果種植之技,單單少年郎一人就能種出百畝良田水稻……”
說到此處,蒙恬目光振奮,有些激動,說道:“昨夜陛下休憩,微臣又與少年郎探詢,這才得知這水稻百畝,能產出糧食兩千斤!”
秦王難以置信,訝異非常,激動說道:“大將軍說的有理,若我大秦能夠擁有此少年郎,天下百姓何愁餓肚!”
江源從睡夢中醒來,開始拿出紙張墨筆,這墨筆跟紙張自然是系統獎勵。按照系統要求,紅薯生產兩千斤,要求剛剛達到之后,系統立馬給出獎勵。江源發現,達成系統相關要求,都是隨機出現獎勵,有時是果實種子,有時是過壺瓢盆,有時是紙墨筆硯,有時是小說畫冊……
江源輕沾筆墨,開始記錄日記,這是作為科研學者習慣,將發生之事記錄在冊,偶爾科研靈感迸發,偶爾想出攻克問題。有關系統問題,江源暫時保留,未曾選擇記錄,考慮太過匪夷所思,還是研究更加清楚再說。
秦王跟蒙恬走進木屋,楞楞看著木屋里邊擺滿林瑯滿目新奇樣飾,而后,秦王眉頭微揚,看到江源手持墨筆,正在書寫字跡,可是……為何不是竹簡、木牘、布帛,而是用如此之薄的物件撰寫?
秦朝沒有紙張之說,最早紙張出現在西漢,春秋戰國時期沒有紙張,當時使用竹簡、木牘、布帛充當書寫用的載體。所以,紙張是伴隨著先民養蠶繅絲的發展而出現的,蠶絲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就是最原始的“紙”。
秦王好奇問道:“閣下,你這如此薄片之物是何許東西?為何能夠撰寫墨水?朕……方才仔細看了看,似乎撰寫極其輕便。”
蒙恬附和點頭,說道:“你這墨筆倒是新奇極了……之前我曾用兔尾制作,覺得柔順不錯,這會兒見閣下的墨筆,卻覺得更加順滑流暢,這是用何種毛發制作?”
江源聽到兩人尋問,差點罵罵咧咧翻桌。
他轉頭看了蒙恬一眼,看來這戲子的確是敬業用功。墨筆據說是蒙恬改良而成,據說蒙恬有一日用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這其中的原理,便是墨里的水含有石灰質,經堿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江源嘆了口氣,慢慢介紹說道:“這薄片之物名為紙張,這蘸墨毛筆的筆頭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于寫圓渾厚實的撰寫點畫。”
秦王嬴政聽得云里霧里,但是目光落在名為‘紙張’的薄片之物,非常激動興奮。這紙張輕盈如毛,并非竹簡、木牘、布帛能夠比擬,若是用來朝廷撰文擬奏,既方便又省時省力!
秦王試探性問道:“敢問先生……這紙張制作之法是否困難?”
先生?
無論是秦朝,或者其他朝代,‘先生’這一稱呼,始終帶著尊敬、恭謹、有禮的尊稱。
江源注意到秦王稱呼變化,笑了一笑,說道:“你說紙張制作,很簡單的!”
秦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