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走了,或許今后都不會再回來。
費縣失去了一個女孩,卻也迎來了另一個可愛的女孩子。
夏府,夏先生剛剛給學生講完課,還未出學堂,便聽到門口傳來銀鈴般的笑聲。
“姨父,姨父,筱筱回來啦!”
接著便是一個粉紅色的身影跑了進來,一下子撞在夏先生懷里,咯咯笑個不停。
夏先生此時也露出了笑容,一把將趙筱筱抱了起來,捏著她的小鼻子調戲道:
“筱筱,一年不見,怎么胖了這么多?”
聽姨父說自己胖,趙筱筱連忙搖頭:
“姨父你看錯了,筱筱不胖的!祖父說筱筱這是長大了,長大了你知道嗎?就是……就是……”
趙筱筱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她腦袋里裝著什么,最后冒出了一句:
“就是馬上可以和姨娘一樣懷小寶寶了!”
“額……”
這番話可讓夏先生著實沒想到,頓時又氣又好笑:“胡鬧,你才幾歲啊,就懷小寶寶!”
二人笑鬧著便來到前廳,夏先生看到廳中坐著的老人,連忙上前行禮:“岳父安好!”
少傅溫仁點點頭,暫時沒有說話,只示意夏先生坐到一邊,很明顯是有話要說。
夏先生的妾室采詩連忙走到了筱筱身邊,輕聲道:“筱筱,你大姨娘和小寶寶在后面等你呢,我們去找她們玩好不好?”
一聽到小寶寶,趙筱筱便是連外祖父和姨父也不糾纏了,興沖沖的拉著采詩的手往后院跑去,嘴里還叫喊著“小寶寶”、“吃糖”之類的字眼。
等到下人們基本都離開了,溫仁這才看向夏先生,開口道:
“齊尚死了,你知道了吧?”
夏先生點點頭:“消息五月中便傳來了!”
夏先生當初和齊尚同中殿試前十,在御花園中倒是見過。
只不過,他當時在京城連考十年,才混了個前十,而齊尚卻是初考便中,二人之間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雖也見面聊了幾句,但僅止于此。
溫仁接著說:“齊尚之死,讓皇上都快瘋了,但是事已至此,如之奈何。現在吏部員外郎空缺,皇上有意讓你進京,任吏部員外郎。”
“我?”
夏先生有些驚奇。
“當初我屢次任官不受,吏部不是對我有很大意見嗎?況且我都回來這么多年了,哪還當的了官?再說,翰林院那么多等著當實權官的,怎么皇上偏偏想起我來了?”
啟國自從開了科舉,每年都能選出近百位進士,但是官職有限,不可能人人當官,因而大部分都在翰林院里等著補缺。
這些人天天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晃悠,皇上怎么可能還想起他這個九年前的進士。
更重要的是,當年夏先生三次任官不受,在朝里名聲可不好,吏部不應該會推薦他才對。
說到此處,溫仁也有些惱火,解釋道:
“我知你對當官沒興趣,但是你可知,是誰向皇上推薦的你?”
“誰?”
“燎國公周弼!”
“燎國公?不應該啊……”
聽到是燎國公推薦自己,夏先生的眉頭皺了起來。
如今朝中文官分為四方派系,分別是襄陽派、趙王派、太學派和陳國派。
陳國派皆是陳國舊屬,本來就守著江南那一畝三分地,前些年王師瑋案,陳國派人心惶惶,如今已有了要分崩離析的架勢。
趙王派偏居河西,雖然里面官員經常鬧出笑話,但是背靠“西猛虎”李家,在河西可謂根深蒂固,加上在朝中不主動爭搶,一直也和其他人相安無事。
至于太學派,自然就是通過太學凝聚在一起的官員,他們的人數最多,幾乎遍及全國,領軍人物便是燎國公周弼。
但太學派人數雖多,卻大多都是基層官員,便是升上去的,也多是文職、藝職。
近些年,太學派雖出了不少名人,但在朝中的話語權一直被襄陽派壓著。
襄陽派,顧名思義,乃是當初跟隨高祖自襄陽起義的官員后代,他們皆是貴族,在朝中任各大主官,是真正能把持朝政的派系。
皇上自登基后,便一直通過扶持太學派來權衡襄陽派。
按理說,如今太學派失去了齊尚這一個未來之星,燎國公怎么都應該強塞一位太學派官員到吏部員外郎的位置上。
就算襄陽派官員反對,但是念及齊尚乃是燎國公的姑爺,齊尚新死,燎國公必然傷心欲絕,也不好多說。
此時強塞一位太學派官員,正是最好的時機。
怎么燎國公反而出了這么一步混棋?
夏先生對于燎國公此舉頗有些不得其解。
但是看岳父的表情,想必其中定有什么深意。
難道我身上有什么讓燎國公看重的?
我不過是費縣一個學生,家族在朝中沒有什么人,燎國公就算拉了我,夏家能提供的也不值他的拉攏。
我今年已經三十九,就算當了官,一切還得重頭再學,比太學中的青年才俊相差太多。
我當初的策論乃是民賦,在眾多策論中并不突出,提倡改革民賦的官員一抓一大把,沒理由再找我來。
夏先生自省一番,連連搖頭。
看來問題并不在我身上。
如果燎國公此舉,意不在我,那便是……
筱筱的父親——趙王三公子!
夏先生感到有些不可置信:“燎國公想通過我,拉攏和趙王的關系?”
聽到夏先生的結論,溫仁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不錯,太學派還未成長起來,要頂住襄陽派的壓力,只有連接同為貴族的趙王派!”
“可是,不該是我呀!”
夏先生還是不明白。
“我只是一個鄉民,和趙王派并無關系,就算拉了我,對趙王派一點好處都沒有!”
夏先生和趙王派唯一的關系,便是他的連襟兄弟是趙王的三公子。
但是要連接趙王派,比他合適的人太多了。
溫仁看夏先生自我懷疑,雖對他十分滿意,但仍舊有些遺憾。
當官,不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中還牽扯到人情世故派系爭端。
而子明,不管是對于朝廷政策、派系、貴族世家,都能做到極精準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十分強大的思維發散能力。
若是當年他選擇當官,現在的成就恐怕不比齊尚相差多少。
可惜,一直困居費縣,缺少情報來源,終究是限制了他的才能。
“子明,你只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燎國公,看到了趙王,卻沒有看到真正的關鍵!”
“當初齊尚新死,皇上為什么讓我領隊去江寧?”
“回京城不過三日,皇上為什么這么快同意我來費縣過冬?”
“我是誰?”
“我是太子少傅,趙王的親家,襄陽溫氏的家主,太學的博士,你的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