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望月月不知,秋風賞菊菊不散。
天平六年,正二月春,在這寒風微微刺骨,卻又春回大地的季節。遠處樹林深處傳來了吁吁幺幺的聲音,慢慢近來聽到了馬蹄的聲音,一輛看起來并不華麗的馬車從遠處行駛過來,到近處還可以聽見車上有女子說話的聲音,還有兒童的哭笑聲,馬車從身邊駛過,向風里呼嘯而過,笑聲哭聲隨風飄蕩。
羅城城樓上,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人左搖右走,怎么都坐不住的樣子。
“別動了,就不能坐下坐好了。”另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安穩的坐著說。
“大哥,你怎么還坐得住啊,那可是大嫂啊,都到時間了,怎么還沒到,不會出什么事了吧。”那個四十的男子說。
“沒事別瞎說,怎么可能有事了,有可能晚點了,沒事。”安穩的男子說道,不過他左手直抖看起來并不像他說的那樣毫不擔心。
遠處想起了馬蹄聲,年輕的男子立馬站了,看了看是不是。
“哥,你看看是不是那個馬車。”
耳邊傳來了哥哥的話,“應該是的。”
“那我們下去接他們吧。”
“下去,走。”
兄弟兩下了城樓到了城門口,城門的士兵見到了這兩人,立刻躬身行禮道:”見過兩位李大人。”
“起來吧,不必張揚,我們是私事,你們繼續看手吧。”
“是。”
馬車已經到了城門口,李家兄弟連忙上前,車上下來一兒童喊著爹爹,又下來一面容只有二十七八的女子,李家老大連忙上前攙扶著她的手扶她下車。
待到近來,“義真,你變老了。”女子說道。
“婉瑩,讓你帶著孩子和我來這偏僻的地方。”
“沒事,現在已經比過去好多了。”
“哥嫂子,我們先回去再說。”
“對對對,先回去別在外面鬧笑話。”
“一晃怎么多年,義勇我都快認不識你了。”
“嫂子只不過多年未見罷了,見見就習慣了。”
“我們還是先回家吧。”那小男孩叫到。
“好,走。”
一行人走在前方,身后的仆人們牽著馬車緊隨其后,走到城東面看見了李府,看見一條幅上書授予江中李知州,清正廉潔,兩袖清風。
“爹爹,這是什么啊。”
“這是陛下授予大哥的。”
“桓兒,爹爹考考你,你認識幾個字。”
“江中李知州,清正,兩清風。”
“哈哈,還好不錯。”
“大哥,不錯了,桓兒才五歲能認識這么多字不錯了。”
“嗯,不錯,回家。”
李義真抱著桓兒進入李府,剛進李府就聽見“老爺回府了。”
李義真告訴大家說:“這是我妻子,從今天起這個府邸的一切都歸為我妻子管。”
“是,老爺,見過夫人。”所有仆人躬身行禮道。
“這,義真。”
“沒事,婉瑩,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告訴李叔就行了。”
“李叔,麻煩您啦。”
“不敢,夫人,這是我應該做的。”
李義真喊來一些仆人幫他們把行禮從外面搬進來,就帶著他們來到了后府花園的一角,幾人剛坐下,就有人奉上了茶。
“等下,過一會,吃完飯你們休息一些,也好緩解一些路上的舟車勞頓。”
“嗯,好會的。”
“你們來得路上沒有發生什么事故吧。”
“也就遇上一些土匪。”
“你們遇上了土匪,那怎么過來的。”
“多虧了這位張大哥。”
“原來是張大哥,救命之恩不敢忘卻。”李家兄弟倆起身道。
“沒事沒事,路見不平,當拔刀相助,是在下當做的。”
“張大哥,原來家里是哪的。”
“我原本家里是關中的,現在也四海為生。”
“那家中可有親人。”
“并無一人在世了。”
這一番話好像是在詢問,但更像是在審查犯人似的,但在這個時間卻十分常見,因為不問清楚如何幫助他了。
“那么張大哥你有何立世之本。”
“小時候,曾和王之維習過幾年手腳功夫。”
“是拳腳武術皆齊全的王之維大師嗎?”
“是的,正是家師。”
“那我們來練練吧。”李家老二李義勇喊道。
“這不好吧。”張大哥拒絕道。
“沒事,你不要害怕傷害到我,我也是習過武的,從吳中堂的門下習過拳與槍劍。”李義勇道。
“難道你說的是南方拳的開創者,吳中堂大師。”張大哥有些吃驚的說道。
“對,就是我家老頭子,別人是這樣稱呼他。”李義勇說道。
從李義勇口中好像吳中堂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師一般,只是一個有些名氣的老頭似的,讓別人聽了十分羨慕,卻又無可奈何。
“走吧,練練。”
“好,走。”
“他們這么去,沒事嗎?”婉瑩擔心的說道。
“沒事,義勇有分寸。”李義真喝了一口水,慢悠悠的說道。
正當他們喝茶喝的正開心的時候,李義勇他們比完回來了。
“怎么樣啊。”
“這張大哥是有真功夫的,而且他的功夫不在我之下。”
“哦,那不錯嘛。”
“嗯,很不錯,在我們軍營里面都可以做個千人將了。”
“哦,這樣嗎?那你明天把它帶入軍中。”
“好,大哥。”
過了一會兒,開始吃飯了,吃完飯李義真讓人給張大哥安排住所,讓張大哥去休息,而后自己也與妻子去了后院休息。
在后院主臥里,李義真在與妻子談論這些年不在的過往,并與妻子說了這一次來此當官,實際上是奉命前來討伐逆賊。
“也就是說,夫君其實你現在是身負皇命,前來討伐逆賊。”
“是的,夫人。”
“那你可有把握。”
“現如今只有五分把握。”
“那你怎么辦了。”
“我準備在這邊先培養三年,再行動。”
“那也不錯。”
“嗯,這三年是我陪我們一家團聚的時間。”
夜深,夜明,第二天到了,李義勇他們吃完早飯就去了軍營,而李義真去了辦公府衙進行公務處理,一大早上公務總算處理完了,不過多虧了這里公務這些事并不復雜,還不想京城里面有許多官二代,權二代,反倒難處理。
忙碌了一上午,李義真來到軍營看見他們在大比武了,李義真來到了李義勇身邊,李義勇看見了李義真說:“大哥,你怎么有時間來到軍營了。”
“我剛處理完政務,閑來無事來看看你們這如何。”
“哦,我讓張大哥來到這,先宣布他為千人將,然后肯定有人不服,開始比武比武成功,就會成為新的千人將。”
“嗯,不錯,不像過去那樣莽撞了。”
李義勇現在呵呵直笑,有一種傻樣。
“好了,先看看。”
李義真與李義勇兩兄弟站在臺下安靜看著他們比武,過了好一會兒,終于結束了。
“大人,不負所托。”張大哥來到臺下對著李義真面前說道。
“好好好,現任你為千人將。”
“謝大人。”
“所有將士今天多一封肉菜。”
“謝大人。”底下的將士們齊聲應道。
說完一些話,李義真離開了軍營,回到了自己家。
“老爺回府。”
“爹回來了,娘爹回來了。”
“聽到了。”婉瑩放下了正在織毛衣的手起來,來到后院門口。
“夫君,處理完政務了嗎?”
“已經完成了,沒有太多要處理的事,我也可以在家多陪陪你們娘倆。”
“那好。”
“你在干什么。”
“我準備為你織一件毛衣,你以后放在衣服里面穿。”婉瑩拿起正在織的毛衣。
“好,我會穿的。”李義真重重的說道。
此后多天,李義真明天早上處理政務下午在家陪著妻子。
“大哥,我們要不要擴軍,連逆賊都有三萬軍人,而我們只有兩千。”
“擴一定要擴,只不過要找一個借口。”
“那找什么借口了。”
“找平定土匪,山賊動亂。”
“原來這樣啊。”
“那你明天帶兵去周圍清繳土匪山賊,但是你每清繳一個就放些兵馬在那地方。”
“這樣嗎?”
“等你回來后開始招兵,來來回回幾次就有不少人了。”
“好,我明天就開始。”
“嗯,去吧。”
第二天,李義勇就開始帶著軍隊去剿匪了,開始實施與大哥制定的計劃。
第三天,回來后就開始招兵,來來回回幾次,擁有兵馬八千人,現在開始按計劃進行訓練,就這樣過了三年,婉瑩與李義真的孩子也要回江中老家了。
又是一個有風的季節秋天,李義真兩兄弟看著婉瑩他們上了馬車。
“回家后,記得給桓兒上學,他也到了找先生的年紀了。”
“嗯,會的,你也要注意身體。”
“沒事,沒什么危險。”
“好。”
“去吧,去吧。”
馬車漸漸開始駛動,向遠方呼嘯遠去,只留下吁吁的叫聲。
“大哥,沒事的,張大哥陪著他們去,沒什么危險。”
“嗯,好了回府吧。”
“還要探討一下如何討伐蘇楊兩賊了。”
“好了,大哥。”
天平九年十月十二日,今天風和日麗,戰爭一卒即發,雙方近四萬人進入戰場,大戰近四個月,戰士疲憊,才慢慢進入尾聲。
李義真果然勝利了,一場大勝利。在此戰中,李義真被調回京城認三品侍郎。也算是進入了天子的眼中,在天子腳下任職,在此任職中,他認識了富有賢明的八皇子,八皇子富有賢明,
不像其他幾位皇子一樣不關心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