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風鈴聲,從北塔上空四百年前的歷史穿越而來,如今愈為悅耳;醇厚的酒香,從寶慶城百年前的釀造中彌漫而來,如今更為香郁;一座美麗的新城,用北塔人二十年的熱血、堅韌、智慧孕育而成,如今燦然人前!
1997年10月,SY市行政區劃調整,成立北塔新區,要在資江以北廣大荒蕪之地建造一座新城。市政府規定五十歲不過江,一大批年富力強的機關干部懷著建新城干事業的豪情壯志奔赴北塔區。他們選擇了一無所有的新區,選擇了還是一片荒蕪的江北,選擇了一切重新開始!如今,當我漫步在江北華燈初上的街道,徜徉在大氣、豪華的住宅小區前,凝望著這里的車水馬龍和寬敞繁華的商場,一股豪邁之情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北塔新城啊!這是用我們的雙手建造而成的啊!這里揮灑著我們的青春,灑滿了我們的汗水、淚水和熱血啊!
我為自己是北塔人而自豪!
選擇了北塔區,就對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而親切,就為它的每一次努力每一份成功而感懷。
因為愛而選擇!
永遠忘不了自己最初來到北塔區文化體育局時的情景。那時,我也因為撤區而面臨重新選擇。雖然當時我已是區供銷社的中層干部,可我太想成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了,太想發揮自己的特長了。我一個人來到北塔區文體局,見到了以前并不認識的局領導。那時區文體局剛成立,只有一正一副兩個局長。那領導一點也不客氣,對我說:“小魏呀,我們這里需要的是多面手,既要搞辦公室工作,又要兼會計,還要能寫劇本。由于編制緊,人員少,進來一人就要一專多能,身兼數職,你能嗎?”我一聽就樂了:“局長,要找一個能搞辦公室、又要懂會計、還要能寫作的人確實很難,但我就是你要找的這個人!”我曾是會計師,又從事過辦公室工作,還發表了上百萬字的文學作品,所以很自信。領導一聽也樂了:“好!好!”地連連點頭。就這樣,我調入了區文體局。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我努力地工作和學習,除完成好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外,還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漂泊的純情》、長篇小說《錯愛》,創作了十部長篇小說,發表了各類文學作品七百余萬字,由我的小說《豪門弟弟惹人憐》改編的網劇電影也在拍攝中,我因此成為了省作家協會會員、SY市作家協會理事,也成為了我區第一位作家;并由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成長為區文體局副局長,并兼任區文聯副主席、區作家協會主席。我常想,如果沒有重知識重人才的領導,如果沒有在北塔新區的歷練和成長,又怎么會有我的今天呢?
想到這些,我心里就充滿了感激和自豪!
而像我這樣在北塔區成長起來的干部數不勝數。他們與北塔區一起成長,與勤勞智慧的北塔區人民一起艱苦奮斗,在這片土地上揮灑著他們的青春,灑落著他們的汗水,淚水,甚至生命;他們中很多人從這里走向了更大的舞臺,為北塔區的建設、為我們邵陽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走在微風習習的江北防洪大提上,我總會在西湖橋下停留片刻。這里每天晚上都有廣場舞表演,定期有文藝演出,成為了全市一道靚麗的風景。我們勤勞善良的北塔區人民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他們不再滿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而開始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最初,每到晚上,他們一些人聚集在西湖橋下,吹拉彈唱,自娛自樂,不時有人加入,眾人圍觀欣賞。區宣傳部和區文體局及時加以引導,派專業人員前去指導,并成立了江北激情廣場,為他們購置了音響,建造了舞臺,吸引了全市的文藝愛好者前來參與。現在,他們有了穩定的演職人員,專門的演出場地,成為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政府積極扶持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典范。
如今江北激情廣場被大家稱為幸福廣場,每天都有無數的文藝愛好者在這里演奏、歡歌、舞蹈,看到這樣的場景,誰的心里會不感到溫暖呢?
站在風景如畫的江北防洪大提上,夜色里的資江波光粼粼,倒映在水面上的兩岸光景更是色彩斑斕,美似仙境。而在這資江之上,會不定期地演繹百舸爭流的激蕩場面——SY市龍舟賽。
我們北塔區有一支全市最大的龍舟團隊。每到端午節,我們十六支龍舟隊必會爭先恐后,獨領風騷。他們將龍舟劃出了邵陽,從資江劃進了湘江,為邵陽人民爭回了很多榮譽。
我區政府不但注重精神文明建設,也注重物質文明建設。在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方面亦是成績斐然,碩果累累。
如果哪一天累了,你就呼朋喚友來陳家橋鄉田莊村荷花基地放松心情吧。
看到那如夢如幻的荷田,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先生的荷塘很美,但那位于清華園的小小荷塘又哪能跟這230畝、幾乎一眼望不到邊的荷園相比?當你置身于這田田荷葉和灼灼荷花間,如同置身于仙境,瞬間化身荷花仙子,會有一種“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的醉人心境;
即使夜間,當你漫步荷花池上的九曲長廊,透過那一座座燈彩虹環,看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亦會有一種“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之感。
在這一片迷人而幽靜的世界里,你是否會有一種遠離塵囂,妙做田莊人之感?
當然,你也可以來到李子塘村。看那一座座樓臺亭閣和整齊劃一的果園有如田園詩般在青山綠水間鋪展,描繪。徜徉其中,會令你心曠神怡。那五月的楊梅、八月的黃桃更會讓你不勝歡喜。
還有田江村的桑葚基地,望城坡村和鄧家社區的藍莓,苗兒村的油茶,茶元頭村的蘑菇,都會帶給你驚喜連連。
……
正是有了無數這樣動人的故事和出色的工作成就,才使蔡鍔路、魏源路、北塔路等無數公路縱橫交錯;才使湘窖酒業等無數優秀企業落戶江北;才使市檢察院、工商局等市級機關紛紛移師江北而來;才使恒大國際、九盛北海等高檔住宅樓在這里鱗次櫛比;才讓湘郡銘志學校、邵陽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這里據足……昔日荒涼的江北鄉野,已成為了SY市城區最精美的一部分!
現在,北塔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和諧社會建設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以強化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礎工作為重點,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和新型工業園城區為目標,加壓奮進,乘勢而上,努力實現北塔又好又快發展,全力推進北塔經濟新跨越。”
——一座宜居宜游生態園林的現代化新城已展現在我們眼前!
聳立于資水之濱的北塔建于明萬歷年間,由當時的知府胡梗、時任南京禮部尚書的邵陽人車大任所倡建。“傳說這里的人民苦耕作、勤誦讀,卻家不殷實,及第者鮮,歸咎于風水,因造一塔鎮之以興風水而振人文。”這就是建北塔的緣由。四百年前的北塔風鈴聲依稀縈耳,而這里的人們如今生活富裕,人才輩出,他們早已成為時代的驕子。只不知胡梗、車大任若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嘆乎?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