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工程,需要大投入!
“大郎,這云夢澤首重治水,待今年大潮一過,只需施法得當,必得一方治水功德。”
李震眉頭一皺,“哥哥,我哪里懂什么治水?”
李牧微微一笑,拍了拍李震的肩膀,“大郎勿憂,一切有我。”
李震頓時眼睛一亮,激動道,“哥哥此話當真?”
“騙你作甚,你我兄弟,當守望相助。”
“哥哥恩義,震感激不盡!”
說完,深深的鞠了一個躬。
李牧趕緊將他扶起。
“不過治水之法也得地方賢達相助,這個我就愛莫能助了。”
“哎,哥哥不必擔心,我家大人在朝中還是有些關系的,武德年間,馮公在漢陽任過太守一職,馮公與我家大人有舊,只需書信一封,此事倒也不難。”
李牧一聽這話,頓時就笑了,要的就是你爹的關系網。
至于李震口中的馮公,全名叫馮盎,上柱國,耿國公。
整個嶺南都是他的地盤,當年當過一段時間的漢陽太守,以這位老哥的能耐,只要肯照拂一下,整個南方基本可以橫著走了。
畢竟這哥們經營了那么多年,這點能耐還是有的,一句話下去,那些頂著“鄉賢”名頭的地頭蛇不得給個面子。
如此一來,做事就方便許多了。
“哦,那感情好,有了馮公照拂,我等江南事業也順暢了一些,到時還請大郎引薦一番,為兄正當厚禮答謝。”
李震一臉得意,拍著胸脯表示一切包在我身上。
李牧心中暗爽,看來計劃還可以再大膽一些。
將來打獠人的時候還可以借助馮老哥的力量。
再大膽一點,整個東南亞全部攻略一遍也不是不可能。
爽啊!
“不過哥哥,這漢陽之地,田畝不過二十余萬,且較之河南多有不及,同為上田,河南之地畝產強之漢水諸地多矣,我等到時恐難有功績。”
在大唐當官,糧食收成是硬性指標,你要是糧食收成指標達不到,就算有治水之功,估計也要打個折。
所以李震才會擔心這個。
“哎,大郎勿要擔憂,我自有主意。”
“哦?哥哥有何主意,快快說來。”
“南方云夢澤,方圓千里,大小湖泊,少說也有二千余處。”
“哥哥此話何解?”
李震一臉懵逼,湖泊多我知道啊,但有什么卵用?
“大郎可曾聽說過圍湖造田?”
“圍湖造田?”
“對,只要行法得當,可得良田不下三十萬畝。”
“三十萬畝?”
李震整個人都不淡定了,三十萬畝啊,這得多大的工程啊?
“哥哥莫要頑笑,要造出三十萬畝良田,沒有二十年之功談何容易?”
而且這個事還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治水得給力,不然好不容易造出來的良田,分分鐘就會被大水給沖沒了,前功盡棄。
“哥哥究竟有何妙法速成,還請教我。”李震趕緊追問道。
“說是速成之法,卻也需民夫數萬之眾,非易與之事。”
李牧這樣一說,李震倒是長吁了一口氣,特么這才是正常理解范疇嘛。
其實所謂的速成之法,無非就是大量投入李牧的那些“高科技”產物。
方法還是老方法,就是升級了一下設備這樣,倒是可以大大的縮短一下時間。
但到底也是一個大工程。
至于修建水庫,像三峽那樣的大工程他是不敢想,但小工程水庫還是可以多修幾個的,咱不能質量取勝,那就爭取在數量上取勝嘛。
這種工程,在一千五百后或許不算什么,但在這會,絕對是屬于大工程的,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那功德點不得嘩啦啦的。
李牧想想都覺得酸爽。
當然了,這么大的工程,需要的可不單單是錢財和技術而已,還需要調節各方利益。
因此他需要大佬們的投資,李震的加入只是第一個,后續還需要拉攏更多的小伙伴們加入到其中。
但小伙伴背后的大佬們也不是傻子,沒有收益的話,人家是不會投資的。
而且你要是收益太少,只賺個三瓜兩棗,人家也是看不上的。
所以,在撈到功德點之前,他必須得先撈到開元通寶,這樣才能吸引到投資人。
必要時,還得用戰爭來吸引人,至于倒霉的對象,當然就是那些不服王化的獠人啦。
不過這是比較長遠的計劃,目前短期收益計劃,他打算投入一個重量級黑科技。
那就是,雜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