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頭終于被斬了下來,余伊建一邊急促地呼吸著,一邊看了看手中這把頗有些分量的玄鐵巨劍,心想:這“春秋”,果然牛逼!
而另一邊,青罡真人見妖龍終于伏誅,一顆懸著的心這才落了下來,看看遠處躺在地上的青木道長,便忍著疼痛艱難地走了過去。
“師弟,師弟,你怎么樣啊?”青罡真人將青木道長扶起來,靠著自己,然后問道。
“師兄,我……我不行了。剛才斗妖龍的時候,崩斷了經脈……師兄,剛才你們在洞外的話我都已經聽到了。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玄冰洞里思索我這一輩子所做的事。我真后悔當初沒能聽你的話。”
“師弟,你別說了,是我不對。我這個當師兄的沒能保護好你。那么多年來,還讓你一個人在玄冰洞里受了那么多的苦。
我把師傅的事全都怪罪到了你的頭上,其實我也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啊。師父臨走的時候都沒有怪你,還交代我要好好待你,可我,可我卻沒能按他的話去做。”
“師兄,你……你不怪我了吧?”
“不怪,不怪你。”
聽了青罡真人的話,青木道長微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此時,余伊建和紫陽道長,玉虛道長也已經站在了旁邊,看到青木道長含笑而去,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第二天,武當山上人山人海。聽說武當山道士斬殺了一條妖龍,從鄰近的縣鎮趕來了數不清的善男信女,都想親眼見一見那傳言里龐大無比的兇猛妖龍。一時之間,武當山上的香火也更加旺盛了。
至于此次龍虎山和武當山的輪道斗法結果,不言而喻,龍虎山再也不是剛上山時那么頤指氣使的樣子了。
只有那朱雀統領一直對此事耿耿于懷,明明說好的另尋時日安排兩山論道斗法,可怎么沒提前通知一聲就比試起來了呢?
害得自己因醉酒而錯過了一場精彩的好戲,還得考慮回去后,這上報朝堂的奏章到底該怎么寫。
通往山下的寬大石階上,余伊建抗著巨劍“春秋”與紫陽道長并肩而行。兩人一邊走,一邊聊。
當紫陽道長陪同余伊建走到了山下那雄偉的牌樓下時,他對余伊建拱手行禮,正色說到:“此番多虧余施主出手相助,武當上下感激不盡,以后如若有需要武當相助之事,武當定會盡力而為!”
余伊建也微微一笑,向紫陽道長拱手行禮,回答說:“好的,多謝道長。那我就告辭了。”
離開了武當山,余伊建繼續趕往下一個地點——定海縣。
這是一個位于天晉帝國東北面的臨海縣城。這里因為靠海,所以生產各類海產品,更有很多以出海捕魚為生的漁民。
余伊建從小在山中小鎮居住,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如此開闊,一望無際的蒼茫大海。一時之間,心頭舒展,十分暢快。他獨自走在海邊那松軟的沙灘上,任憑那雪白的海浪花一浪接一浪地涌到腳背上。
看到迎面走來幾個剛剛收了漁網準備回家的漁民,余伊建笑著迎了上去,然后問到:“幾位大哥,我打聽一下,這聞濤閣怎么走啊?”
那漁民聽到余伊建這么一問,又看到余伊建肩上扛著的那把選鐵巨劍,仿佛立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就說到:“聞濤閣啊?你往東再走上三、四里路,看到海邊那一面陡峭的崖壁,上面插滿了各種刀劍,崖壁的頂部有一座沿著巖壁開鑿并懸空而建的宏偉樓閣,那便是聞濤閣了。”
余伊建謝過了漁民的指路,抗著巨劍繼續往聞濤閣走去。走了差不多一盞茶的功夫,余伊建終于看到在自己的眼前出現了一面高聳在海邊的巨大崖壁。
這崖壁上,除了有不少海鳥搭建的巢穴,更有數不清的各式刀劍,橫七豎八、散亂地插在崖壁之上。
“咦,這崖壁上怎么會插了這么多把刀劍的?”余伊建正納悶著,突然迎面撲來一陣涼風。
接著,余伊建就看到眼前有一到銀光突然一閃。
余伊建知道自己遭到了攻擊,趕緊將春秋從肩上提起,往身前一擋。
“當”一聲響,一把劍身略寬,劍體散發著銀色光芒的利劍猛力地擊打在“春秋”之上。令余伊建雙手握住的“春秋”巨劍都不由自主地往后重重一震。
好強的勁道!余伊建心里想著,雙眼不由往前一看。
只見面前是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輕男子。臉上輪廓清晰、眉目分明。身穿一身銀白色錦服,一根與服飾相同顏色和材質的發帶將頭發整齊地束于頭頂,看起來十分清爽、利落。
還未等余伊建開口,那錦衣男子便抖開手中銀劍再次向余伊建劈斬過來。
見此情形,余伊建也來不及開口詢問了,揮動手中巨劍就是迎頭痛擊。“當”的一聲,雙劍相擊出再次爆出一團火花。
錦衣男子手中銀劍頓時被春秋震開。趁此時機,余伊劍扭動腰部,雙手順勢平揮,帶著巨劍臨空劃出一片開闊的半圓區域。
那錦衣男子見眼前這把選鐵巨劍甚為霸氣,也不敢用手中銀劍硬接此招,身形往后一蕩,飄了十幾步路。
余伊建見對方已然退卻,便趁機問到:“你是何人?”
“我?我便是這聞濤閣的人。”錦衣男子回答說到。
“啊?你就是聞濤閣的人,那你快帶我去見你們閣主……”
余伊建話還沒有說完,那錦衣男子便說到:“要想見我們閣主,那就先過了我們這劍陣再說。”
他話音剛落,他身邊那高大崖壁上就三三兩兩地飄落下十一名白衣男子。
接著,那名錦衣男子大喊一聲:“劍陣!”
十一名白衣男子便迅速飄落到錦衣男子的身邊,排成了一排,手中長劍齊刷刷地對著余伊建,然后便一起飛刺過來。